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3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21.
经络皮部理论在砭石疗法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波  谷世喆 《吉林中医药》2009,29(8):692-693
砭石疗法在临床与家庭预防保健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砭石疗法是中医外治法的一种,以中医理论尤其是经络理论为指导。砭石的作用部位主要在皮肤,因此经络的皮部理论对砭石疗法有更直接的指导作用。通过分析六经皮部的概念和功能,初步阐释皮部理论在砭石疗法中的运用规律,对经络理论指导砭石疗法作进一步的补充。  相似文献   
222.
目的 探讨砭石疗法对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干预组46例完成全程研究.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砭石疗法干预.结果 干预组入组后12周头痛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近期及远期中医证候疗效干预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砭石疗法能有效改善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症状.  相似文献   
223.
小针刀配合熨烫法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湛江524001)莫通关键词肩周炎小针刀熨烫法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炎的简称,是一种由于劳损、退变而产生的无菌性炎症。无菌性代谢物在周围组织中积聚刺激周围神经而产生疼痛,是肩周围软组织的退行性无菌性炎...  相似文献   
224.
针砭异源论     
周子洋 《中医杂志》1993,34(2):90-91
对目前公认的针具起源于砭石的看法提出异议。认为针与砭各有源流,不能混淆。  相似文献   
225.
目的观察砭石、拔罐、电针及红外线综合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0例患者随机分为综合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综合组重用耿氏多功能砭板沿督脉实施推法和刮法,闪罐留罐法,并用常规电针疗法及红外线照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电针疗法及红外线照射治疗.两组均隔日施治1次,治疗6次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后即刻与1个疗程结束后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综合组治疗后即刻总有效率为88.6%,对照组为80.0%,综合组即刻疗效好于对照组(P<0.05).综合组1个疗程结束后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为94.3%,综合组1个疗程后疗效也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砭罐综合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安全有效且见效较快.  相似文献   
226.
1重视经络辨证 郭长青教授在选取穴位时。重视经络辨证、循经取穴。认为治疗本病应重视从阳明经论治。足阳明胃经起于鼻旁,上行鼻根,沿着鼻外侧下行,人上齿。环绕口唇,交会承浆,循行过下颌、耳前,止头角。清代沈金鏊《杂病源流犀烛》记载:“凡面部所有之处。其脉俱有以维络之,故面病专属于胃。”因面肌痉挛多发生于胃经循行所过。  相似文献   
227.
偏瘫肩痛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在患侧上肢弛缓期时占60%~80%。多数出现在发病后3 个月之内。 可严重影响患肢功能恢复,影响其生存质量。目前普遍认为肩关节半脱位是产生偏瘫肩痛的主要原因。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理疗康复科在长期采用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基础上,2007年7月~2008年9月对采用砭石疗法治疗该疾病的疗效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砭石疗法对治疗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引起的偏瘫肩痛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28.
目的:探讨行气散熨烫足底反射区对泌尿外科经腹膜后进行腹腔镜手术后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经腹膜后进行腹腔镜手术后出现腹胀的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足底熨烫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舒适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恢复及排气时间更短,即效果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足底熨烫法可以有效促进后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缓解术后带来的腹胀情况,并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值得在临床护理中的实施。  相似文献   
229.
中医外治法,历史悠久,可以上溯至远古时期。在原始的石器时代,即有以“石块熨烘”祛寒止痛、“砭石”切割引脓、“树皮草根敷裹”止血、“佩带芳香类植物或矿石”辟瘟除邪等法,可说是近代“火熨”“割治”“敷贴”“佩药”等外治法的雏形。  相似文献   
230.
目的:长期以来,关于史前人类使用砭石进行保健康复治疗的资料极为匮乏,也未能结合出土资料进行研究。近期以来,在国内外已经有人开展了一些涉及古人使用砭石进行康复保健和外科手术的学术研究。结合这些研究分析结果,可以看到古人使用砭石类器具的技巧和能力,远超出以前学术界的认识。这对研究古人在使用简陋医疗器具进行医疗保健、临床康复的研究有很大启迪。资料来源:资料主要来自:①医学史资料:应用计算机检索1980-01/2004-01关于医学史方面相关文章,检索词“医学史”、“砭石”。②考古资料:计算机或手工检索《考古与文物》、《中国文物报》及相关资料,检索词为“砭石”、“外科手术”。③古代文献:手工查找或计算机查阅,检索词为:“砭石”、“石针”、“石镰”类。资料选择:选择有关古人使用砭石的古代文献记述7篇。现代提及砭石的研究书著12册,辞书一部,近期学术论文9篇。数据提炼:在7篇古代文献里的论述均符合研究内容,现代研究书著,应用3篇,有关研究论文及报道符合7篇,予以综述。资料综合:以前学术界认为史前砭石,只是古人用来进行简单的排脓清瘀的临床康复手术。通过近期的研究资料或报道综合可知,古人还可用砭石进行开颅、针刺、以及鼻、额、眼部复杂手术,并有不少康复的病例。结合模拟试验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