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498篇
  免费   6455篇
  国内免费   3804篇
耳鼻咽喉   2057篇
儿科学   325篇
妇产科学   1129篇
基础医学   3614篇
口腔科学   2971篇
临床医学   14592篇
内科学   9574篇
皮肤病学   1185篇
神经病学   308篇
特种医学   4633篇
外国民族医学   269篇
外科学   12428篇
综合类   32564篇
预防医学   5323篇
眼科学   348篇
药学   11046篇
  158篇
中国医学   5245篇
肿瘤学   16988篇
  2024年   711篇
  2023年   3002篇
  2022年   2795篇
  2021年   3345篇
  2020年   2851篇
  2019年   2825篇
  2018年   1491篇
  2017年   2243篇
  2016年   2627篇
  2015年   2902篇
  2014年   5054篇
  2013年   4665篇
  2012年   6348篇
  2011年   6414篇
  2010年   6112篇
  2009年   6267篇
  2008年   7425篇
  2007年   6547篇
  2006年   5964篇
  2005年   6235篇
  2004年   5092篇
  2003年   4354篇
  2002年   3855篇
  2001年   3630篇
  2000年   2913篇
  1999年   2520篇
  1998年   2259篇
  1997年   2588篇
  1996年   2462篇
  1995年   1878篇
  1994年   2770篇
  1993年   1631篇
  1992年   904篇
  1991年   593篇
  1990年   511篇
  1989年   561篇
  1988年   112篇
  1987年   104篇
  1986年   73篇
  1985年   63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51.
目的:探讨早产儿消化道穿孔的病因,分析影响早产儿消化道穿孔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 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2015年1月—2021 年5月诊治的89 例早产儿消化道穿孔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3 个月时结局分为生存 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术前、术中及术后与早产儿消化道穿孔预后不良相关的因素,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筛选早产儿消 化道穿孔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早产儿消化道穿孔的病死率为25.84%,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和胃壁肌层缺损是早产 儿消化道穿孔常见的病因。单因素分析显示生存组患儿从发现气腹至手术时间在8 h 之内的比例显著高于预后不良组 (χ2=15.22,P<0.01)。预后不良组合并脓毒性休克的比例显著高于生存组(χ2=33.19,P<0.01)。预后不良组术后合并需非计划二次 手术的并发症比例显著高于生存组(χ2=7.24,P<0.01)。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脓毒性休克(OR=0.06,95%CI:0.02~0.21,P<0.01)和 气腹至手术时间大于8 h(OR=0.23,95%CI:0.07~0.81,P<0.05)是早产儿消化道穿孔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NEC 和胃 壁肌层缺损是早产儿消化道穿孔的主要病因,脓毒性休克和从气腹发生至手术时间大于8 h 是早产儿消化道穿孔短期预后 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2.
53.
54.
[目的]探索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介入疗法在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04例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碘油乳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肝细胞癌患者病毒感染、肿瘤类型、肿瘤大小数据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5.38%(34/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77%(16/52),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77%(3/5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08%(12/52),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介入疗法添加碘油乳剂能够明显提高肝细胞癌患者临床治疗疗效,减少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5.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颗粒剂(Shugan Jianpi Granule,SGJP)治疗乳腺癌癌因性疲乏(breast cancer related fatigue,BCRF)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单臂临床试验方法,纳入40例BCRF肝郁脾虚证患者,服用SGJP 8周,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4、8、12周Piper疲乏自评量表(PFS)、体能状况(ECOG)评分、中医证候量表、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评分、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及血尿便常规、生化等安全性指标。结果38例患者完成全部随访,2例发生脱落。PFS、中医证候量表、HAD焦虑量表评分均在试验第4、8、12周显著下降,ECOG评分、HAD抑郁量表均在试验第8、12周显著下降,PSQI评分在治疗第12周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整个随访过程中,所有患者在治疗后未出现明显血常规、尿便常规及生化指标异常。结论SGJP可以减轻乳腺癌患者的疲乏,增强体力,改善焦虑抑郁及睡眠质量,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56.
57.
胰腺癌起病隐匿,早期多无特征性表现,不易诊断,其恶性程度高,手术治疗困难,预后极差,是名副其实的"癌中之王",成为多年以来医学界肿瘤疾病治疗中的一座顽固的堡垒。近年来,胰腺癌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成为世界范围内第二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在国外已超过胃癌位居肿瘤死亡人数的第4位,在我国居肿瘤发病率的第7位[1]。胰腺癌的临床症状一般不典型,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处于晚期,5年生存率小于10%[2];故胰腺癌发  相似文献   
58.
59.
60.
目的:探讨分析优甲乐联合131碘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6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治疗组于术后给予优甲乐联合131碘治疗,对照组术后只给予优甲乐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57%,显著对照组的80.72%,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的复发率、癌症转移率以及患者死亡率分别为3.61%、6.02%和1.2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25%、15.66%和8.43%,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优甲乐联合131碘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复发率、癌症转移率以及患者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