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2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4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0篇
临床医学   471篇
内科学   64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5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13篇
综合类   976篇
预防医学   13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73篇
  4篇
中国医学   114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180篇
  2011年   207篇
  2010年   173篇
  2009年   182篇
  2008年   186篇
  2007年   149篇
  2006年   159篇
  2005年   170篇
  2004年   132篇
  2003年   135篇
  2002年   111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1998年2月~2002年10月,我院对36例肾囊肿患者行B超引导下经皮肾穿刺引流术,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2.
纪忠杰 《药物与人》2014,(10):98-98
目的:研究不典型肾囊肿良恶性的CT表现,明确诊断度鉴别诊断能力。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4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诊治的不典型肾囊肿患者11例,对其进行CT平扫厦增强C扫描,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肾囊肿发生于左肾7例,右肾4例,良性肾囊肿共9例,恶性肾囊性肿物2例。良性肾囊肿CT表现为卵圆形或圆形单房和/或多房囊肿,边界清晰,直径2.0—8.2cm,增强后无强化。2例恶性肾囊性肿物囊壁厚,实性成分多,有分隔,增强后囊壁、实性成分及分隔有明显强化。良性组的中间分隔宽度、实质部分、中间分隔强化及囊肿壁的强化程度与恶性组相比,存在显著不同。结论:多层螺旋CT在不典型肾囊肿的诊断应用中,对于盘性肾囊性肿物可做出明确诊斯,对于恶性肾囊性肿物需仔细分析并鉴别。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应用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的32例肾囊肿患者设立为观察组,同期行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的32例肾囊肿患者设立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分别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肾囊肿损伤小、术中失血少、术后恢复快、无严重并发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4.
目的根据肾囊肿的部位个体化选择治疗方案,以提高单纯性肾囊肿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98例单纯性肾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全身情况、囊肿位置及囊肿大小等特点与成功治疗肾囊肿的相关性。结果接受经皮穿刺引流并反复注射无水乙醇或联合生物蛋白胶的患者225例,接受经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联合生物蛋白胶治疗的患者158例,接受输尿管镜下内切开引流术者15例。其中有效率99.5%,治愈率94.0%,无其他脏器损伤、感染性休克、化学性肾盂肾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单纯性肾囊肿患者应根据肾囊肿部位、个体化选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5.
<正>2008年7月至2013年4月我科采用经皮肾镜内引流技术治疗内生性肾囊肿、肾盂旁囊肿,无1例出现囊肿复发。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共32例,其中内生型囊肿15例、肾盂旁囊肿17例。年龄平均39.5岁,囊肿直径平均5.4cm。全组病例术前常规行泌尿系B超、  相似文献   
96.
97.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围术期患者病程及护理质量的影响并作分析。方法选取100例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围术期患者参与本次研究工作,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仅采用常规围术期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人性化护理。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耐受半流食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疼痛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围术期患者人性化护理可以明显改善护理质量及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98.
多房性囊性肾瘤(multilocular cystic nephroma,MCN)是一种临床上较罕见的肾脏原发良性肿瘤,因其无特异的临床表现,术前常常无法明确诊断,与其他肾脏囊性病变的鉴别诊断较为困难,如多囊肾、多发性肾囊肿、囊性肾癌等。我科于2011年收治1例 MCN,现报告如下,以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多房囊性肾细胞癌(MCRCC)与复杂性肾囊肿(CRC)的CT特点,为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MCRCC与CRC患者的CT特征,包括肿物直径、分隔、钙化、结节等。结果:17.4%的MCRCC、46.5%的CRC显示钙化(P=0.038);69.5%的MCRCC、21.1%的CRC有分隔(P=0.000);26.1%的MCRCC、4.7%的CRC有结节(P=0.032);38.1%的MCRCC、10.5%的CRC有囊壁强化(P=0.029);MCRCC组肿物直径CRC组(P=0.007);logistic回归显示多分隔(P=0.011)、囊壁强化(P=0.039)为独立预测因子。结论:钙化、分隔、结节、肿物直径在两组鉴别上具有意义;多分隔、囊壁强化是两组鉴别最有价值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0.
目的:评估经皮囊内入路电切去顶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疗效,以探讨低侵袭性、彻底的肾囊肿治疗方式。方法:我院于2011年4月~2013年12月采用经皮肾穿刺囊肿去顶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患者16例。患者平均年龄59(23~78)岁;囊肿位于左肾13例,右肾3例。囊肿直径平均8.2(5.2~12.8)cm。术中在超声定位下应用经皮肾穿刺技术配合双极电切镜切除游离于肾脏外侧的囊壁,术后留置引流管2d。结果:14例患者手术顺利完成,囊肿完全消失。意外发现1例肾细胞癌,二期行肾部分切除术;1例因出血中转开放手术。平均手术时间68(15~125)min。平均随访15(1~32)个月,未见复发。结论:单纯性肾囊肿可以用经皮肾穿刺去顶术安全解决。此技术优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避免了多个trocar的安置及广泛的肾周剥离,降低了手术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