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579篇
  免费   1934篇
  国内免费   1640篇
耳鼻咽喉   426篇
儿科学   241篇
妇产科学   343篇
基础医学   2456篇
口腔科学   225篇
临床医学   8545篇
内科学   4107篇
皮肤病学   263篇
神经病学   2108篇
特种医学   108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8篇
外科学   3525篇
综合类   14733篇
预防医学   2921篇
眼科学   427篇
药学   6148篇
  105篇
中国医学   4117篇
肿瘤学   365篇
  2024年   246篇
  2023年   1127篇
  2022年   874篇
  2021年   1150篇
  2020年   1082篇
  2019年   1236篇
  2018年   520篇
  2017年   1070篇
  2016年   1135篇
  2015年   1374篇
  2014年   2439篇
  2013年   2318篇
  2012年   2926篇
  2011年   3432篇
  2010年   3057篇
  2009年   2900篇
  2008年   3038篇
  2007年   2806篇
  2006年   2548篇
  2005年   2455篇
  2004年   2344篇
  2003年   2156篇
  2002年   1662篇
  2001年   1387篇
  2000年   1088篇
  1999年   862篇
  1998年   742篇
  1997年   695篇
  1996年   640篇
  1995年   602篇
  1994年   486篇
  1993年   353篇
  1992年   342篇
  1991年   313篇
  1990年   263篇
  1989年   290篇
  1988年   74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46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7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31.
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EIT)作为一项新兴的功能性成像技术,具有无损伤、便携、图像监护等突出特点。肺功能成像是目前EIT最主要的应用领域,可以实现实时动态监测肺通气及血流灌注。本文对肺EIT在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及其诊疗过程中的应用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为未来EIT技术在儿科临床急救领域的推广应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2.
《临床医学工程》2016,(9):1278-1280
冠心病和心衰有并发房颤和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研究证实,雷诺嗪在治疗浓度下对这些心律失常有强效的抑制作用。本文就雷诺嗪抗颤动作用的机制和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绿激光汽化术(PV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01—2018-10间在鄢陵县中心医院接受手术的100例BPH患者。依照不同术式分为2组,各50例。观察组采取PVP,对照组采取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 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失血量、留置导尿管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治疗BPH患者,能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和住院时间,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4.
目的利用表面肌电分析投弹运动过程中参与肌群的特点。方法将电极贴于腹直肌、股四头肌、胫前肌、小腿三头肌、腘绳肌、臀大肌、竖脊肌、斜方肌、背阔肌、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腕曲肌、腕伸肌、胸大肌肌腹处,得出各个肌肉主要发力区间时间和RMS值。结果通过表面肌电信号图结合录像分析,得出各个肌群的发力大小与发力区间。结论各个肌群随着投弹动作的发生协调发力,每个肌肉都有其特定的时相和大小,这为建立标准投弹模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5.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究文献中皮肤针疗法治疗疾病的应用规律与特点,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运用计算机和数据挖掘技术,建立"皮肤针疗法临床应用病种规律和特点数据库",对近10年运用皮肤针疗法的文献进行收集、整理、筛选、录入、审核、统计分析。总结皮肤针疗法临床应用病种规律和特点。结果:皮肤针疗法在临床中应用广泛,应用频次最高的科属为皮肤科(287次),占所有科属频次的50.98%;皮肤针疗法临床疗效显著,其在临床中治疗疾患治愈率最高的为皮肤科,愈显率最高的科属为外科;穴位叩刺和循经叩刺治疗病种广泛,不同叩刺力度有不同适应症,相同疾病亦要因人而异选择不同的叩刺力度。结论:皮肤针疗法在临床应用中有一定规律和特点,且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确切的临床疗效,在未来发展中,皮肤针的作用应被充分发挥,积极应用于更多疾病领域。  相似文献   
3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4):879-880
以我院2008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56例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及并发症等情况,同时比较手术前后IPSS(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最大尿流率等指标。结果 56例患者手术时间28.23±10.22min,术中出血量78.85±30.50ml;并发症发生率17.86%。另外,手术前后IPSS(27.02±2.54)vs(7.02±3.62)分、Qmax(8.12±2.06)vs(15.33±2.59)ml·s-1]及RUV(87.09±19.32)vs(16.00±4.21)ml比较差异显著(P<0.01)。双极等离子电切术具有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疗效良好等特点,可作为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症治疗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及小剂量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对冻融胚胎移植(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于中部战区总医院生殖中心行FET患者的临床资料,共529例(573个周期),均采用激素替代治疗(HRT)方案。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HRT+TEAS,66例)67周期、B组(HRT+hCG,43例)45周期、C组(HRT+TEAS+hCG,81例)83周期,D组(只进行HRT,339例)378周期。比较各组的一般情况、妊娠情况及对照组42例第一次FET失败后加用TEAS、hCG、TEAS+hCG治疗前后自身对照比较,并对其妊娠影响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s分析。结果 4组在年龄、不孕年限、移植次数、移植个数、优质胚胎数,转化日内膜、A型内膜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着床率、妊娠率均高于D组(P0.05),多胎率、异位妊娠率和早期流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着床率均高于D组(P0.05),A、B组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着床率均高于D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42例自身治疗前后比较,内膜厚度、A型内膜率、移植优胚数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着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是影响妊娠结局的因素。结论 TEAS联合hCG能改善FET患者胚胎着床率、提高临床妊娠率,TEAS及hCG单独使用有改善胚胎着床率、提高临床妊娠率的趋势;使用TEAS、hCG对FET患者的多胎率、异位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无明显影响;临床上对于多次FET失败患者可选用TEAS+hCG治疗。  相似文献   
38.
目的: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女性冰毒成瘾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83例女性甲基苯丙胺成瘾自愿者按入组顺序随机分为MOCK组(对照组) 27例和2/100Hz组(实验组) 56例,每例于月经周期的第2d上午8∶00-10∶00之间采血后,开始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仪进行治疗。MOCK组的频率为2/100 Hz,电流强度控制在0~2 mA(起到模拟效果即可); 2/100 Hz组的治疗频率为2/100 Hz、电流强度为10~25 mA。两组分别进行治疗,每日一次,每次30 min,一周治疗5天休息2天,直到下次月经来潮前结束。结果:(1) 2/100 Hz组的血清雌二醇水平在治疗后显著低于治疗前(P <0. 05),也显著低于MOCK组的治疗后(P <0. 05);(2) 2/100 Hz组的血清泌乳素水平在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但明显低于治疗后的MOCK组(P <0. 05);(3) 2/100 Hz组的焦虑评分(HAMA)和抑郁评分(HAMD)在治疗后显著低于治疗前(P <0. 05),也显著低于MOCK组的治疗后(P <0. 01);(4)对照组和治疗组血清中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孕酮和睾酮的水平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两组之间也无明显变化。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能够降低冰毒成瘾者康复期血清雌二醇和泌乳素水平,从而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39.
<正>盆底功能障碍是由多种原因所致的盆底脏器脱垂,其症状主要包含子宫脱垂、阴道前壁或后壁膨出及压力性尿失禁等,在临床上多表现为尿失禁、生殖道瘘、尿潴留及便秘等~([1])。产妇在分娩及妊娠过程中泌尿生殖系统及盆底肌肉会发生生理变化,通常分娩后6~8周时方能恢复,但分娩造成的损伤、产妇年龄较大、多产及生产方式等因素使其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究不同的膀胱冲洗方法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产生的影响。方法将62例在2016年5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进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的患者纳入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速度冲洗,实验组进行不限速开放式与常规速度交替冲洗。比较两组的冲洗效果与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且膀胱痉挛持续时间相比对照组较少(P <0.05)。实验组的引流管阻塞次数少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的冲洗液用量和尿液转清时间都比实验组多(P <0.05)。结论不同的膀胱冲洗方法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的影响不同。使用不限速开放式冲洗与常规速度冲洗相结合的方式能够减少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提高冲洗效果,减少冲洗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