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2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3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31篇
中国医学   31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91.
韩奕 《北京中医》1991,(5):50-51
《金匮要略》做为内科杂病辨证论治诸书的鼻祖,早已为世人奉为圭臬,而其对妇科临床的指导价值,往往被医者所忽视。本人运用书中妇人三篇所列之方治疗妇科病,每获满意效果,体会颇深,在此略举三方之例案,以资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92.
陈文芳  魏爱民 《右江医学》2005,33(4):381-382
目的观察温经汤加减治疗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0例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对照组70例,治疗组予温经汤加减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服用,对照组予田七痛经胶囊口服,每次6粒,每日3次。两组连续治疗3~5个月经周期。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6%(χ2=6.61P<0.05)。结论温经汤加减治疗痛经疗效明显优于田七痛经胶囊。  相似文献   
93.
1993年5月至1997年2月,笔者运用《金匮要略》温经汤为主治疗子宫发育不良而引起的不孕症50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 50例均经妇科检查确诊为子宫发育不良并排除输卵管疾病,男方经检查生育功能正常。本组年龄20岁~35岁40例,35岁~40岁10例;结婚10年以内42例,10年以上8例。中医辨证属肾阳虚证24例,肾阴虚证6例,肝郁证7例,血瘀证10例,痰湿证3例。2 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94.
骨间背侧神经卡压综合征的发病及其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11例急性、亚急性骨间背侧神经卡压综合征,结合临床资料和有关文献分析认为,该神经直接受牵扯。或周围软组织损伤所引起的炎性水肿、粘连、挛缩的刺激,以及占位性病变的卡压等,均可导致本征的发生。强调了软组织损伤型早期诊治的重要性;提出早期制动,给予活血化瘀、温经通络、祛风止痛中药内服,是治疗该征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5.
温经汤新用     
梁开发 《新中医》1997,29(9):56-57
温经汤新用梁开发温经汤出自《金匮要略》,由吴茱萸、当归、芍药、川芎、桂枝、人参、半夏、阿胶、牡丹皮、麦冬、生姜、甘草组成。原方用治妇女冲任虚寒兼瘀血而引起的月经不调,崩漏等病证。笔者根据本方有温经散寒,祛瘀养血的功效,拓宽其临床治疗范围,用治内科多...  相似文献   
96.
林梓凌 《河南中医》2002,22(2):72-73
“血瘀”是外科疮疡最主要的病理变化之一。以治瘀为手段 ,调整局部乃至全身的气血病机变化 ,可达到消肿生肌 ,敛疮而愈的目的。我们在 1999~ 2 0 0 0年期间 ,以病房收治的严重感染创面作观察对比。其中急性感染创面 35例 ,慢性感染创面 2 8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从“瘀”论治 ,辨证施治的原则 ,灵活用药 ,其创面炎症控制、细菌培养、肉芽生长、生肌愈合等方面的评分均比对照组有较大提高 ,疗效显著。1 实证之瘀急性感染创面 ,多为实证之瘀。感染创面初起 ,为急性炎症期。症见发热 ,或有恶寒 ,舌红苔黄厚 ,脉洪数。病…  相似文献   
97.
目的:观察温经汤灌肠联合口服戊酸雌二醇对寒凝血瘀型胚胎移植失败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温经汤灌肠联合口服戊酸雌二醇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戊酸雌二醇治疗。以2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在卵泡成熟日,子宫内膜厚度、形态以及血流参数等和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治疗组妊娠率为63.3%,对照组妊娠率为3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经汤灌肠联合口服戊酸雌二醇能有效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帮助胚胎着床,提高胚胎移植受孕率。  相似文献   
98.
慢性盆腔炎临床表现多样,中医辨证涉及脾肾两虚、瘀热互结、冲任虚寒、寒湿瘀滞、寒湿下注等证型,采用经方黄芪建中汤、桃核承气汤、温经汤、当归芍药散、肾着汤等加减施治,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99.
目的:观察温经汤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PAF)以及β-内啡肽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20例痛经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按随机数字法被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温经汤。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痛经症状积分、临床疗效、血清PAF和β-内啡肽水平和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痛经症状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患者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PAF水平下降,且观察组患者血清PAF低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β-内啡肽水平上调,且治疗后观察组血清β-内啡肽高于对照组(P<0.05);半年后随访,观察组患者复发3例,复发率为5%;对照组复发18例,复发率为30%。观察组复发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χ^2=12.987,P<0.01)。结论:温经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能有效降低痛经症状积分,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清PAF水平,上调β-内啡肽浓度,减少复发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麻桂温经汤加味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血虚寒凝证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流动力学和血清疼痛介质的影响。方法:筛选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在天津市宁河区医院诊治的肩周炎患者共有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关节松动术治疗,每日1次,口服塞来昔布胶囊。观察组在接受关节松动术治疗的基础采取麻桂温经汤加味内服,1剂/d,2次/d。两组患者连续治疗4周后,比较患者的主观疼痛程度McGill疼痛问卷(SF-MPQ)评分,肩关节活动度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血清前列腺素E2(PGE2),P物质(SP),五羟色胺(5-HT)水平和临床疗效。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视觉疼痛评分(VAS),现在疼痛状况(PPI),疼痛评级指数(PRI)评分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肩关节活动范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ESR),纤维蛋白原(Fb),全血黏度以及血清PGE2,SP,5-HT水平显著降低(P<0.01),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61%(57/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76%(48/58)(χ^2=4.685,P<0.05)。结论:麻桂温经汤加味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血虚寒凝证,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肩关节活动度,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下调疼痛介质PGE2,SP,5-HT水平可能与其疗效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