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4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小茴香等三种温里药不同提取物的镇痛作用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小茴香、吴茱萸、肉桂等三种温里药不同提取物(挥发油、水煎液、去挥发油水提液)的镇痛作用。方法:采用扭体法和热板法。结果:扭体法显示,小茴香水煎液和挥发油高、低剂量组,吴茱萸挥发油、水煎液及去挥发油水提液高、低剂量组,肉桂挥发油和水煎液高、低剂量组均可明显降低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的次数,与空白组或溶媒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小茴香和肉桂去挥发油高、低剂量组降低小鼠扭体次数不明显。热板法显示,除了小茴香挥发油低剂量组在30min时可明显提高小鼠的痛阈值,与溶媒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之外,其余各组对小鼠痛阀值的提高皆不明显。结论:小茴香、肉桂的水煎液与挥发油对醋酸致痛有镇痛作用;吴茱萸三种提取物对醋酸致痛有镇痛作用。以上三种温里药以水煎液入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2.
目的基于主成分分析法评价几种温里药的温中止痛效果。方法采用热板法、扭体法及甲醛致痛法考察四种温里药的镇痛作用,以脾胃虚寒泄泻模型考察其抗寒证腹泻作用,以新斯的明胃肠运动亢进模型考察其解痉作用,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各温里药的温中止痛作用。结果高良姜、吴茱萸、干姜、肉桂能不同程度提高小鼠的痛阈值,减少小鼠的扭体次数,缩短甲醛致痛后小鼠舔右后足的时间;高良姜、吴茱萸、干姜、肉桂能明显降低脾胃虚寒腹泻小鼠的稀便率和腹泻指数;高良姜、肉桂、吴茱萸均能提高小鼠胃内残留量,高良姜、吴茱萸、干姜、肉桂均能显著降低小鼠炭末推进率。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温中止痛效果最好的是高良姜。结论高良姜、吴茱萸、干姜、肉桂有不同程度的温中止痛作用,为该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和进一步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3.
从临床用药规律的角度,概括了温阳法在病窦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和相关作用机理的探讨。  相似文献   
24.
凡以温里祛寒、治疗里寒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温里药.本类药对于寒客脾胃之脘腹冷痛、呕吐泻痢,寒饮郁肺之咳痰稀白,寒凝肝经之寒疝腹痛、厥阴头痛,以及肾阳亏虚之阳痿早泄、腰膝凉痛、夜尿频多,亡阳证之手足逆冷、脉微欲绝、大汗淋漓等,均可斟酌应用.但此类药辛热燥烈,用之不当,易伤阴助火,故本文就其如何合理应用,做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5.
中药内外合治膝骨性关节炎86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庞学丰  马晓露 《陕西中医》2003,24(9):803-804
目的 :观察补肾健脾除痹类中药配伍内外合治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采用自拟方 (独活、寄生、杜仲、淫羊藿、牛膝、秦艽、细辛、肉桂等 )口服 ,结合外洗方 (闹羊花、生川乌、生草乌、制马钱子、细辛、雷公藤等 )外洗治疗本病 86例 ,并设西药英太青为对照组比较。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91 .9% ,与对照组疗效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1 )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5)。提示 :本方具有抗炎消肿止痛 ,迅速控制病情 ,明显缓解症状的功效  相似文献   
26.
温里药"温中散寒"药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温中散寒是温里药的最重要的功效,本文结合者15年来对温里药“温里”药理研究之成果,阐述了干姜,肉桂,附子、高良姜、荜澄茄、丁香和吴茱萸8味温里药温中散寒的现代内涵:即抗溃疡,促进胆汁分分泌,调节肠运动和抗腹泻是它们的共同内涵,而抗炎作用是它们温中止泻的共同机理。  相似文献   
27.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实用的快速评价中药挥发油透皮吸收促进效果的方法,并比较温热药性对温里药挥发油的作用差异。方法以香附四物活性组分群为透皮促进对象,测定了其油水分配系数。以6种温里药挥发油为研究对象,采用Franz扩散池方法测定了其对香附四物活性组分群的透皮吸收促进效果,采用细胞电阻仪和Transwell装置测定了其对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并比较了皮肤电阻动力学测定结果与体外透皮吸收促进结果的相关性。结果香附四物活性组分群中阿魏酸、芍药内酯苷、芍药苷、四氢非洲防己碱在pH7.4条件下的油水分配系数分别为-0.93、-0.59、-0.38、1.97和2.15。6种温里药挥发油对香附四物活性组分的透皮吸收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对极性较强的成分,并且热性温里药挥发油(肉桂油、干姜油、高良姜油)的效果优于温性温里药挥发油(荜澄茄油、花椒油、丁香油)。对于不同极性组分,采用皮肤电阻动力学评价的促渗效果与采用体外透皮吸收实验评价的效果基本平行(r=0.748 1~0.812 9)。结论温热药性对温里药挥发油透皮吸收促进作用有显著影响。采用皮肤电阻动力学可以快速评价中药挥发油体外透皮吸收促进效果。  相似文献   
28.
刘家磊  刘春宝 《陕西中医》1995,16(8):350-350
采用热因热用、温肾助阳,导火入宅,由实转虚,阳气虚弱、阴盛阳浮之真寒假热证。自拟桂附姜芪汤治疗小儿化脓性膝关节炎36例,总有效率97.2%。提示应用补气助阳,健脾祛湿之法治疗本病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29.
温里药配伍对少腹逐瘀汤活血化瘀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温里药配伍对少腹逐瘀汤活血化瘀效应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实验观察不同提取物对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及凝血酶时间(TT)法抗凝血作用的影响;采用大鼠急性血瘀模型评价少腹逐瘀汤、少腹逐瘀汤减小茴香-肉桂-干姜温里药组水提取物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结果:少腹逐瘀汤能够明显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改善急性血瘀大鼠全血黏度(P<0.05)、血沉(P<0.05);明显延长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而少腹逐瘀汤减小茴香等温里药物后仅在血浆黏度,TT,PT指标显示显著性降低作用,而对血小板聚集作用、APTT;对纤维蛋白原未呈现明显影响。结论:温里药配伍后对少腹逐瘀汤活血化瘀效应具有一定的增强或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0.
附子 肉桂附子与肉桂二者皆为辛热之品,均能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同可用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阳痿宫冷、腰膝冷痛、遗精滑精、遗尿尿频;脾肾阳衰,脘腹冷痛、食少便溏;胸痹心痛,以及寒湿痹痛等症,二者常相须为用。不同之处在于:附子辛热燥烈有毒,其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之力较强,以温补脾肾为主,又善于回阳救逆,凡阴寒内盛,阳气不足之证均可使用,为温里散寒、回阳救逆之要药。常用于亡阳证,畏寒口止卷卧、汗出神疲、四肢厥逆、脉微欲绝;脾肾阳虚、水气内停,水肿、小便不利;阳虚外感风寒,恶寒发热、脉反沉等症。本品入汤剂宜先煎0.5~1小时以减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