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085篇
  免费   3704篇
  国内免费   2648篇
耳鼻咽喉   50篇
儿科学   185篇
妇产科学   79篇
基础医学   1261篇
口腔科学   178篇
临床医学   3543篇
内科学   1806篇
皮肤病学   890篇
神经病学   483篇
特种医学   113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9篇
外科学   2750篇
综合类   12801篇
预防医学   1519篇
眼科学   164篇
药学   15283篇
  61篇
中国医学   15521篇
肿瘤学   714篇
  2024年   424篇
  2023年   1274篇
  2022年   1080篇
  2021年   1296篇
  2020年   1272篇
  2019年   1639篇
  2018年   940篇
  2017年   1678篇
  2016年   1747篇
  2015年   2066篇
  2014年   2962篇
  2013年   2912篇
  2012年   3671篇
  2011年   3924篇
  2010年   3338篇
  2009年   3116篇
  2008年   3585篇
  2007年   3446篇
  2006年   3056篇
  2005年   2962篇
  2004年   2388篇
  2003年   2189篇
  2002年   1745篇
  2001年   1376篇
  2000年   933篇
  1999年   667篇
  1998年   515篇
  1997年   370篇
  1996年   335篇
  1995年   343篇
  1994年   281篇
  1993年   157篇
  1992年   178篇
  1991年   156篇
  1990年   122篇
  1989年   142篇
  1988年   48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建立HPLC—ELSD法测定甘露消渴胶囊中黄芪甲苷含量。方法采Agela C18柱,柱温为30℃,以乙腈-水(35:65)为流动相,以Waters2440 ELSD进行检测。结果黄芪甲苷在2.108-10.54μg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2;平均回收率为97.56%,RSD为0.97%。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分离度好,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02.
蟾皮的化学成分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蟾皮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或黑眶蟾蜍Bufo melanostictus Schneider的干燥表皮.蟾皮最早记载于<本经逢原>,是蟾蜍去蟾酥、去内脏后晒干之物,经方入药目的多为以毒攻毒.现代医药学研究表明,蟾皮中存在多种化学成分[1],用于治疗小儿疳积、慢性气管炎、咽喉肿痛、痈肿疔毒等病症.近年来用于多种癌肿或配合化疗、放疗治癌,不仅能提高疗效,还能减轻副作用,改善血象[2].现就它的化学成分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复方积雪草有效组分——积雪草苷/大黄素干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人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PTEC)补体C3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方法:采用HPTEC,模型组TNF-α 10ng/ml诱导,治疗组在TNF-α诱导的同时,以不同浓度的积雪草苷、大黄素以及积雪草苷合大黄素进行干预,于24h后分别提取细胞RNA及上清,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酶链免疫方法(ELISA)分别检测HPTEC C3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HPTEC具有C3 mRNA和蛋白表达,经TNF-α诱导后G表达明显上调,用不同浓度的积雪草苷、大黄素以及积雪草苷合大黄素干预后,C3 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调,呈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和协同作用。结论:复方积雪草有效组分能够抑制炎性细胞因子TNF-α上调所致的肾局部G过度产生。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讨下睑缘横置切口矫正内眦赘皮术式的应用.方法 2007年1月至2008年11月共为38例施行矫正术式.术中横向切开赘皮后,继沿下睑缘向外侧横行切开,皮下充分游离松解,剪除错位的眼轮匝肌纤维,内眦点定位缝合后,下睑缘切口修剪缝合.结果 38例内眦赘皮形象明显改善,大部分受术者满意,术后瘢痕位于下睑缘下和重睑线处,隐蔽性好,除1例瘢痕增生外,其余愈好良好.结论 下睑缘横置切口矫正内眦赘皮术式术后瘢痕隐蔽,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05.
槐角丸的质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槐角丸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用TLC法对制剂中的槐角、黄芩、当归、防风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黄芩苷的含量。结果:TLC色谱中斑点清晰,易于识别,黄芩苷浓度线性范围15—41g,相关系数为0.9994,平均回收串为99.1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92%(n=6)。结论:该法简便,重现良好,可用于槐角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6.
黄芩总苷对大鼠急慢性前列腺炎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戴岳  张聪 《中医药学刊》2003,21(3):386-387
目的:观察黄芩总苷对大鼠急、慢性前列腺炎的影响。方法:分别在大鼠前列腺内注入角叉菜胶、大肠杆菌或消痔灵注射液,造成非菌性和菌性急性前列腺炎及慢性前列腺炎,观察黄芩总苷对前列腺液中白细胞数目、卵磷脂小体密度及腺体组织学改变的影响。结果:黄芩总苷120,240mg/kg灌胃给药,显著减少角叉菜胶或大肠杆菌所致前列腺炎大鼠前列腺液中白细胞数目,升高卵磷脂小体密度,并减轻大鼠前列腺腺腔大小不一、炎细胞浸润和间质水肿的程度,60mg/kg无明显作用。此外,黄芩总苷120,240mg/kg抑制消痔灵所致慢性前列腺炎大鼠腺体的增生和肥大,240mg/kg明显减轻慢性炎细胞浸润,对纤维母细胞增生呈抑制趋势。结论:黄芩总苷对实验性急、慢性前列腺炎均具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7.
组织工程化表皮膜片构建及其在供皮区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构建组织工程化表皮细胞膜片并应用于供皮区创面治疗。方法利用患者少量自体或同种异体正常皮肤分离、培养、扩增的表皮细胞,接种于壳聚糖明胶膜构建成表皮细胞膜片;将膜片移植于治疗组供皮区创面、适度加压,同时设立对照组:空白材料对照以及传统油纱布对照覆盖创面。于术后5~10d、30d、90d行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查、广谱角蛋白、外皮蛋白、层粘连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以及Ⅰ、Ⅲ型胶原比值测定(偏光显微镜、RTPCR)。结果利用自体及异体表皮细胞和壳聚糖明胶膜能够构建出人表皮细胞膜片,应用于临床供皮区创面治疗15例,经过3个月随访,疗效肯定。移植膜片创面愈合时间(8.1±1.3)d,空白材料对照区为(16.2±3.8)d,空白油纱布对照区为(23.0±5.8)d。移植膜片存活良好,结构较完整、术后30d及90d观察:12例无明显增生,3例有轻度增生(20.0%),而空白油纱布对照区11例遗留增生性瘢痕(74.4%,χ2=8.127,P<0.01)。结论表皮细胞-壳聚糖明胶膜片能促进供皮区创面早期愈合并减少后期瘢痕增生,具有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8.
目前提倡针对恶性肿瘤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早期病变首先考虑手术根治,但是不少患者由于就诊时已发生多灶转移或身体状况的原因不适合手术.此时除全身化疗及增强患者抵抗肿瘤的治疗之外,影像学导向下对原发性或转移性实体瘤施行介入治疗既消除了肿瘤又最大限度的减小了病人的损伤。影像导向下局部介入治疗使肿瘤的微创治疗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9.
110.
刘建德 《当代医学》2008,14(23):167-168
目的 探讨复方甘草酸苷片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 入选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复方甘草酸苷组.常规治疗组口服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1g,qid.n=50);复方甘草酸苷组在常规口服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1g,qid)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片(2片,tid.n=56).4周为一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的临床疗效和hsCRP的变化.结果 复方甘草酸苷组的总有效率和完全缓解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4个月后,复方甘草酸苷组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降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可能与降低患者的HsCR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