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1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80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24篇
妇产科学   41篇
基础医学   90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259篇
内科学   470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70篇
特种医学   72篇
外科学   92篇
综合类   807篇
预防医学   253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366篇
  9篇
中国医学   252篇
肿瘤学   37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26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110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111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45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138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143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9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41.
史文丽 《中医杂志》2003,44(6):417-417
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臧堃堂教授从医50余年,在治疗糖尿病方面颇多建树,笔者有幸侍诊,现将学习所得总结如下。1 探病机以肾虚脾虚为主,痰浊燥热为标糖尿病中医谓之“消渴”。臧师认为肾藏真精、主水,为脏腑阴液之根本。肾精亏损,水亏火旺,可致燥热内生。肾阴不足,封藏失司,则尿多而浊;肾虚精亏,津不上承,水亏火旺,可上炎于肺,肺燥则口干舌燥;上炎于胃,胃热则消谷善饥。因此,肾阴亏虚乃为本病的根本。《仁斋直指方·消渴》曾云:“肾水不竭,安有所消渴  相似文献   
42.
近年来,随着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广泛应用,不断出现了有关抗精神病药所致糖尿病的病例报道,抗精神病药对糖代谢的影响也逐步为人们所关注.在抗精神病药问世以前,有许多研究报道精神病患者糖尿病(血糖升高,尿糖阳性)比例多于一般人群.美国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中Ⅱ型糖尿病占9%~14%,而一般人群占5.6%~7.8%.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糖尿病与糖耐量异常比例升高.糖尿病与糖耐量异常患病率在一般人群较高并呈上升趋势,而精神病人风险更高,2~4倍于一般人群(2003年国际精神科临床药理10年进展研讨会纪要).因此在某些高风险人群中应慎用有可能导致血糖异常的药物.精神分裂症病人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会出现明显的糖代谢异常,造成病人原有糖尿病的恶化和出现Ⅱ型糖尿病新发病例.美国最新研究显示:101例精神分裂症病人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其血糖水平异常(大于125 mg/d1)比例占13.9%(14例)其中6例为氯氮平,4例为奥氮平,3例为维思通,1例为氟哌啶醇[1].  相似文献   
43.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糖代谢障碍累及神经系统而发生的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和主要致残因素之一。主要临床表现为:肢体麻木、发凉、刺痛、灼痛、间歇跛行等,以下肢多见。笔者所在糖尿病专科自2000年1月至今,采用益气通脉汤为主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8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4.
糖代谢在围生期小儿脑缺氧缺血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广宇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8):1101-1102
围生期窒息所致脑缺氧缺血损伤是新生儿期危害最大的常见病,常造成新生儿的死亡或不同程度的致残。迄今为止,对脑缺氧缺血损伤的确切发病机制尚认识不足。目前,比较普遍易接受的学说有:能量衰竭学说,再灌注损伤和氧自由基损伤学说,钙超载学说,兴奋性氨基酸的毒性作用以及细胞因子学说等。而其中的能量衰竭在脑缺氧缺血原发性和继发性损伤中起了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45.
高单不饱和脂肪酸型肠内营养剂用于2型糖尿病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含高单不饱和脂肪酸的特殊类型肠内营养制剂(Glucerna)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等方面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行肠内营养支持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采用间歇喂饲法,分别经鼻胃管重力滴注两种不同的肠内营养制剂(Nutrison和Glucerna),并于营养支持前、支持后第7、14天测定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GHb)、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结果研究结束时,对照组FBG(7.57±2.12)mmol/L和2hBG(10.48±2.36)mmol/L比研究前略有升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GHb(7.47±1.22)%无明显改变(P>0.05)。研究组FBG和2hBG在营养支持后第7天已出现下降,到研究结束时分别降至(6.41±1.98)mmol/L和(9.20±2.38)mmol/L,明显低于研究前和对照组(P<0.05);GHb(7.05±0.78)%与研究前和对照组相比虽有所下降,但差异不显著(P>0.05)。整个研究期内两组患者血脂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高单不饱和脂肪酸型肠内营养制剂能够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尤其是餐后血糖水平,在临床上比标准配方更适合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46.
糖尿病病人的健康教育行为干预效果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增长,据WHO报道,目前全世界已确诊糖尿病病人约1.5亿,预计到2025年将突破3亿。21世纪糖尿病将在中国、印度等一些发展中国家流行。为探索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对糖尿病病人的重要作用,开展了本次干预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7.
毕鸿雁  杨秋萍  田风  尹维珍 《广东医学》2006,27(9):1350-1352
目的探讨老年人糖代谢紊乱时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的功能状态及相应指标。方法对12例NGT(对照组)、22例IGT、33例DM0及20例DM1-5进行OGTT试验,并测定0,1,2 h胰岛素、C肽水平。计算胰岛素及C肽敏感指数(ISI)、胰岛素及C肽抵抗数(IR)、胰岛素及C肽Homa-B细胞功能指数(HBCI)、胰岛素、C肽曲线下面积与血糖曲线下面积比。结果胰岛素、C肽水平仅餐后1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空腹状态下IGT组胰岛素及C肽水平最高,NGT组次之。IGT,DM0,DM1-5胰岛素、C肽的高峰均后移至餐后2 h。NGT,IGT,DM0,DM1-5随糖代谢紊乱的加重,胰岛素及C肽的水平递减,峰值减低;TC,TG,LDL及UR水平递增,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胰岛素、C肽曲线下面积与血糖曲线下面积比,随糖代谢紊乱的加重而递减,且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1)。胰岛肽、C肽β细胞功能指数(HBCI)、胰岛素、C肽敏感指数(ISI),也随糖代谢紊乱的加重而递减,但除胰岛素功能指数(HBCI,P=0.009)外,统计学检验差异无显著性。胰岛素、C肽抵抗指数(IR):在NGT组最低(2.74±1.78、0.78±1.22),DM0组最高,各组比较统计学检验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同样显示:从NTG到IGT,DM0,DM1-5胰岛素分泌功能逐渐减低;在糖尿病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同时存在着胰岛素抵抗。在IGT时,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异常就已存在。  相似文献   
48.
妊娠期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发病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妊娠期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的发病情况以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2005年1月1日至2005年6月20日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分娩的1119例孕妇孕前及孕期VVC的发病情况。结果:1119例孕妇中,孕前曾患VVC共212例(18·95%),孕前9个月内曾患VVC的孕妇较未感染者孕期VVC发生率明显升高(P<0·01)。1119例孕妇中孕期VVC感染102例(9·12%),明显高于孕前9个月内发生率(P<0.01),其中,妊娠早期22例,中期39例,晚期41例;血糖正常孕妇VVC发生率与血糖异常孕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妊娠中、晚期VVC发病率高于早期。妊娠前9个月内曾患有VVC是孕期VVC的高危因素,妊娠期糖代谢异常者孕期VVC的发生率未见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49.
代谢综合征(MS)是以中心性肥胖、高血压、高血糖(T2DM或糖耐量受损)、高血脂等组成的代谢紊乱综合征,是糖代谢异常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临床常以形体肥胖,周身困倦,口干口苦,多尿多饮,头昏目眩等症状,笔者运用黄连温胆汤加味治疗代谢综合征,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0.
杜雯  陈长华 《医学教育探索》2006,(11):1280-1284
研究了红霉素生物合成过程中糖代谢相关的关键酶:己糖激酶、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磷酸果糖激酶和异柠檬酸脱氢酶,以及合成红霉内酯环前体甲基丙二酰CoA相关的酶:甲基丙二酰CoA异构酶和甲基丙二酰CoA羧基转移酶的时序变化,并测定了过程中有机酸的含量变化。实验表明:Co2 能大幅提高红霉素效价。这可能与Co2 能明显提高甲基丙二酰CoA异构酶与甲基丙二酰CoA羧基转移酶的比活,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糖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