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13篇
  免费   1471篇
  国内免费   1192篇
耳鼻咽喉   93篇
儿科学   161篇
妇产科学   130篇
基础医学   983篇
口腔科学   192篇
临床医学   3227篇
内科学   3208篇
皮肤病学   348篇
神经病学   321篇
特种医学   467篇
外国民族医学   24篇
外科学   960篇
综合类   7626篇
预防医学   2398篇
眼科学   247篇
药学   6224篇
  29篇
中国医学   3475篇
肿瘤学   363篇
  2024年   185篇
  2023年   668篇
  2022年   562篇
  2021年   810篇
  2020年   701篇
  2019年   774篇
  2018年   446篇
  2017年   701篇
  2016年   808篇
  2015年   1011篇
  2014年   1552篇
  2013年   1502篇
  2012年   1907篇
  2011年   2009篇
  2010年   1737篇
  2009年   1766篇
  2008年   1866篇
  2007年   1447篇
  2006年   1312篇
  2005年   1399篇
  2004年   1043篇
  2003年   999篇
  2002年   706篇
  2001年   695篇
  2000年   609篇
  1999年   525篇
  1998年   383篇
  1997年   369篇
  1996年   328篇
  1995年   329篇
  1994年   304篇
  1993年   214篇
  1992年   197篇
  1991年   128篇
  1990年   113篇
  1989年   135篇
  1988年   63篇
  1987年   47篇
  1986年   38篇
  1985年   33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5篇
  1965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91.
目的研究c-JNK信号通路在糖尿病(DM)大鼠左室心肌细胞电压门控钾通道(Kv)重构中的作用和内在调控机制。方法将5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DM组[n=25,采用链尿佐菌素(STZ)诱导成模]和对照组(sham)(n=25)。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方法记录DM组与sham组大鼠心室肌瞬时外向钾电流(Ito);使用非放射性JNK激酶分析kit进行c-Jun活性测定。应用JNK抑制剂SP600125(10M)对DM大鼠心肌细胞进行体外孵育,观察孵育前后心肌细胞Ito的变化。用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xR)抑制剂金诺芬(AF)对经JNK抑制剂SP600125孵育的大鼠心肌细胞进行处理,观察处理前后心肌细胞Ito的变化。应用抗Kv4.2抗体对Kv4.2的含量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使用UVP生物成像系统进行分析。结果DM组心肌JNK活性显著升高超过1倍,而Ito显著降低[Sham组:(31.2±3.4)pA/pF,n=16;DM组:(15.4±3.1)pA/pF,n=17;P<0.05]。DM大鼠心室肌细胞经JNK抑制剂SP600125(10 M)处理4 h后,Ito电流密度可恢复至Sham组水平[DM+SP600125组:(31.9±3.8)pA/pF,n=18;Sham组:(31.2±3.4)pA/pF,n=16;P<0.05];且sham组经SP600125处理后的最大Ito电流强度[(29.8±3.4)pA/pF,n=9]和未经处理的sham组无统计学差异。DM心肌经膜渗透性蛋白抑制剂JNKI-1(10 M)处理后,Ito密度也有显著增加,而sham组经相同处理后无改变。TrxR抑制剂AF显著抑制了SP600125对DM大鼠心肌Ito电流的增大作用[DM+AF+SP600125:(15.5±3.2)pA/pF,n=17],而AF对sham组Ito无明显影响。JNK抑制剂SP600125治疗后DM大鼠心肌的Kv4.2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大,尽管未完全恢复到sham组心肌水平,但与先前在DM大鼠心肌所观察到的Ito电流改变一致。而JNK抑制并没有明显改变sham组心肌的Kv4.2蛋白表达量。结论DM大鼠心肌钾通道重构是氧化还原敏感的,可能通过持续性激活c-JNK信号通路促进Ito重构。在DM心肌中,JNK活性显著增高,Kv通道的电流密度降低;抑制JNK信号通路后可显著改善Kv通道重构,这一过程可能被硫氧还原蛋白系统所调控。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人附睾分泌蛋白4(HE4)、糖链多肽抗原125(CA125)联合超声对绝经后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绝经后子宫内膜癌病人101例(恶性组),绝经后子宫内膜增生病人103例(良性组),同时期来院健康体检的绝经健康女性105名(对照组),分别检测3组受试者的HE4、CA125水平,分别计算其合并状态时的敏感度、特异度及诊断比值比,并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值。结果恶性组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78例存在异常。恶性组HE4、CA125表达水平及阳性率均高于良性组、对照组,良性组高于对照组(P < 0.05)。联合诊断的敏感度、诊断比值比均高于单独的HE4、CA125及超声诊断(P < 0.01和P < 0.05),而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的HE4、CA125及超声诊断在最佳诊断点时的AUC值分别为0.725、0.713、0.723,三者联合诊断时的AUC值为0.867。结论采用HE4、CA125联合超声诊断较单独诊断子宫内膜癌时整体效能更佳,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较好。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β-细辛醚对缺糖缺氧再灌注损伤原代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利用MTT法检测缺糖缺氧再灌注诱导的原代大鼠海马神经元的细胞活力,用分光光度法检测caspase-3的活性,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JNK和Bcl-2的蛋白表达,RT-PCR检测Bcl-2和caspase-3 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缺糖缺氧再灌注损伤组细胞活力明显下降,caspase-3活性明显升高,p-JNK蛋白表达和caspases-3 mRNA表达显著升高,Bcl-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缺糖缺氧再灌注损伤组比较,不同剂量β-细辛醚预处理组抑制了这些指标的改变(均P<0.05)。结论:β-细辛醚通过抑制JNK介导的线粒体通路抑制缺糖缺氧再灌注诱导的原代海马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994.
目的制备新型可注射用载紫杉醇聚己内酯-聚乙二醇-聚己内酯(PCl-PEG-PCL)胶束,并评价和比较其与市售紫杉醇注射液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性质。方法以PCL-PEG-PCL为载体材料,通过薄膜-水化-超声法制备出载紫杉醇PCl-PEG-PCL胶束,并对其进行表征。以市售紫杉醇注射液为对照.采用SD大鼠尾静脉注射后观察载紫杉醇PCL-PEG-PCL胶束的体内药代动力学.并用DAS2.0药代动力学数据软件计算相关参数。结果载紫杉醇PCL-PEG-PCL胶束呈大小均匀的球形,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平均粒径为93nm,多分散系数为0.19;载药量为28.98%,药物包封率为94.36%。体外释放研究表明.载紫杉醇PCL-PEG-PCL胶束具有缓释效果。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两种制剂均符合二房室模型.市售紫杉醇注射液和紫杉醇聚合物胶束消除半衰期(t1/2)分别为(1.96±0.27)h和(12.65±1.77)h,平均滞留时间(MRT)分别为(0.93±0.19)h和(11.18±1.41)h,体内总清除率(CL)分别为(0.44±0.05)L·kg/h和(0.10±0.01)L·kg/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分别为(17.15±2.35)mg·h/L和(73.82±10.38)mg.h/L。结论成功制备了新型可注射用载紫杉醇PCL-PEG-PCL胶束.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所研制的载紫杉醇PCL-PEG-PCL胶束明显延长紫杉醇在血液中的循环时间及消除半衰期.显著提高生物利用度,是一种有潜力的紫杉醇缓控释新剂型。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研究糖耐量异常对冠心病患者氧化应激和血管内皮功能、心率变异性的影响及阿卡波糖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择伴糖耐量异常的冠心病患者60例为糖耐量异常组,糖耐量正常的冠心病患者30例为糖耐量正常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血液生物化学指标检查,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丙二醛(MDA)、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的检测。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心率变异性,并比较以上指标。糖耐量异常的冠心病患者(糖耐量异常组)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与治疗组30例,对照组给予冠心病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冠心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卡波糖50 mg,每天3次,共观察6个月;6个月后两组复查以上检测项目,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及两组治疗后上述指标的变化,分析以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糖耐量异常组较糖耐量正常组MDA、ET-1水平明显增高,SOD、NO水平明显降低(P<0.05)。心率变异性指标:糖耐量异常组SDNN、SDNN5、SDANN较糖耐量正常组明显减低(P<0.05),糖耐量异常组TRIA、PNN50、rMSSD与糖耐量正常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阿卡波糖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MDA、ET-1水平明显下降,SOD、NO水平明显增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SDNN、SDNN5、SDANN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增高(P<0.05),治疗组TRIA、PNN50、rMSSD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对照组各项指标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治疗前后心率变异性指标SDNN的变化值与治疗前后MDA、SOD、NO变化值呈正相关(r=0.512,r=0.368,r=0.420,P<0.05)。结论 合并糖耐量异常的冠心病患者有更严重的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及自主神经功能异常,氧化应激参与了上述过程。阿卡波糖治疗后氧化应激反应减轻,血管内皮功能及自主神经功能明显改善;阿卡波糖对合并糖耐量异常的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自主神经功能损伤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氨基胍在体内外对氨基脲敏感性胺氧化酶(SSAO)的抑制效果及对糖尿病大鼠血管并发症的预防作用。方法取雄性SD大鼠主动脉匀浆作为SSAO酶样来源,体外应用苯甲胺作为SSAO催化底物,在酶促反应体系中加入一系列浓度的氨基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SSAO活性;取雄性SD大鼠3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DM组)和氨基胍干预组(DM+氨基胍组),采用单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模型,DM+氨基胍组腹腔注射氨基胍25mg/(kg·d)。8周末检测大鼠血浆SSAO活性、甲胺、甲醛、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浓度,同时检测主动脉组织SSAO活性,HE染色及透射电镜分别观察大鼠胸主动脉、肾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氨基胍对大鼠主动脉组织SSAO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IC50为12.47μmol/L;DM组SSAO活性、ET-1浓度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浆NO浓度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氨基胍明显抑制糖尿病大鼠SSAO活性,降低ET-1浓度,升高甲胺、NO浓度(P<0.01);DM+氨基胍组主动脉、肾组织病理改变较DM组明显减轻。结论氨基胍可有效抑制SSAO活性,可通过抑制SSAO氧化脱氨作用预防糖尿病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观察高糖对THP-1巨噬细胞清道夫受体CD36表达和脂质蓄积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D-葡萄糖(分别为5.6、11、20、30及35 mmol/L)、50 mg/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50 mg/L ox-LDL+20 mmol/L D-葡萄糖孵育THP-1巨噬细胞24 h,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内脂质蓄积情况,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检测细胞内总胆固醇水平,定量PCR与免疫印迹分析法分别检测THP-1巨噬细胞CD36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随着D-葡萄糖处理THP-1巨噬细胞浓度的增加,CD36 mRNA和蛋白的表达逐渐增加(P<0.05);高糖可协同ox-LDL诱导THP-1巨噬细胞CD36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上调(P<0.05),并增加细胞内总胆固醇水平(P<0.05)。结论 高糖可诱导THP-1巨噬细胞CD36的表达上调,并促进细胞内脂质蓄积。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观察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VSD)患儿介入封堵术后联合应用前列地尔注射液对术后血浆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住院行介入封堵治疗的VSD患儿120例,男51例,女69例,年龄5~8,平均6.1±2.3岁。随机分为前列地尔组60例,对照组60例,前列地尔组在封堵术后即刻注射前列地尔注射液连续7天,分别在术前、术后第3天、术后6个月采用双向侧流免疫法测定其血浆NT-proBNP水平,所有患儿在术前、术后第7天和术后6个月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LVESD)、左心室收缩期末容量(LVESV)、左心室舒张期末容量(LVED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比较两组临床特征、血浆NT-proBNP水平及心功能参数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儿LVEDD、LVESD、LVEDV、LVESV在介入术后第7天及术后6个月均明显小于术前(P<0.05),且封堵术后6个月前列地尔组LVEDD、LVESD、LVEDV、LVESV较对照组减小更明显(P<0.05)。两组患儿术前血浆NT-proBN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儿血浆NT-proBNP水平术前与术后第3天、术后第3天与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前列地尔组封堵术后3天、术后6个月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1)。结论 VSD患儿介入封堵术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可进一步降低血浆NT-proBNP水平并改善患儿心功能。  相似文献   
999.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的结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性反应。目前已知肠道黏膜免疫系统异常反应所导致的炎症过程及氧自由基损伤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糖皮质激素和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成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药物。糖皮质激素只在重度溃疡性结肠炎中作为初始治疗用药,在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中只在5-氨基水杨酸治疗效果不佳时应用,而不作为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初始治疗用药。近几年我们尝试在此类患者初始治疗中应用小剂量短疗程的糖皮质激素联合奥沙拉嗪及灌肠,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评价拟诊标准(血清AST水平高于正常值上限2倍且大于ALT)对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penicilliosis marneffei,PSM)的筛查价值。方法对广西地区1045例疑似AIDS合并PSM的患者同时进行"金标准"(血、骨髓、组织培养或组织病理发现马尔尼菲青霉菌)及拟诊标准所需检查,评价拟诊标准对AIDS合并PSM的诊断价值。结果拟诊标准的灵敏度为45.79%、假阴性率42.11%、特异度90.64%、假阳性率9.36%、准确度82.49%、阳性似然比4.89、阴性似然比0.60、阳性预测值52.10%、阴性预测值88.27%。结论 AIDS患者如出现血清AST水平高于正常值上限2倍且大于ALT时,尚不能作为筛查PSM的常规指标,但应高度警惕PS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