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8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92.
笔者在中医临床中,每遇杂病,遵循古训,辨证施治,疗效颇佳,特举例如下。1血风疮案例1:患者,女,58岁,2005年7月7日初诊。双下肢皮疹伴瘙痒20余年。患者双下肢皮疹呈粟粒大小,致密成片,布满双腿皮肤,疹色鲜红,剧烈瘙痒,入夜尤甚,搔抓后留有抓痕,血痂,口干不明显,口疮频发,咽部有痰  相似文献   
93.
李堪印教授通过辨病、辨证与辨位相结合,将膝骨性关节炎分为气血不足证、痰瘀互结证、寒湿痹阻证、湿热流注证型,分别治以益气养血、化痰祛瘀、散寒除湿、清热利湿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4.
肿瘤转移是癌毒传舍过程。"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之外,募原之间。留著于脉,稽留而不去,息而成积"。癌毒传舍-转移成因。属内伤杂病传变,经络间传变即一经有病传至他经,或影响相连各经;经络脏腑传变乃经络至脏腑,邪气由浅入深;也有由脏腑至经脉;脏腑间传变更多。由腑及脏,其病较重,脏病难治;脏腑转移概率并不均等,肝、肺易成转移癌罹患器官,心、脾转移却罕有发生。癌毒传舍有规律,经络传舍、乘侮传舍、母子传舍等。藏象学说与现代医学解剖概念不尽相同,癌毒传舍不可盲目套用现代医学病名。痰毒流注-转移必要条件。痰的流动使癌毒随痰播散周身,痰的留着、黏滞使癌毒易在某些脏器组织中形成转移灶。痰毒流注之毒为内生之毒,乃阴阳失和、气血运行不畅及脏腑功能失调导致,多由诸邪蓄积,胶结壅滞成毒。流注于肝成肝积,流注于肺成肺积,流注于经络成瘰疬。正气虚弱-转移促进因素。恶性肿瘤全身属虚、局部属实,始终表现正气为癌毒耗散,特别是晚期转移者,随病程进展,气血津液耗损,脏腑失养,正气虚弱会愈加明显;癌毒稽留而不去,治疗攻伐太过,致正虚邪陷,促进癌毒扩散、传舍至机体局部成为新病灶。虚证在恶性肿瘤病程,尤其中晚期是极为重要病理因素。未来期待引入现代科研先进方法,探讨辨证分型与肿瘤生物学行为及转移诸因素之间相关性,尤其是与肿瘤转移密切相关的基因、黏附分子、血管生长因子等,筛选出有分子生物学证据的与肿瘤转移高度相关的证候,从而丰富和发展肿瘤转移的中医病机学说。  相似文献   
95.
周昭庆 《江苏中医》1995,16(1):22-23
  相似文献   
96.
病例为中年男性,因左侧头面部外伤住院,损伤累及该侧第Ⅴ、Ⅵ、Ⅶ、Ⅷ、Ⅸ颅神经。住院期间曾做过数十次观察,所出现的感传流注基本符合《内经》的记载:针左鱼际穴相继出现了同侧肺经、大肠经、胃经和任督二脉的感传;针左解溪相继出现了双侧胃经、任督二脉、左侧脾经、心经的感传;针左神门相继出现了同侧心和小肠经(不易区分)、膀胱经的感传;针左昆仑相继出现了同侧膀胱经、肾经、心包经、三焦经和任督二脉的感传;针左外关穴相继出现了同侧三焦经、胆经、肝经、肺经的感传。有些经针对侧对称穴位,感传大致相同。同一穴位多次针刺感传大致相同,也有串经现象,但没有出现相邻经经脉的逆经流注现象。针任督二脉本经或他经所产生的任督二脉感传皆衔接。  相似文献   
97.
98.
余毒流注琐谈无锡县玉祁镇医院(214138)周昭庆[关键词]余毒流注流注一病,在中医外科范畴中属于急重病症。因其病因不同,症状各异,故可分为暑湿流注、余毒流注、瘀血流注、湿痰流注等类型。本文略谈余毒流注的病因、病机、治则、转归等管窥之见。对流注的描述...  相似文献   
99.
"十一脉"经脉模式是古人在"天六地五"思维模式下产生的古典经脉模式,此模式与当今盛行的"十二脉"经脉模式不同。五输穴向心流注的形成是在"十一脉"经脉模式下,古人将四肢散在的经验有效处、脉动处、肢体末端、体表凹陷处整合在一起,向心性流注,根据"天六地五"思维模式,即阳经腧穴有六,阴经腧穴有五。古人的"时空一体观"与"天六地五"赋予了五输穴在经脉理论中重要的地位。两种经脉模式各有其深远意义,目前无法有效融合,作为针灸从业者都应知悉,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100.
按照中医子午流注的观点,寅时气血流注肺经,此时肺经气血最旺,这个时候也是肺经产生宗气的时候,宗气走呼吸道行呼吸,并贯心脉以行血气。人体顺应时令,这个时候就应该进入深度睡眠当中。可有些人偏偏此时醒来或是咳嗽,就是肺经向你提出预警了。如果是有经验的中医,就会根据你的症状开一些清肺的药物来调理,制敌于先机,从而有效防止病情的恶化。经常在这个时候醒来的人怎么办呢?根据“五脏有疾,应出十二原”的原则,我们可以取肺经的原穴来治疗。肺经的原穴是太渊穴,刺激此穴便可使三焦元气通达,从而起到扶正补虚的功效。除了太渊之外,还有一个穴位功效也不错,就是鱼际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