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680篇
  免费   5426篇
  国内免费   4511篇
耳鼻咽喉   560篇
儿科学   654篇
妇产科学   402篇
基础医学   3975篇
口腔科学   260篇
临床医学   17409篇
内科学   12717篇
皮肤病学   273篇
神经病学   2232篇
特种医学   329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53篇
外科学   10874篇
综合类   36598篇
预防医学   6259篇
眼科学   476篇
药学   14264篇
  183篇
中国医学   14570篇
肿瘤学   6467篇
  2024年   589篇
  2023年   2398篇
  2022年   1988篇
  2021年   2629篇
  2020年   2546篇
  2019年   2849篇
  2018年   1287篇
  2017年   2493篇
  2016年   2757篇
  2015年   3226篇
  2014年   5895篇
  2013年   5698篇
  2012年   7126篇
  2011年   7712篇
  2010年   7311篇
  2009年   6968篇
  2008年   7336篇
  2007年   6839篇
  2006年   6413篇
  2005年   5932篇
  2004年   5351篇
  2003年   4873篇
  2002年   4310篇
  2001年   3908篇
  2000年   3522篇
  1999年   2819篇
  1998年   2847篇
  1997年   2637篇
  1996年   2268篇
  1995年   2103篇
  1994年   1725篇
  1993年   1318篇
  1992年   1063篇
  1991年   915篇
  1990年   736篇
  1989年   675篇
  1988年   183篇
  1987年   117篇
  1986年   121篇
  1985年   60篇
  1984年   31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3篇
  1976年   3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71.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及小剂量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对冻融胚胎移植(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于中部战区总医院生殖中心行FET患者的临床资料,共529例(573个周期),均采用激素替代治疗(HRT)方案。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HRT+TEAS,66例)67周期、B组(HRT+hCG,43例)45周期、C组(HRT+TEAS+hCG,81例)83周期,D组(只进行HRT,339例)378周期。比较各组的一般情况、妊娠情况及对照组42例第一次FET失败后加用TEAS、hCG、TEAS+hCG治疗前后自身对照比较,并对其妊娠影响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s分析。结果 4组在年龄、不孕年限、移植次数、移植个数、优质胚胎数,转化日内膜、A型内膜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着床率、妊娠率均高于D组(P0.05),多胎率、异位妊娠率和早期流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着床率均高于D组(P0.05),A、B组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着床率均高于D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42例自身治疗前后比较,内膜厚度、A型内膜率、移植优胚数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着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是影响妊娠结局的因素。结论 TEAS联合hCG能改善FET患者胚胎着床率、提高临床妊娠率,TEAS及hCG单独使用有改善胚胎着床率、提高临床妊娠率的趋势;使用TEAS、hCG对FET患者的多胎率、异位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无明显影响;临床上对于多次FET失败患者可选用TEAS+hCG治疗。  相似文献   
72.
目的: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女性冰毒成瘾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83例女性甲基苯丙胺成瘾自愿者按入组顺序随机分为MOCK组(对照组) 27例和2/100Hz组(实验组) 56例,每例于月经周期的第2d上午8∶00-10∶00之间采血后,开始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仪进行治疗。MOCK组的频率为2/100 Hz,电流强度控制在0~2 mA(起到模拟效果即可); 2/100 Hz组的治疗频率为2/100 Hz、电流强度为10~25 mA。两组分别进行治疗,每日一次,每次30 min,一周治疗5天休息2天,直到下次月经来潮前结束。结果:(1) 2/100 Hz组的血清雌二醇水平在治疗后显著低于治疗前(P <0. 05),也显著低于MOCK组的治疗后(P <0. 05);(2) 2/100 Hz组的血清泌乳素水平在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但明显低于治疗后的MOCK组(P <0. 05);(3) 2/100 Hz组的焦虑评分(HAMA)和抑郁评分(HAMD)在治疗后显著低于治疗前(P <0. 05),也显著低于MOCK组的治疗后(P <0. 01);(4)对照组和治疗组血清中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孕酮和睾酮的水平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两组之间也无明显变化。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能够降低冰毒成瘾者康复期血清雌二醇和泌乳素水平,从而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73.
<正>盆底功能障碍是由多种原因所致的盆底脏器脱垂,其症状主要包含子宫脱垂、阴道前壁或后壁膨出及压力性尿失禁等,在临床上多表现为尿失禁、生殖道瘘、尿潴留及便秘等~([1])。产妇在分娩及妊娠过程中泌尿生殖系统及盆底肌肉会发生生理变化,通常分娩后6~8周时方能恢复,但分娩造成的损伤、产妇年龄较大、多产及生产方式等因素使其  相似文献   
74.
75.
76.
77.
目的探究血糖水平及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根除疗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胃轻瘫的影响。方法选取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在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150例Hp阳性的2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75例)和观察组(75例)。所有患者均实施常规的降血糖治疗,对照组患者服用莫沙必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Hp根除四联疗法,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7 d。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Hp根除情况和胃轻瘫症状缓解效果。根据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将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分别分为对照1、2、3组和观察1、2、3组,分别比较各组患者Hp根除情况、胃轻瘫症状缓解效果。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以上指标水平均显著下降(均P <0.05),且观察组患者以上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0.05)。观察组患者的Hp根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且胃轻瘫症状缓解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对照1、2、3组患者和观察1、2、3组患者Hp根除情况比较均无显著差异(均P> 0.05),而胃轻瘫症状缓解效果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随着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下降,患者胃轻瘫症状缓解效果呈上升趋势(均P <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胃轻瘫症状与Hp感染有着密切关系。Hp根除疗法能够有效清除Hp,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胃轻瘫症状。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究不同的膀胱冲洗方法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产生的影响。方法将62例在2016年5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进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的患者纳入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速度冲洗,实验组进行不限速开放式与常规速度交替冲洗。比较两组的冲洗效果与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且膀胱痉挛持续时间相比对照组较少(P <0.05)。实验组的引流管阻塞次数少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的冲洗液用量和尿液转清时间都比实验组多(P <0.05)。结论不同的膀胱冲洗方法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的影响不同。使用不限速开放式冲洗与常规速度冲洗相结合的方式能够减少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提高冲洗效果,减少冲洗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9.
80.
目的探讨新生儿胃穿孔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为山西省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手术治疗的49例新生儿胃穿孔病例。分析这些患儿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手术情况及预后等临床资料。根据预后将患儿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探讨影响患儿预后的相关因素。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连续性校正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分析数据。结果(1)49例患儿中,男29例(59.2%),女20例(40.8%);早产儿30例(61.2%),足月儿19例(38.8%);体重(2450±700)g,范围为1010~5000 g。29例(59.2%)为低出生体重儿。11例(22.4%)有围产期不良事件;17例(34.7%)术前合并感染性休克;6例(12.2%)合并其他消化道畸形。2例(4.1%)有生后窒息复苏史,2例(4.1%)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行机械通气,12例(24.5%)有留置胃管或洗胃史。(2)49例患儿的发病时间为(3.8±2.0)d,47例(95.9%)于生后1周内发病,其中36例于生后≤4 d发病;25例(51.0%)发病到手术时间≤12 h。(3)首发症状以单纯腹胀最常见[69.4%(34/49)],12例(24.5%)腹胀伴呕吐,39例(79.6%)患儿术前腹部立位X射线片可见膈下大量游离气体,肝脏受压下移,胃泡影减小或消失。(4)所有患儿入院后均急诊行开腹探查、胃壁一期修补术。术中见27例(55.1%)穿孔位于胃大弯,5例(10.2%)位于胃小弯,14例(28.6%)位于胃前壁,3例(6.1%)位于胃后壁。33例(67.3%)穿孔长径≥3 cm。术后3例(6.1%)发生切口感染,2例(4.1%)吻合口漏;1例术后48 h发现大量气液胸,再次手术证实为食道重复并食道穿孔。(5)49例中,35例(71.4%)的病因为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4例(8.2%)为损伤,10例(20.4%)为自发性穿孔。(6)49例中,8例(16.3%)死亡,36例(73.5%)存活,5例(10.2%)术后放弃治疗。剔除5例放弃治疗的患儿后,存活组中发病到手术时间≤12 h及穿孔长径<3 cm患儿的比例高于死亡组[61.1%(22/36)与1/8,χ^2=4.404;41.7%(15/36)与0/8];死亡组合并感染性休克的比例高于存活组[6/8与22.2%(8/36),χ^2=6.147](P值均<0.05)。结论新生儿胃穿孔病死率较高,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是新生儿胃穿孔的病理基础和主要病因,突然出现的腹胀是其主要的临床表现。尽早手术有助于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