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8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9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85篇
内科学   98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577篇
预防医学   114篇
药学   173篇
  1篇
中国医学   1123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145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144篇
  2011年   151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144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气机升降理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机升降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气机升降理论是中医学最基本的理论之一。本文阐释了气机升降在自然界具有普遍性,探讨了气机升降理论的学术渊源,认为《黄帝内经》奠定了气机升降理论的基础,仲景首先运用气机升降理论于临床,金元四大家进一步充实了气机升降理论,明清医家则在前人的基础上颇多建树和创新。同时对气机升降与脏腑之间的关系也作了系统论述,认为气机升降体现了脏腑的生理特性,肝升肺降是气机升降的关键,脾升胃降是气机升降的枢纽,气机升降失调是脏腑病变的基本病理之一。  相似文献   
102.
张志峰 《陕西中医》2006,27(3):361-362
升降学说阐述了人体阴阳气机既互根互用又对立制约的消长转化平衡过程。升降运动的枢纽在中焦脾胃,一旦脾胃气机升降运动失常,则百病由生,因而李东垣治脾胃病即以升降立法,着重升举脾胃阳气。依据升降学说理论遣药组方治疗胃病,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疗效,兹举隅如下。1疏肝气以协  相似文献   
103.
中风病是由于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临床以突然昏迷、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语言不利、偏身麻木为主症。由于本病起病急骤,证见多端,变化迅速的特点,因此列为中医内科四大疑难症之一。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根据流行病学资料,我国脑血管病的年发病率为94.07/10万,患病率冠诸病之首。对中风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方面,中医药具有较为显著的疗效和优势,几年来,我们运用中医的理论,对近100名住院的中风病患者进行辩证施护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04.
王莉娅  陆曙 《陕西中医》2006,27(5):617-618
"肝为语"语出《素问·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1,2],其所论"五气所病"是:"心为噫,肺为咳,肝为语,脾为吞,肾为欠、为嚏,胃为气逆、为哕、为恐,大肠、小肠为泄,下焦溢为水,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胆为怒,是谓五病."就五气所病而言,历代医家对于"肝为语"的认识较多,著名的有:高世《素问直解》注:"语,多言也."姚止庵《素问节解》注:"语者,所以畅中之郁也,肝喜畅而恶郁,故为语以宣畅气机之郁."  相似文献   
105.
试论中医心身疾病的发病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身疾病,是指由心理因素起主导作用而引起的躯体疾病。心身疾病是研究心理-社会因素致病机理与治疗的学科。中医心身疾病学,则是中医基础医学、中医临床医学、中医预防医学与中医心理学的交叉学科,是依据中医基本理论研究精神因素致病机理并给以辨证论治的学科,是中医学中的一  相似文献   
106.
三仁汤出自吴鞠通《温病条辨》,方由杏仁、白蔻仁、薏苡仁、滑石、通草、厚朴、半夏、竹叶组成。具有宣畅气机,清利湿热之功。主治湿温初起或暑温挟湿,邪在气分,午后身热。笔者近年在临床上用本方加减治疗男科疾病,收效满意,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07.
调和升降法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体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志峰  全国芳 《新中医》2006,38(3):86-86
慢性功能性便秘是指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每次排便间隔时间在72小时以上,便质干结,甚则如羊屎或团块状,排便费力。或大便并非干结而排出困难,持续时间1月以上者。中医学认为,本病虽属大肠传导失司所致,但与诸脏腑均有密切联系,临证多从肺、肾、脾、肝、胃、肠论治。笔者以调和脏腑气机升降立法治疗。取得显著疗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8.
心肾相交,水火既济,对维持人体的阴阳平衡起着重要作用。如心肾不交就会出现心悸、怔忡、不寐、健忘、遗精等疾病。历代医家大都采用交通心肾之法治之。笔者近年研读《医宗金鉴》,对其中“脾阳苟不运,心肾必不交”感悟颇深。脾胃受纳运化水谷,为气血生化之源,且居人体中央,连通上下,灌溉四旁,是生命活动即气机运转的“枢纽”,协调五脏功能活动。五脏气机上下升降,内外出入均有赖于脾胃气机转输,脾主升,胃主降,主导着肝之升发,肺气宣肃,肾之纳气,心火下降,肾水上升。脾升胃降相互协调,气机升降有序,从而保持了脏腑活动正常。笔者将其验之临床…  相似文献   
109.
浅谈脾胃与气虚体质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春雨 《陕西中医》2006,27(6):767-768,F0003
体质的形成与改变,是机体内外环境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脾胃居中州,外以口咽与自然界相通,内以经络血脉与其他脏腑相连。因此,当外因如六淫及内因如七情作用于人体时,都极易通过口咽、经络而影响脾胃功能,造成气血生化不足,气机升降失调,而致气虚体质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0.
血管性痴呆与五脏气机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国辉  刘杏琴 《陕西中医》2002,23(2):146-147
本文从血管性痴呆的病位着手 ,结合五脏气机的生理病理变化 ,探讨了五脏气机失常与血管性痴呆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