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05篇
  免费   518篇
  国内免费   358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44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219篇
内科学   152篇
皮肤病学   84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52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1564篇
预防医学   178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529篇
  5篇
中国医学   3931篇
肿瘤学   35篇
  2024年   72篇
  2023年   214篇
  2022年   171篇
  2021年   217篇
  2020年   219篇
  2019年   217篇
  2018年   111篇
  2017年   204篇
  2016年   216篇
  2015年   273篇
  2014年   330篇
  2013年   314篇
  2012年   453篇
  2011年   469篇
  2010年   332篇
  2009年   361篇
  2008年   441篇
  2007年   365篇
  2006年   359篇
  2005年   338篇
  2004年   304篇
  2003年   278篇
  2002年   180篇
  2001年   158篇
  2000年   139篇
  1999年   110篇
  1998年   113篇
  1997年   114篇
  1996年   156篇
  1995年   102篇
  1994年   130篇
  1993年   76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85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4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81.
1咳喘咳、瑞本为二病,但咳嗽日久形成慢性可发生气喘.喘的同时也可伴咳.多见于现代医学之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凡咳嗽气喘,喉中痰鸣.呼吸急促,甚则不能手卧,吐痰白钻或黄稠,吐之不利,口干咽煤,各白少律或黄.脉数等便为应用本方的指征.共治疗急慢性咳喘250例,总有效率达98%。案1:胡某,女,39岁,农民,1993年10月16日初诊.因咳嗽气喘,吐痰白粘或黄,痰量多而来诊。患者自幼咳嗽吐痰,反复发作未能根治,冬重于夏。近几年发则咳喘并作,呼吸气促,夜间不能手卧,3天前因感冒而发作。查:双肺哮鸣音,呼吸音粗糙,心脏无…  相似文献   
82.
83.
乌头配伍甘草对其水煎液中乌头碱溶出率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浴铭  张君增 《中成药》1993,15(3):17-18
对乌头和乌头配伍甘草的水煎液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其结果表明,乌头配伍甘草同煎较乌头单煎对比,其乌头碱的溶出率降低22%。从而初步说明了甘草解乌头毒可能是由于降低乌头中乌头碱的溶出率而致。  相似文献   
84.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芍药甘草汤治疗葡萄膜炎的效应机制。方法:从我国研发的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得到芍药甘草汤的主要成分及作用靶点,并通过GeneCards、OMIM、DisGeNET、DrugBank数据库获取葡萄膜炎相关的疾病靶点,进而筛选出相同的靶点作为“药物—疾病”交集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平台和Cytoscape进行PPI分析与网络构建。在DAVID进行富集分析。结果:获得芍药甘草汤成分93个,中药相关靶点214个,疾病靶点1 463个,交集靶点93个。芍药甘草汤治疗葡萄膜炎的重要有效成分有槲皮素、山奈酚、β-谷甾醇、柚皮素、芒柄花素等,主要靶点为AKT1、TNF、IL6、STAT3、PTGS2,通过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Th17细胞分化、弓形虫病等通路发挥作用。结论:芍药甘草汤治疗葡萄膜炎具备多活性成分、多靶点、多渠道的调节免疫、抑制炎症反应的优势,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5.
甘草黄酮抗实验性心律失常的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甘草黄酮(glycyrrheicbrss.GB)2mg/kg能明显对抗乌头碱20μg/kg,BaCl22mg/kg和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诱发大鼠的室性心律失常。甘草黄酮也能明显对抗CaCl2-Ach(CaCl20.6%+Ach0.0025%)混合液诱发小鼠心房纤颤或扑动,GB对大鼠心电图实验,证明了有负性频率作用,负性传导作用,这些作用可能是GB抗心律失常作用的药理基础。  相似文献   
86.
目的 通过比较吴茱萸生品及不同比例甘草炮制品在毒性剂量对小鼠肝脏氧化应激和自噬的影响,探讨甘草炮制吴茱萸的原理及科学内涵。方法 7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吴茱萸生品组、无甘草炮制品组及甘草炮制品组(吴茱萸与甘草质量比分别为100∶3、100∶6、100∶12、100∶24),依次按30 g·kg-1灌胃给予纯净水、吴茱萸生品及相应炮制品水煎液。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评价肝组织病理形态变化;荧光法检测肝组织中活性氧(ROS)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血红素加氧酶-1(HO-1)、醌氧化还原酶1(NQO1)、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1(GSTA1),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和p62的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磷酸化核糖体p70 S6蛋白激酶(p-p70S6K)、p62、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Ⅰ和LC3Ⅱ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吴茱萸生品组给药7 d后小鼠体质量的增加开始减缓,差异逐渐增大,肝体指数显著升高(P<0.01);病理形态学观察显示肝小叶结构紊乱,局部肝窦狭窄或消失,存在炎性细胞浸润,局部出血等现象,血清中ALT、AST及肝组织中ROS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肝组织中Keap1、HO-1、NQO1、GSTA1、p62 mRNA及p-mTOR、p-p70S6K、p62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1),LC3Ⅱ/LC3Ⅰ显著上升(P<0.01)。与生品组比较,所有炮制品组小鼠体质量升高,肝体指数、血清中ALT和AST、肝组织中ROS水平均有所下降,其中仅甘草炮制品组(100∶6)的肝小叶结构完整,肝窦大小趋近于空白组;各炮制品组肝组织中Keap1、HO-1、NQO1、GSTA1和p62 mRNA的表达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仅甘草炮制品组(100∶6)各指标均有明显上升(P<0.05,P<0.01);各炮制品组p-mTOR、p-p70S6K、p62蛋白表达及LC3Ⅱ/LC3Ⅰ均有所回调,其中甘草炮制品组(100∶6)p-mTOR、p-p70S6K的蛋白表达和LC3Ⅱ/LC3Ⅰ,以及甘草炮制品组(100∶24)p62蛋白表达回调幅度最大,除p-mTOR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吴茱萸造成肝损伤与其能够诱发氧化应激,进而产生病理性自噬,造成肝细胞损伤密切相关,不同比例甘草炮制后可相应减弱该作用,尤以100∶6比例甘草炮制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87.
目的:基于心脏细胞色素P450(CYP450)系统分别考察诃子、甘草与制草乌及有效成分鞣花酸、甘草苷与乌头碱合用的减毒机制。方法:在体内实验方面,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制草乌组(0.25 g·kg-1),诃子组(0.25 g·kg-1),甘草组(0.25 g·kg-1)和诃子+甘草+制草乌合用组(0.25 g·kg-1+0.25 g·kg-1+0.25 g·kg-1,以制草乌为标准),给药8 d后测定大鼠肌酸激酶(CK)与乳酸脱氢酶(LDH),观察大鼠心脏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并选择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色素P2J3(CYP2J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在体外实验方面,设空白组、乌头碱组、鞣花酸组、甘草苷组与乌头碱+鞣花酸+甘草苷合用组,利用高内涵分析技术检测其对细胞数目、DNA含量、活性氧(ROS)和线粒体膜电位(MMP)的影响,同时检测CYP2J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体内实验中,与空白组比较,制草乌组大鼠血清中CK、LDH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P<0.01...  相似文献   
88.
甘草及其主要成分药理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甘草甘草次酸对人子宫肌组织磷脂酶A2(PLA2)活性的影响。方法:以^14C标记的磷脂酰胆碱为底物,与人子宫肌组织匀浆上清液及不同浓度的甘草甘草次酸共同温育,反应产物进行薄层层析和放射自显影。结果:人在子宫肌组织内存在PLA2的活性。甘草甘草次酸可能是通过抑制子宫肌组织PLA2的活性而使花生四稀酸代谢受阴,降低子宫肌组织前列腺素水平,缓解子宫肌的痉挛收缩。  相似文献   
89.
复方甘草甜素(SNMC)对肝病理改变观察   总被引:134,自引:3,他引:131  
目的:通过复方甘草甜素对预防肝硬化的肝病理改变研究将其用于临床胆汁淤积,慢性活动性肝炎引起的肝细胞变性,坏死。方法:采用敏感度高的序贯设计检验方法,对56例肝细胞变性,坏死患者进行了观察。结果:实验至21例时,实验线已穿过上边界线,结论为有效。经过8周一个疗程的治疗,肝组织的综合判断和肝功能较应用本药前改善75%,P<0.01,结论:复方甘草甜素值得推荐应用于保护肝细胞,预防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90.
逍遥合剂的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逍遥合剂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对处方中的白芍、甘草进行定性鉴别;用HPLC法测定芍药苷的含量。结果:在TLC色谱中均能检出白芍、甘草、芍药苷在0.3980-1.3930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5%,RSD=0.83%。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可准确地进行定性,定量检测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