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5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48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11篇
预防医学   182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7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城市鼠类防制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鼠对人类的危害很大,一是造成国家经济损失;二是能传播多种疾病,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鼠密度是创建卫生城市中主要考核指标之一。我国已发现鼠有150多种,如何降低其密度,控制其危害是人们一直关心的问题。现就城市中主要鼠类生态及防制方法做一简介,以便共同探讨城市灭鼠的对策。  相似文献   
92.
屏边三七的开花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屏边三七的开花生物学特性,为今后与三七开展远缘杂交提供参考.方法:定株、定时观察记录屏边三七开花的群体、花序和小花,统计其群体的开花物候期、花序的生长动态及授粉和结实、小花的开花过程及周期、开花和散粉规律.结果和结论:屏边三七群体的花期为60 d左右.伞形花序的小花平均为44~47朵,自然授粉率平均为73.32%~95.39%,结实率平均为35.65%~51.76%,花序生长最快的时期是3月25日至4月4日,10 d内花序直径、花序高、花茎长分别增加44.65%,42.19%,106.25%,至5月初基本定型.屏边三七每朵小花从花瓣开裂至花瓣萎蔫,一般需要36~48 h,有60%的小花当日内完成花药散粉,有40%的小花到次日才完成散粉.14:00-15:00是屏边三七开花高峰期和散粉高峰期,占总开花数的28.48%和总散粉数的38.63%,高温(20~30℃)和低湿(<60%)有利于其开花和散粉.  相似文献   
93.
生活垃圾填埋场蝇类化学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的生存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而不能得到及时和科学处置的生活垃圾为苍蝇的孳生、栖息提供了良好的繁殖温床。在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置过程中,垃圾填埋场在将垃圾实施填埋处理时,不可避免垃圾的部分和短期裸露面,为苍蝇的孳生和繁殖提供场所。垃圾填埋作业的日覆盖是杜绝  相似文献   
94.
青海部分地区啮齿目名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1997年6—9月,我部在执行“兰州—西宁—拉萨”光缆工程卫生防疫保障期间,对青海部分地段的西宁、湟源、海晏、刚察、天峻、乌兰、德令哈、都兰、格尔木等沿线地区进行了鼠类(啮齿目)初步调查。本文记录了这些地区啮齿目5科21种,并对重要鼠种的重要习性及医学重要性作了简述,以供防制参考。 一、松鼠科Sciuridae 1.灰旱獭 Marmota baibacina(Brandt,1843) 分布:海晏、刚察、天峻。 重要习性:本种栖息于山地与平原,筑洞于阳坡并隐于岩石下和高岗处。3月初至4月初雪未溶时开始出蛰。8月初至8月中最迟至9月初大部分进入冬眠。在洞外活动的时间受气温影响,气温6~26℃时多数在洞外活动,最早出洞时间为6时45分,最晚入洞时间为20时15分。在垂直分布上亦与季  相似文献   
95.
厦门市集美区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微小按蚊曾经是厦门疟疾的主要传播媒介。随着农田改造及田间管理方式改变、农药用量的增加以及城镇的改造扩建,微小按蚊白90年代后在该地区就难以捕获,而中华按蚊虽传疟能力较弱,但因孳生环境广泛、生命力较强等因素导致种群密度较高,  相似文献   
96.
实验观察淡色库蚊敏感品系的化蛹率显著高于抗DDVP品系及抗氯氰菊酯系 (χ2值为25.98和20.64,P<0.05),而抗性品系幼虫历期略短于敏感品系;亚致死剂量氯氰菊酯对抗氯氰菊酯品系及敏感品系的Ⅲ~Ⅳ龄淡色库蚊幼虫化蛹有显著影响,抗性品系蚊虫寿命略有延长.表明长期使用单一的杀虫剂蚊虫易产生抗性.  相似文献   
97.
目的 进一步了解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的栖息习性和嗜血习性及变化情况。 方法 选择不同类型栖息场所进行按蚊密度调查 ,在人房、牛房分别安装外逸窗阱观察蚊虫外逸情况 ,采取全捕法将人房、牛房、猪房内捕获的吸血蚊作胃血沉淀试验。 结果 人房、牛房、猪房中的嗜人按蚊密度分别为 3 .3 5、18.2 5和 9.3 8只 /人工小时 ;人房、牛房、猪房的嗜人按蚊平均数分别为 0 .63、9.5 5、1.68只 /间。人房、牛房及猪房中的中华按蚊密度分别为 2 .72、88.86、61.2 5只/人工小时 ;人房、牛房、猪房的中华按蚊平均数分别为 0 .3 2、3 3、3 .78只 /间。胃血沉淀试验 ,人房中的嗜人按蚊吸人血率为 94.5 7% (87/92 ) ,牛房为 5 .0 4% (6/119) ,猪房为 6.15 % (4 /65 )。中华按蚊吸人血率在人房、牛房和猪房分别为11.43 % (4 /3 5 )、3 .17% (2 /63 )和 0。 结论 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的主要栖息场所为牛房 ,其次为猪房和人房。嗜人按蚊主要嗜吸人血 ,中华按蚊则嗜吸其它动物血。  相似文献   
98.
目的观察嗜人按蚊、中华按蚊嗜血习性和传疟作用 ,为探索经济有效的疟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血检阳性病人计算发病率。人工诱饵法观察通宵叮人率。半通宵叮人率与晨间蚊帐按蚊密度之和计算睡前睡后叮人率 ,捕获新吸血按蚊 ,制成滤纸血膜送上海寄研所测定嗜血习性 ,解剖卵巢观察经产蚊比率。结果 1 .嗜人按蚊通宵叮人率平均为 3只 /人·夜 ,中华按蚊为 3 3只 /人·夜 ;睡前睡后叮人率平均分别为 2 .2 8只 /人·夜 ,4.43只 /人·夜 ,与 1 982调查比较 ,下降显著。2 .嗜人按蚊分布区 95 .0 9%的疟疾病人由嗜人按蚊传播 ,4.91 %由中华按蚊传播 ,嗜人按蚊传疟作用相当于中华按蚊的 2 0倍。 3 .嗜人按蚊媒介能量为 0 .0 75 2 ,中华按蚊为0 .0 0 60 ,基本繁殖率 <1 ;临界叮人率大于实际值。结论灭蚊、防蚊和及时治疗病人是防治疟疾的两大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99.
【访谈背景】人类经历了从爬行到直立行走的过程.受到日、月、星辰和地心引力、自身重力及椎间盘协调性、减振性的影响,形成了人类天赋脊椎的四个生理曲度;椎间盘和椎间关节的生理和功能状态,也因此发生了改变。随着年龄的增长.都会正常的蜕化,同时伴随着椎间关节的错位、归位的交替发生。现代化的设备、电脑、信息等产业,构成了人类少劳作、多脑力、四肢不勤、以车代步的生活习性,违背了人类劳动创造世界的原始动力:  相似文献   
100.
中国登革热重要媒介白纹伊蚊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登革热是经蚊虫叮咬人体传播的重要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广泛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我国白纹伊蚊属于大部分地区登革热的主要媒介。现就白纹伊蚊在我国的地理分布、生态习性及对登革热病毒易感性和传播方式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