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43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88篇
耳鼻咽喉   53篇
儿科学   31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81篇
口腔科学   193篇
临床医学   538篇
内科学   76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97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587篇
综合类   1098篇
预防医学   316篇
眼科学   409篇
药学   420篇
  4篇
中国医学   176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143篇
  2012年   227篇
  2011年   204篇
  2010年   237篇
  2009年   229篇
  2008年   375篇
  2007年   318篇
  2006年   223篇
  2005年   285篇
  2004年   231篇
  2003年   165篇
  2002年   121篇
  2001年   103篇
  2000年   100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臀位占足月妊娠分娩总数的3%~4%,其围产儿死亡率是枕先露的3~8倍〔1〕,故孕期矫正胎位极为重要。临床上,一般在孕28w后采取膝胸卧位、甩臂运动等方法矫正臀位,但在矫正过程中孕妇因不适多不能坚持。我们采用低功率氦(heli-um,He)-氖(neo...  相似文献   
102.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目的是缓解疼痛,矫正畸形,重建二个稳定的关节,并恢复和改善关节的运动功能。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老年股骨颈骨折公认的有效治疗方法,由于术后通常需较长时间卧床,不仅影响了病人的功能恢复,而且还直接影响手术治疗效果及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早期正确的康复指导是保证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我院于2001年7月~2003年5月共收治86例,术后在护理人员指导下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3.
龙琴  褚仁远 《眼视光学杂志》2004,6(4):233-234,237
目的:探讨抗青光眼术后的白内障摘除术根据术前角膜散光轴向选择不同位置切口对角膜高度散光的矫正效果。方法:伴有角膜高度散光的34例(34眼)抗青光眼术后行白内障囊外摘除加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根据术前角膜散光轴向选择白内障切口位置,同时保护原有滤过泡。观察术后1W、4W、12W和24W角膜散光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1W、4W、12W、24W角膜散光度较术前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03,0.010,0.(109,0.011);术后1W、4W、12W和24W角膜散光度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121)。结论:抗青光眼术后的白内障摘除术选择不同位置切口所产生的手术性散光使切口方向上的屈光力减少,而使与其垂直轴向上屈光力增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矫正术前角膜高度散光。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讨羟基磷灰石(HA)骨板矫正眼眶骨折致眼球内陷及下陷的疗效。方法 眼球下陷者将HA骨块材料植入眼球正下方眶骨膜下,眼球内陷合并下陷者将HA板块植入颞下方眶骨下。随诊10~18个月。结果 11例眼球下陷及内陷患者均获得不同程度外观的改善及复视的好转或消失,未见植入物脱出、移位或外形的改变。结论 眶骨膜下植入HA确为一种安全易行效果肯定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5.
Array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白内障患者植入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后的视功能以及并发症。方法 将 10 1例 (13 7眼 )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并植入不同类型人工晶状体的患者随机分为二组 ,Ⅰ组为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组 (简称多焦组 ) :5 0例 (71眼 ) ,植入ArraySA -4 0N多焦点人工晶状体 ,平均随访时间 17 68± 4 42月 ;Ⅱ组为单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组 (简称单焦组 ) :5 1例 (66眼 ) ,植入SI -4 0N单焦点人工晶状体 ,平均随访时间 2 3 0 4± 4 70月 ,观察术后裸眼及最佳矫正远、近视力以及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裸眼远视力 ,最佳矫正远视力和最佳矫正近视力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Ⅰ组术后裸眼近视力和最佳视远度数矫正下的近视力明显优于Ⅱ组 (P <0 0 0 1) ,术后裸眼近视力≥ 0 5者在Ⅰ、Ⅱ组中分别为 85 9%和 16 7% ;最佳视远度数矫正下的近视力≥ 0 5者在Ⅰ、Ⅱ组中分别为 90 1%和 18 2 %。两组均无严重的术后并发症。结论 Array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可为患者提供良好的远距及近距视力 ,并在很大程度上摆脱对眼镜的依赖性 ,大大提高白内障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6.
患者男.32岁。因突发右服球突出,合并眼部疼痛、恶心呕吐2d,于2002年11月来我院就诊。患者既往体健,无其他病史:体检未见异常。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5,不能矫正;左眼1.2。眼球突出度:右眼16mm.左眼12mm,眶距103mm,右眶压增高.服球运动各方向受限。服底可见后极部轻度压痕。B超检查:显示右眶外下方椭圆形低回声占位病变,无可压缩性。轴位CT检查:显示右眶外下方不规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少年儿童单眼外伤术后无晶状体眼的接触镜(CL)矫正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观察81名少年儿童眼外伤术后患者的眼部改变,并根据其屈光状态的变化、对侧眼的状态及其生活的实际需要,选择验配了软性接触镜(SCL)、托力克软性接触镜(TSCL)、透气性硬性接触镜(RGPCL)、加虹膜色彩的非透气性硬性接触镜(PMMA虹彩片)和软、硬组合型镜片系统(Piggyback CL),并比较视力矫正效果.结果与对侧健眼比较,外伤术后眼角膜曲率半径值显著改变,角膜散光度明显增加.52眼选用SCL和TSCL,矫正视力与框架眼镜比较无明显差异;22眼选用RGPCL,4眼选用PMMA虹彩镜,3眼选用Piggyback CL,三种镜片矫正视力比框架眼镜明显提高.PMMA虹彩镜和Piggyback CL用于外伤后角膜白斑、术后无晶状体、虹膜严重损伤眼,除显著提高视力外,还明显改善了羞明症状和眼外观.结论在严格的医疗化管理下,利用CL矫正少儿眼外伤术后无晶状体眼的高度屈光不正、屈光参差,恢复双眼视觉是安全、有效的.硬性接触镜(HCL)的视力矫正效果明显优于SCL.  相似文献   
108.
赵春阳  马丽萍 《苏州医学》2006,29(2):108-109
脊柱侧弯在青少年中比较常见,如不及时发现和治疗,可发展成非常严重的畸形,继而影响心肺功能。而青少年中脊柱侧凸80%以上为功能性的,大多可以手术矫正,无论是采用Harrington法,还是采用脊柱融合三维固定法,均需拍摄脊柱全长片,来准确测定畸形角度。我们采用三种不同的X线摄片技术,获取脊柱全长正侧位片,确定患者脊柱侧凸的严重程度,为外科治疗计划的设计、治疗前后情况的准确对比,提供医学影像信息。现对三种不同技术获得的图像质量进行比较和分析,并对其经济性、方便性、患者接受X线剂量水平、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9.
鼻中隔偏曲的鼻内镜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矫正手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66例鼻中隔偏曲的患者在鼻内镜直视下根据鼻中隔偏曲的部位和程度,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手术矫正,并与行传统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的48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鼻内镜组术中黏膜局部撕裂5例,传统手术组10例黏膜撕裂,其中两侧均有撕裂4例,鼻中隔黏膜撕脱1例;术后随访半年以上,鼻内镜手术组66例患者鼻塞症状全部缓解;传统手术组有7例鼻塞仅部分缓解;鼻内镜组无一例出现并发症,传统组并发鼻中隔穿孔2例,鼻中隔血肿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鼻内镜引导下行鼻中隔矫正术具有照明度好、视野清晰、暴露充分、操作准确、并发症少,术后疗效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0.
低强度激光照射加速正畸牙移动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强度激光(LEL)照射对正畸牙移动的影响。方法采用LEL对36例错雅合畸形矫治病人右侧上颌尖牙进行照射,每日1次,每次15 min,共照射5次,左侧为对照侧。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仪于牙移动后7、14和21 d时,分别在石膏模型上测量尖牙远中移动距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侧牙齿移动距离均大于对照侧(t=2.176~3.190,P<0.05)。结论LEL照射能有效地促进正畸牙齿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