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8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4篇
妇产科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16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32篇
中国医学   3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12.
清代王清任所撰的<医林改错>中,2/3以上方剂均为活血化瘀的.其中临床应用广泛的著名方剂有六首: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身痛逐瘀汤、少腹逐瘀汤、通窍活血汤、膈下逐瘀汤等,而其他如解毒活血汤、通经活血汤、会厌逐瘀汤等则在临床上应用较少.全国名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连建伟教授师从王氏法,善用逐瘀方,屡有效验.总结连建伟教授临床验案及用方经验,与医林同道共飨.  相似文献   
13.
王清任在临床上特别重视对气虚证的辨治,总结出60种气虚证,其中半身不遂内有40种气亏之证,小儿抽风门有20种气亏之证。创立补阳还五汤治疗半身不遂之气虚,可保立苏汤治疗小儿抽风之气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正>补阳还五汤王清任《医林改错》方,由黄芪、归尾、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等组成,笔者临床用其治疗气虚血瘀病症疗效满意,举例如下。1腰椎间盘突出症盛某,男,54岁,2003年6月3日诊。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1个月前不慎扭伤腰部,卧床不起,站立行走困难,曾在其他医院用针灸、推拿、牵引治疗及服消炎止痛西药未见好转。近3天腰腿疼痛难忍,夜不能寐,站立、行走困难。查腰3、4、5椎旁左侧压痛明显,疼痛放射至左臀区及左大、小腿后外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治疗孕妇贫血的疗效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226例孕妇贫血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13例患者。对照组不用任何铁剂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运用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进行治疗。观察和统计每位患者治疗前后的红细胞、SF(血清铁蛋白)、Hb(血红蛋白)水平,以及在妊娠期出现低体质量儿、新生儿窒息、高血压和产后出血的概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红细胞、SF、Hb的水平分别为(3.5±2.7)×1012/L、(10.3±1.6)μg/L、(98.5±9.7)g/L,妊娠后低体质量儿、新生儿窒息、高血压和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2.65%(3/113)、3.54%(4/113)、0.88%(1/113)、3.54%(4/113),以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对孕妇的贫血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且能够减少妊娠期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临床价值得到肯定。  相似文献   
16.
<正>王清任,一名全任,字勋臣,河北玉田县河东村人,著有《医林改错》两卷,记其脏腑所见和活血化瘀、补气活血、活血解毒治疗经验。王氏临床用药最大宗旨,认为气和血是人体  相似文献   
17.
清代医家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认为古人在论述脾的功能时动静前后矛盾,进而质疑自《内经》以来的脾宜动的学术观点,本文通过分析这些学术观点的来龙去脉,得出王清任所作的结论是错误的,认为王清任把脾的生理和病理弄混了,把动与静对立起来了,实际上前人所说的不宜动是指由于针刺误伤肌肉,进而伤脾,使得脾脏运化、升清作用失常,而出现的腹胀、心烦等症.恰恰是由于脾不动所造成的,也即是脾功能紊乱所致.而脾宜动是脾的生理现象,只有脾动,才能运化水谷,化生精、气、津液,运化水液,使气血生化有源,也只有脾动,才能完成脾主升清及统血的功能,使得七窍得养、卫外功能正常,能抗御外邪,使得血液运行于经脉之中.  相似文献   
18.
西江月 《东方养生》2011,(3):140-141
义理,考据,词章,无不精明,他的才华照耀整个20世纪,连胡适都叹服。 “我家姓赵,我是来朝始祖赵匡胤的第三十一代孙,名叫元任,‘元’字是排行,堂兄北的名字的首字都是‘元’字,‘任’是我自己的本名。”赵元任先生在自传的开篇,就开门见山地如此自述。  相似文献   
19.
王清任三步辨瘀血法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王清任辨瘀血症“三步”之法:1瘀气典型症状的有无。2.从不典型症症状中辨瘀血的存在,遵循三原则发病急骤,时发时止而无表里证者为瘀血,证候单纯,长期不愈而无表里证者为瘀血,难辨起因的怪证多有瘀血。3.审病史,治疗史以辨瘀血不存在。  相似文献   
20.
中风病又称卒中,<内经>有"仆击"、"偏风"、"身偏不用"等之称.张仲景<金匮要略>则专立"中风病篇",对中风病的病机、脉证论述颇详,且根据临床证候及病情的轻重将中风分为中经、中络、中腑、中脏.<诸病源候论>更是将"中风候"等中风有关内容列为全书篇首,详论其病因、证候、治法(针灸)及预后.其后,经过孙思邈、戴思恭、沈金鳌、刘完素、李东垣、李中梓、叶天士、王清任等许多医家对中风病进行了不断研究,对中风病病因病机、证候、预后方面的认识逐渐深入,在治法方药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