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3篇
儿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38篇
内科学   6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107篇
预防医学   44篇
药学   30篇
中国医学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91.
益脾通便方是导师王绵之教授多年临证总结的有效验方,临床用于治疗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胃虚损,运化传导不利之大便秘结。本实验的目的在于探讨益脾通便方对胃肠功能的调节作用及其可能的机理。实验采取给小鼠灌胃易蒙停的方法建立了急性便秘模型,并以此模型探讨益脾通便方的药效及作用机制。益脾通便方对正常小鼠的排便功能无明显影响,但对便秘小鼠有较好的通便作用。且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能明显增加便秘小鼠小肠推进;能增加便秘小鼠的总酸排出量,并能加强胃蛋白酶的分泌,从而促进消化;能增加正常小鼠十二指肠、回肠、大肠各段的蠕动频率和幅度,从而加强胃肠动力,能明显增加便秘小鼠脑内及大肠的5-HT的含量,说明益脾通便方可能通过影响5-HT的释放而调节胃肠运动。  相似文献   
92.
李连岗 《家庭医学》2007,(10):11-12
也许有人会问.微量元素这么多功能.是不是摄入越多越好7对此.微量元素营养专家们早已提出了微量元素摄入要“一定量”的概念。对人体生理代谢的研究发现.微量元素在体内不能产生与合成.而且每天都有一定的排出量。我们必须通过膳食摄入来满足机体的代谢要求.维持动态平衡才能使身体保持最佳健康状态。不管什么因素造成人体微量元素缺乏或过多都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3.
预防型抗氟剂中硼的排泄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预防型抗氟剂在体内硼的排泄规律。方法 将大鼠 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 ,低、高剂量组分别给予含硼 1 8mg/(kg·d) 和 30 0mg/(kg·d) 的抗氟剂灌胃。结果 给药期间 ,低、高剂量组尿硼浓度及排出量和四肢长骨及肝脏中的硼含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尿硼排出量随进药量增加而增高 ;停止给药后 ,尿硼浓度及排出量则迅速下降 ,到第 3天后各组已趋同一水平。结论 硼在体内代谢较快 ,但高剂量组在骨骼中有一定的硼潴留  相似文献   
94.
目的与心导管测量结果对比,探讨超声心动图技术在原发性肺动脉高压(PPH)患者疗效观察中心输出量测定的应用价值和可靠性.方法临床诊断为PPH并同时有热稀释法和超声心动图法心输出量资料的患者43例,平均年龄(43.2±12.5)岁.在右心插管15min内同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于左室长轴观测量主动脉瓣环处直径(D),计算其面积[A=π×(D/2)2];于心尖五腔观主动脉瓣环水平记录多普勒血流频谱,测量血流速度时间积分(VTI),计算心输出量(CO=VTI×A×心率),并与热稀释法测量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观察长期用前列环素治疗患者CO的变化情况.结果热稀释法测定CO为(3.83±0.88)L/min,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法为(3.62±0.94)L/min.两组测量结果呈显著正相关,r=0.74(P<0.0001).结论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法可无创、准确地测量PPH患者的CO,与心导管测量结果有显著的相关性.同时,超声法显示长期前列环素治疗可使PPH患者CO升高.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探讨机械辅助循环在心脏外科围术期严重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中的治疗效果,总结临床经验.方法 自2002-02~2009-02对66例心脏外科围术期低心排综合征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离心泵和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治疗,总结临床资料,观察辅助循环前后血流动力学和超声心动图的变化.结果 59例患者置入IABP治疗,其中29例术中置入,30例术后置入;应用ECMO治疗6例,离心泵治疗1例.所有患者均顺利脱离机械辅助循环.机械辅助循环后患者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善,正性肌力药物用量也显著减少,且扩张的心脏缩小,收缩力加强.结论 机械辅助循环是一种重要的体外生命支持形式,对终末期心脏外科围术期严重低心排综合征提供有效的支持治疗,提倡积极、早期、合理和有选择性地应用.  相似文献   
96.
通过对 10 0名健康男子饮酒后作呼出气体中酒精浓度的测量 ,间接测量出血液中酒精浓度的衰变情况 ,观察出不同人体对酒精的分解速度有较大差别。由于这种检测对人体无任何损害 ,在临床应用上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7.
<正>产后全身各系统(除乳房外),尤其是生殖系统,因妊娠所引起的变化逐渐恢复到妊娠前状况,此恢复期称为产褥期,一般需6~8周。子宫变化分娩结束时,子宫底在脐下1~2横指处,以后由于肥大的肌纤维缩小,水肿及充血现象消失,子宫逐渐缩小。宫底每日下降约1.5厘米,产后4~5天达脐耻间中点,10~14天降入盆腔,  相似文献   
98.
目的:观察频率适应性心室起搏时患者的运动耐量和血液动力学变化,并与固定频率心室起搏相比较。方法:对19例心动过缓患者植入了体动感知频率适应性起搏器。术后随机依次程控为固定频率心室起搏和频率适应性心室起搏方式.分别进行踏车运动试验,超声心动图测量运动前后的每搏量?心排出量,心电图记录心率变化。结果:频率适应性心室起搏时.运动时最快起搏心率选117±23bpm,其运动时间明显长于固定频率心室起搏时(437±45s比323±51s.P<0.01)。尽管两种起搏方式的运动心排出量均明显增加,但频率适应性心室起搏的运动最大心捧出量较固定频率心室起搏增加36%(P<0.05)。与运动前相比,固定频率心室起搏的运动每搏量增加51%,而频率适应性心室起搏的每搏量则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频率适应性心室起搏可明显改善心动过缓患者的运动耐量和心捧出量,其主要机制是增快了运动时的起搏频率。  相似文献   
99.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心律失常之一。房颤发作时房室同步机械活动的丧失、心室反应不规则及快速心室率影响了血流动力学,尤其对原有心功能不良的患者,使其心排出量显著降低,加重心力衰竭。近期国外有研究表明,阵发或永久性房颤患者经房室结消融加上起搏器治疗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部分患者心功能得到改善。本研究对比分析房室结消融加上VVIR起搏器与药物治疗对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房颤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心功能。  相似文献   
100.
用心阻抗微分图方法监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PVT)患者,显示心肌收缩功能严重损害,心排出量减少。经药物治疗转为窦性心律后,心阻抗微分图波形规则,振幅较前提高,表明心功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