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92篇
  免费   639篇
  国内免费   508篇
耳鼻咽喉   147篇
儿科学   215篇
妇产科学   250篇
基础医学   1193篇
口腔科学   92篇
临床医学   3009篇
内科学   2642篇
皮肤病学   102篇
神经病学   922篇
特种医学   778篇
外国民族医学   55篇
外科学   1241篇
综合类   6635篇
预防医学   3754篇
眼科学   304篇
药学   2746篇
  18篇
中国医学   2701篇
肿瘤学   135篇
  2024年   73篇
  2023年   243篇
  2022年   271篇
  2021年   319篇
  2020年   297篇
  2019年   274篇
  2018年   137篇
  2017年   255篇
  2016年   299篇
  2015年   443篇
  2014年   942篇
  2013年   943篇
  2012年   1263篇
  2011年   1476篇
  2010年   1417篇
  2009年   1425篇
  2008年   2915篇
  2007年   2467篇
  2006年   1857篇
  2005年   2016篇
  2004年   1394篇
  2003年   1068篇
  2002年   761篇
  2001年   659篇
  2000年   647篇
  1999年   460篇
  1998年   401篇
  1997年   335篇
  1996年   299篇
  1995年   313篇
  1994年   233篇
  1993年   137篇
  1992年   172篇
  1991年   196篇
  1990年   198篇
  1989年   224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5篇
  1956年   7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91.
目的探讨注射用美罗培南持续泵入联合注射用乌司他丁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天津市宁河区医院收治的104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静脉滴注美罗培南组(33例)、持续泵入美罗培南组(35例)、联合组(36例)。静脉滴注美罗培南组采用静脉滴注注射用美罗培南,将1 g与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混合,1次/8h;持续泵入美罗培南组持续泵入注射用美罗培南,将3g与0.9%氯化钠注射液50mL混合,1次/d;联合组在持续泵入美罗培南组的基础上静脉注射注射用乌司他丁,将25万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混合,2次/d。3组患者均治疗7 d。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3组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估Ⅱ评分(APACHEⅡ)、动脉血气指标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静脉滴注美罗培南组、持续泵入美罗培南组和联合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0.61%、74.29%、91.6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持续泵入美罗培南组、联合组的退热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静脉滴注美罗培南组,且联合组明显低于持续泵入美罗培南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氧分压(pO_2)和氧合指数(OI)水平均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pO_2水平显著高于静脉滴注美罗培南组和持续泵入美罗培南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持续泵入美罗培南组、联合组OI水平均显著高于静脉滴注美罗培南组,且联合组高于持续泵入美罗培南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持续泵入美罗培南组、联合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低于静脉滴注美罗培南组,且联合组低于持续泵入美罗培南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APACHEⅡ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持续泵入美罗培南组、联合组的APACHEⅡ评分均显著低于静脉滴注美罗培南组,且联合组明显低于持续泵入美罗培南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美罗培南持续泵入联合注射用乌司他丁治疗重症肺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改善患者动脉血气指标,无严重并发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肥胖对家兔心房肌组织结构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为进一步了解肥胖影响房颤(AF)易感性的相关机制和AF的早期干预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30只家兔随机分为正常组、肥胖组和肥胖+他汀药物组,雌雄各半,每组10只。肥胖组给予高脂饲料,造模成功后,采用Langendorff离体灌注法对3组家兔分别进行离体心脏灌注。采用心脏电生理刺激仪监测心房肌的电生理特性参数:肥胖组家兔房内传导时间(HRA-HIS)、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校正后窦房结恢复时间(CSNRT)。剪取部分心耳组织,经MASSON染色观察心房肌纤维化的程度。采用TUNEL法测定心房肌细胞的凋亡率。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肥胖组家兔HRAHIS、AERP、SNRT和CSNRT等电生理参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延长,并导致AERP频率自适应性降低。与肥胖组比较,肥胖+他汀药物组的心肌基质胶原纤维显著减少(P0.05),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显著减低(P0.01),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肥胖可引起家兔心房肌组织结构与电生理基质改变,利于AF的发生与维持,而应用他汀类药物干预后,这些改变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993.
994.
目的探讨长期有氧训练对老年人神经电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在该院康复疗养的156名老年人,持续跟踪老年人的运动情况,持续坚持有氧锻炼5年以上者分为训练组,对照组老年人日常很少参与健身运动。采用肌电诱发电位仪检测两组老年人周围神经传导速度、肢体肌肉收缩时峰电位、肌肉用力收缩时募集形式。结果有氧运动组正中神经、尺神经、股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腓总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NCV)均明显快于对照组(均P<0.05);有氧训练组老年人肱二头肌、三角肌、胫前肌、股直肌用力收缩时的峰电位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有氧训练组老年人肱二头肌、三角肌、胫前肌、股直肌募集形式异常的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长期有氧训练能有效改善老年人神经电生理指标,缓解生理功能衰退,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95.
996.
目的探讨神经活检在周围神经疾病诊断中的意义,以及神经活检与电生理检查的相关性。方法 12例周围神经病患者均予腓肠神经活检、神经电生理检查,比较二者对轴索、髓鞘损害的诊断情况,统计电生理检查与神经活检诊断的符合率。结果 (1)电生理检查结果检出轴索损害/髓鞘损害9例,神经活检结果发现11例患者伴有髓鞘或轴索损害。(2)神经活检对于周围神经疾病诊断有决定性意义有3例,其余9例也均起到了证实临床诊断的作用。(3)光镜诊断、电镜诊断与电生理检查结果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神经活检技术对于发现间质改变及亚临床、亚电生理神经损害有明显优势,对于判断周围神经疾病患者的损害类型仍需联合电生理检查进行综合诊断。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探索以中医基础理论指导、通过睡眠认识人体身心状态的方法.方法 以一种自然睡眠检测技术为平台,通过对2 000余例受试者睡眠检测数据和临床资料的分析,提出睡眠周期反映经脉循行的假说,并初步探索夜间睡眠参数趋势中的气血阴阳信息.结果 睡眠周期是睡眠过程中气血依时辰在不同经脉间循行的表现;经脉或相关脏腑的疾病状态下,睡眠的周期性以及睡眠结构会发生相应变化;夜间睡眠过程中的心率、呼吸率等动态变化同样反映了阴阳的交替、推移.结论 可将睡眠过程参数判读作为中医辨证手段的补充.  相似文献   
998.
随上颌窦提升术提出许多年来,该技术在各个方面均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上颌窦提升术与上颌窦基本生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仍未得到广泛的重视,本文就这一主题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999.
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作为一组临床综合病征,由各种慢性肾脏疾病迁延不愈发展而成[1]。其发病机制复杂,病程长,能引起多种病理生理异常,呈现消化道、心肺、神经、肌肉、皮肤、血液等广泛的全身性中毒症状,从而导致多器官损伤、多系统功能障碍,使疾病呈进行性加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并消耗大量的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1000.
研究表明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HCN通道)大量分布于心脏及神经系统的特定部位,其介导的起搏电流引起窦房结细胞舒张期去极化,从而在心脏自主搏动及心律的调节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生理功能.目前,已克隆得到4种HCN亚型基因,并通过功能表达分析指出各种HCN亚型具有不同的电生理学特性.但是目前有关HCN逶道在心脏电活动中的生理及病理生理机制仍未完全阐明.本篇综述旨在详细阐述心脏HCN通道的生物物理学特性、心脏通道蛋白表达、各种HCN通道突变引起的离子通道疾病以及几种通道阻滞药物电药理学特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