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5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88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14篇
综合类   113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30篇
中国医学   50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目的:初步探讨非那雄胺在治疗男性型秃发中的疗程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77例患男性型秃发的患者,口服非那雄胺1 mg,每天1片,连服24个月以上,并对患者在服药前和服药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及24个月拍摄头部脱发区,比较4个时段的疗效。结果:6个月、12个月18个月及24个月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15.85%、52.54%;50.84%;92.90%;53.67%、93.78%;58.75%、94.91%。4个时段相比较,6个月分别与12个月、18个月及24个月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12个月分别与18个月及24个月的疗效相比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口服非那雄胺治疗男性型秃发在12个月内疗程越长其显效率及总有效率越高,疗程与疗效呈正相关,连服12个月时疗效最显著。  相似文献   
102.
多种抗肿瘤的化疗药物可以引起严重的脱发,但是其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因接受抗癌药物治疗的患者头皮标本难以取到,对化疗后脱发的可能机制尚在进一步研究中。大多数来自于动物模型的研究显示在动物模型中相当有效的药物却在临床实际应用中收效甚微。目前对于预防化疗后的毛发脱落尚无有效措施,对化疗后毛囊损伤有保护作用的药物在临床实践中疗效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3.
脂溢性脱发(sebrrheic alopecia,SA)叉称男性型秃发、雄性激素性秃发、弥散型秃发,中医称之为“发蛀脱发”、“蛀发癣”,是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也是难治性疾病之一。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好发于头顶及前额两侧,本病病因尚未完全明了,目前尚无较好的治疗方法,特别是生发较为困难,由于本病有碍容颜,影响美观,常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本病治疗的要求却更为迫切,因此对本病的研究受到广泛的重视,现将中医药治疗脂溢性脱发的研究近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4.
雄激素源性脱发是最常见的一种脱发 ,其受多因素影响 ,病因复杂 ,治疗疗效不佳 ,对各种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毛发移植、特制细胞培养基、脂质体毛囊传递系统及基因治疗等在治疗雄激素源性脱发中的应用、疗效及不良反应研究进展作了概括  相似文献   
105.
毛发生长的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对毛发生长情况进行评价一直是毛囊生物学研究者和皮肤科医生关注的焦点,特别是随着非那雄胺和米诺地尔治疗雄激素性秃发的广泛应用,已经越来越迫切需要准确而客观地评价毛发生长.毛发生长的主要生理性参数包括:毛发的密度、直径、毛发的线性生长速度和毛发循环的比例等,其中,休止期胜长期毛囊的比例是反映毛发循环比例的重要参数.目前,评价毛发生长的方法包括创伤性、半创伤性和非创伤性三大类,在应用过程中各有其适应范围和优缺点.  相似文献   
106.
5α -还原酶是皮肤雄激素代谢的关键酶。近年来发现多种皮肤病与雄激素代谢异常有关。一些抗雄药物和 5α -还原酶抑制剂已用于治疗前列腺疾病和雄激素源性脱发 ,为治疗其他雄激素相关性皮肤病提供了可能。综述了皮肤中雄激素代谢、生理作用和 5α -还原酶抑制剂在皮肤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7.
桥粒是角质形成细胞间连接的主要结构,它们组成了上皮主要的细胞间黏附机制,使细胞可以经受外界的机械性损伤。桥粒的主要成分包括:斑菲素蛋白-1、斑菲素蛋白-2、桥粒斑蛋白、桥粒斑珠蛋白、桥粒芯糖蛋白1、桥粒芯糖蛋白4、Comeodesmosin。任何一种桥粒成分的改变都会引起毛发外观的异常,这为异常的毛发表型提供了重要资料,也为毛发疾病的病因治疗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8.
毛发疾病     
20141446中国雄激素性秃发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毛发学组//临床皮肤科杂志.-2014,43(3).-183~186 参加制定本指南的专家有张建中、范卫新、郑敏、方虹、章星琪、扬勤萍、扬淑霞、刘清、赖维、王群;执笔:张建中。本指南是在中国雄激素性秃发治疗共识(2009版)基础上修订的,供皮肤科医生和美容科医生在临床诊疗中参考。图2表1参13)  相似文献   
109.
【摘要】 目的 观察先天性三角形脱发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厦门市儿童医院2020年8月至2021年6月诊治的10例先天性三角形脱发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及皮肤镜特征。结果 10例患儿均为男性,年龄2个月至6岁4个月。6例患儿出生时或者出生后1月内发现脱发,4例为4个月至6岁。脱发情况:5例位于左侧额颞部,3例位于右侧额颞部,2例位于头顶部。患儿脱发区均可见毳毛样毛发,拉发试验均阴性,其中1例毳毛样毛发区散在正常毛发。皮肤镜检查:脱发区边界较清,可见大量毳毛样毛发,周围为正常毛发,未见黄点征、黑点征及感叹号状发。7例曾因脱发就诊于皮肤科,其中5例被诊断为斑秃,2例被诊断为皮脂腺痣。结论 先天性三角形脱发常见于儿童,好发部位为左侧额颞部。脱发区正常毛发被细的毳毛样毛发代替是该病的特点,皮肤镜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0.
雄激素性秃发(androgenetic alopecia AGA)是一种雄激素依赖的遗传性疾病,特征为头顶部毛发进行性减少.在药物治疗上主要是以口服非那雄胺和外用米诺地尔为主,近些年在治疗AGA 的药物上有新的发现,该文就近年来药物治疗雄激素性秃发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