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0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肾主骨理论的现代理解与补肾法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从骨代谢物质基础的现代医学认识出发,把肾的功能概括为解剖学意义上的肾脏功能和综合概念意义上的肾的功能两个方面,认为补肾法研究可从此两方面考虑:一是以肾脏经化酶及肾脏对钙磷代谢的调控为主线进行探讨;一是对下丘脑—垂体--靶腺轴各个环节,以及各种相关调控因子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2.
古人常以“明眸皓齿”形容女子容貌之美。其实,男子何尝不是也以目光炯炯有神,牙齿整齐洁白为美呢。祖国医学认为,肝开窍于目,肝阴足则目明;肾主骨,齿为骨之余,肾精充则牙坚而白。当人老了,或因有病,使肝阴不滋,肾精衰微,则目光黯然,视物昏花,齿松而堕,色浑无光。即所谓“齿堕色衰”是也,值得一提的是,久嗜甘味,化浊生虫,亦是牙齿脱落的主因之一。  相似文献   
93.
调肾     
肾正常与否的表象 1.肾气足,人过中年不虚胖 “肾水脏,主津液。”肾气足,可调节体内水分循环使用并将多余的水分及时排出体外。肾气衰时,体内该排掉的水分不能及时排出,造成腰以下部位虚胖,甚至浮肿。若脸也肿胖,表明已相当严重。补充肾气,人的腰围即可减小,但体重可能不减。这是因为“肾主骨”,人的肾气足了,骨质密度随之增加,体重也会增加。[第一段]  相似文献   
94.
本文从干细胞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中医药诱导其向神经细胞分化的研究进展、补肾化痰方地黄饮子的研究结果、以及肾主骨、生髓的角度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机制。  相似文献   
95.
中医认为,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不足,筋骨失养,便易得骨质疏松症。补肝益肾可选用下列药膳食疗方。猪血瘦肉豆腐汤猪血250克,猪瘦肉、豆腐、胡萝卜、山药各100克,调料适量。将瘦肉洗净、切丝、勾芡;猪血、豆腐切块,胡萝卜及山药切片。同加清水适量煮沸后,调入姜末、食盐等,待熟后  相似文献   
96.
从《黄帝内经》原文及相关文献的角度,探讨“肾主骨”与“肾主外”的关系,得出重要结论;“肾主外”虽有多种意义,但“肾主骨”是最符合原意的。  相似文献   
97.
"肾主骨"理论的发生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肾主骨”结论是《内经》总结了当时多方面的相关知识,以及对肾及肾-膀胱-“溺孔”、“茎垂”肾结构延伸等解剖关系的发现为事实依据,结合“近取诸身”的排尿、生殖活动的切身体验,确立了“肾合膀胱”对水液代谢的调控,从“茎垂”之端“溺孔”泄注之精能延续生命、繁衍后代为事实依据,于是在“水生万物”、“精气为人”的哲学观念参与下,形成了“肾主水”、“肾为水脏”,及“肾藏精”的理论,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肾主骨”的结论。这一结论自此便成为中医骨学的核心理论,并深刻的影响着中医骨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98.
用中医关于肾主藏精和肾主骨的理论,分析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在机体生理和病理过程中与中医肾的关联性。我们认为BMP7即是中医理论中肾脏所藏肾精的具体物质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99.
马元 《四川中医》2008,26(10):46-47
中医“肾”的功能内涵丰富,本文从中西医不同方面分析肾主骨与肾主纳气,以便更好的理解中医“肾”的功能。中医之“肾主骨”、“肾主纳气”理论与现代医学意义上的肾脏在细胞水平、分子水平上具有一定程度的契合和统一。现代医学研究及幄床观察中均可体现中医“肾主骨”、“肾主纳气”的理论,反映了中医理论对人体认识的整体观和动态现。  相似文献   
100.
前列腺癌骨转移是前列腺癌最常见的转移方式,抗雄激素药物的耐药性和放化疗的有效性和不良反应导致现代医学在前列腺癌骨转移治疗上陷入困境,而中医药治疗作为一种疗效明确、不良反应少的治疗方法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中西医学者的重视。基于中医学“肾主骨”“阳化气,阴成形”“不荣则痛、不通则痛”等经典理论,临床医家在防治前列腺癌骨转移时多从温肾法入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