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440篇
  免费   3493篇
  国内免费   1707篇
耳鼻咽喉   56篇
儿科学   200篇
妇产科学   123篇
基础医学   951篇
口腔科学   354篇
临床医学   4924篇
内科学   4504篇
皮肤病学   410篇
神经病学   910篇
特种医学   84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4篇
外科学   1396篇
综合类   14062篇
预防医学   2576篇
眼科学   192篇
药学   16365篇
  147篇
中国医学   3864篇
肿瘤学   2745篇
  2024年   426篇
  2023年   1440篇
  2022年   1348篇
  2021年   2058篇
  2020年   1973篇
  2019年   2326篇
  2018年   1157篇
  2017年   2020篇
  2016年   2011篇
  2015年   2220篇
  2014年   3473篇
  2013年   3258篇
  2012年   3871篇
  2011年   3805篇
  2010年   3227篇
  2009年   2790篇
  2008年   2707篇
  2007年   2267篇
  2006年   1886篇
  2005年   1637篇
  2004年   1374篇
  2003年   1201篇
  2002年   991篇
  2001年   884篇
  2000年   687篇
  1999年   522篇
  1998年   468篇
  1997年   444篇
  1996年   388篇
  1995年   325篇
  1994年   260篇
  1993年   191篇
  1992年   207篇
  1991年   201篇
  1990年   161篇
  1989年   174篇
  1988年   54篇
  1987年   53篇
  1986年   61篇
  1985年   32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3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6 毫秒
21.
林萍  徐大钊  单利 《癌症进展》2020,(7):708-710,727
目的研究西妥昔单抗联合伊利替康治疗晚期胃癌对患者核因子κB(NF-κB)、正常上皮细胞特异性1(NES1)蛋白表达及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将80例晚期胃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利用西妥昔单抗联合伊立替康治疗,对照组单独利用西妥昔单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癌胚抗原(CEA)NF-κB、NES1表达情况、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生存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有效率为85.00%(34/40),与对照组的70.00%(28/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EA、NES1、NF-κ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CE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NES1、NF-κ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0.00%(8/40),低于对照组的42.50%(1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1年中位生存期为8.26个月(95%CI:6.154~9.985),长于对照组的6.54个月(95%CI:5.112~8.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复发4例,少于对照组的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妥昔单抗联合伊立替康治疗晚期胃癌具有良好的疗效,提高了NF-κB、NES1表达水平,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对晚期胃癌患者的诊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3):2070-2072
目的研究三种抗病毒药物联合应用对HIV患者免疫功能重建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HIV患者9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试验组采用替诺福韦+拉米夫定+依非韦伦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齐多夫定+拉米夫定+依非韦伦方案治疗方案,比较两组HIV RNA转阴率、CD4+T淋巴细胞水平和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年后,试验组HIV RNA转阴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两组CD4+T淋巴细胞水平及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拉米夫定、依非韦伦及替诺福韦三种药物联合治疗HIV疗效确切,可进一步提高患者HIV RNA转阴率、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及生存质量,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血清TS、TP 及DPD 表达与替吉奥化疗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符合要求的晚期胃癌患者化疗前血清标本,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外周血中TP、TS、DPD 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患者化疗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晚期胃癌患者血清中TS 低表达者化疗有效率高于高表达者(77.78% vs. 28.57%,P<0.05),TP 高表达者化疗有效率高于低表达者(66.67% vs. 25%,P<0.05),DPD 低表达者化疗有效率高于高表达者(62.5% vs. 21.43%,P<0.05)。结论 晚期胃癌患者血清TS、TP、DPD 表达水平与SOX 方案化疗的临床疗效有关,TS、DPD 阴性及TP 阳性的晚期胃癌患者SOX 方案化疗的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24.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7):57-59+64
目的探究酮替芬联合氯雷他定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9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酮替芬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酮替芬联合氯雷他定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GF-β1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FEV1水平和PE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治疗后FEV1水平和PEF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TGF-β1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治疗后血清TGF-β1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对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采用酮替芬联合氯雷他定治疗不仅临床应用效果显著,而且不良反应较少,其机制可能与提高TGF-β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索阿帕替尼治疗晚期及术后复发肺肉瘤样癌的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9年8月Ⅲ~Ⅳ期及术后复发的肺肉瘤样癌患者21例,口服阿帕替尼(250~425 mg/d)治疗,30 d为1个疗程,观察并分析疗效及评价安全性。结果21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为0,部分缓解(PR)为14.3%(3例),稳定(SD)为33.3%(7例),疾病进展(PD)为52.4%(11例);客观反应率(ORR)为13.3%(3例),疾病控制率(DCR)为47.6%(10例)。中位总生存期(mOS)为4.6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1.0个月。病灶≥6 cm(或≥5 cm)较<6 cm(或<5 cm)平均OS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分期Ⅰ~Ⅱ期较Ⅲ~Ⅳ期平均OS明显延长(P<0.05)。位于中央的病灶较周围的病灶平均OS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性别、年龄(>60岁,≤60岁)、吸烟史(是/否)对疗效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常见不良反应包括高血压38.1%(8例)、蛋白尿23.8%(5例)、手足综合征28.6%(6例)、腹泻28.6(6例)、骨髓抑制38.1%(8例)。结论阿帕替尼治疗晚期及术后复发肺肉瘤样癌具有一定疗效,不良反应可控,病灶大小、位置及分期可能是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6.
目的:通过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阐述并分析肺癌靶向治疗的研究热点与趋势。方法:文章检索了万方数据库、Web of Science、SooPAT(中国专利)数据库近10年来国内外肺癌靶向治疗的相关文献,以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并归类了肺癌靶向治疗的研究热点与时效变迁的趋势。结果:在万方数据库3 744篇肺癌靶向治疗的中文文章中,发现作用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位点的分子靶向药物-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是中国学者近10年的主要研究热点;在近10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检索到的810篇英文文章及参考文献显示,西妥昔单抗、贝伐单抗、纳武单抗、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和环唑替尼为这10年肺癌治疗领域靶向治疗的热点药物,而多种靶向药物的联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效果和肺癌靶向治疗后的脑转移也成为近5年该领域的国际关注热点;中国肺癌靶向治疗领域的254项有权专利的分析显示,申报了专利的主要药物包括酸敏感的吉非替尼-氟硼二吡咯衍生物、顺铂抗肺癌主动靶向隐形类脂质体等。结论:文章采用文献计量学的量化分析技术,呈现出近10年肺癌靶向治疗已成为该领域专业研究者持续关注的热点,而如何选择正确的靶向药物或药物组合方案来解决肺癌治疗中的耐药性问题,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以延长患者的生存率,应是未来集中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7.
28.
《临床医学工程》2016,(11):1533-1534
目的探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COPD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7.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关节痛发生率为23.9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皮疹、水肿、胃肠不适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COPD患者可提高疗效,但长期使用可引起患者骨密度下降,发生关节疼痛,临床中应针对性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29.
《中成药》2019,(5)
目的探讨益肾清利活血汤联合替米沙坦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替米沙坦,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肾清利活血汤,3个月为1个疗程。然后,检测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LKN-1、RBP、TGF-β1、肾功能指标(BUN、Scr、24 h尿蛋白)、肝功能指标(AST、ALT)、血常规指标(WBC、HGB)、体征指标(心率、体温)、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评分、LKN-1、RBP、TGF-β1、肾功能指标显著下降(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肝功能指标、血常规指标、体征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益肾清利活血汤联合替米沙坦可降低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LKN-1、RBP、TGF-β1水平,延缓病情进展,预防肾功能恶化,安全性较高,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30.
张丽媛 《全科护理》2021,19(32):4543-4544
目的:探讨用自血疗法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疗效及护理.方法:选取156例COPD病人为研究对象,以平行对照法为原则分组,将采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的78例设为对照组,将合并使用自血疗法的78例设为试验组,分析疗效差异性.结果:试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7.44%)比对照组(88.46%)高(P<0.05);试验组1秒率(FEV1/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比对照组高,试验组6 min步行距离比对照组长(P<0.05).结论:在COPD临床治疗中将自血疗法和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合并使用,并配合合理的护理措施,能改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