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17篇
  免费   940篇
  国内免费   298篇
耳鼻咽喉   46篇
儿科学   45篇
妇产科学   35篇
基础医学   233篇
口腔科学   34篇
临床医学   2358篇
内科学   636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54篇
特种医学   379篇
外科学   1882篇
综合类   5491篇
预防医学   1435篇
眼科学   151篇
药学   1616篇
  29篇
中国医学   12508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125篇
  2023年   447篇
  2022年   344篇
  2021年   436篇
  2020年   443篇
  2019年   382篇
  2018年   182篇
  2017年   406篇
  2016年   414篇
  2015年   532篇
  2014年   1210篇
  2013年   1112篇
  2012年   1475篇
  2011年   1576篇
  2010年   1501篇
  2009年   1287篇
  2008年   1325篇
  2007年   1297篇
  2006年   1128篇
  2005年   1207篇
  2004年   1219篇
  2003年   1260篇
  2002年   1084篇
  2001年   999篇
  2000年   937篇
  1999年   787篇
  1998年   670篇
  1997年   575篇
  1996年   570篇
  1995年   461篇
  1994年   410篇
  1993年   384篇
  1992年   237篇
  1991年   159篇
  1990年   142篇
  1989年   128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31.
大重量牵引结合手法治疗颈椎病7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椎病多见于30~40岁以上成年人,发病率高,临床表现不一。非手术治疗大多以牵引、手法、中药为主。有医者认为本病的非手术治疗,取效容易,治愈难,复发率较高。笔者自1982年至1991年1月用大重量牵引结合手法治疗颈椎病77例,疗效满意,现  相似文献   
32.
宋治平 《河北医学》1996,2(3):243-244
手法整复肱骨下端骨骺前变位(247100)安徽省贵池市中医院宋治平肱骨下端骨骺前变位,在骨伤科临床上并非少见。笔者自1994年4月至1995年11月间运用手法整复此类损伤22例,疗效颇佳,现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22例为门诊患者,均有明确的跌仆致伤...  相似文献   
33.
少年型桡骨小头半脱位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桡骨小头半脱位多发生于 4岁以下幼儿[1] ,4~8岁者偶可见到 ,8岁以上者罕见 ,且至今尚未见有临床报道。笔者在 10余年中 ,曾先后诊治过 5例 8~ 13岁桡骨小头半脱位患者。因其损伤机制、临床特点均与“幼儿型”有所不同 ,且本病极易误诊 (本资料 5例中 ,曾有 3例误诊为一般的软组织损伤 ) ,故将所见 5例分析报道如下 ,以供同道参考。1 病案例 1:某某某 ,女 ,10岁 ,摔伤左肘 ,疼痛 ,活动受限 1天。查体 :局部轻微肿胀 ,活动受限 ,肘外侧压痛 ,X片显示未见异常。初诊为“左肘软组织损伤”。予中药内服 ,外敷 ,3天后复诊 ,局部疼痛减轻 ,肿…  相似文献   
34.
目的阐明针刺捻转补法与泻法的操作是否存在效应上的差异,并探讨其效应差异是否为补泻效应的差异.方法应用红外线热像技术,采用不同的捻转补泻手法针刺健康人合谷穴后,观察其在即刻,10、20、30min,对局部皮肤温度的影响.结果不同捻转补法与泻法的操作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效应差异,其中补法可以使皮温升高,泻法可以使皮温降低,以石氏捻转补泻针法较为明显.结论1)补泻手法,补法和泻法的操作可产生不同的效应.2)不同捻转补泻手法对皮肤温度产生的升降效应为补泻效应,其中以石氏捻转补泻手法最为明显.3)证明补泻手法实施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5.
运动治疗技术的综合应用对小儿脑性瘫痪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陆少珠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7):2612-2612
目的 探讨与观察运动治疗小儿脑瘫技术的综合应用及结果。方法 32例脑瘫患儿均采用以手法治疗、运动训练为主,辅以作业、认知治疗、心理辅导等综合性的康复治疗手段,从改善肌张力开始,逐渐促进与提高患儿的运动能力,并以肌肉硬度评价标准(HOLT评价表),及运动能力指数(MQ)追踪。结果 治疗前后肌张力显改善(P<0.0001),运动能力显提高(P<0.0001),差异有显性。结论 综合应用各种运动治疗技术能在较短时间内明显改善患儿的肌张力并提高运动能力,取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6.
目的:评价颈性头痛的治疗方法并讨论发病机理。方法:176例患均行手法、牵引加微刀松解术治疗。结果:随访3个月,临床治愈97例,占55%,显效64例,占36%,总优良率91%。结论:手法、牵引加微刀是一种恢复颈椎内外平衡、解除枕大、枕小神经刺激和卡压,治疗颈性头痛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7.
我们自2001年以来,以温针灸配合手法治疗颈椎病50例,并与单纯针刺配合手法治疗颈椎病50例进行对比,疗效较为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康复单元"程序治疗法在颈椎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近期和远期治疗效果.方法 将40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康复单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按康复单元(干扰电→牵引→"组合手法"→超短波)程序依次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法配合牵引治疗.治疗前后评定患者的临床疗效,项目有VAS、Mckenzie运动缺失度等.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即时和治疗后10个月的评定分值及治疗后10个月的复发率.结果 2组临床治愈率均高,疼痛明显减轻(P<0.001);颈椎活动范围明显增加(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10个月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颈椎活动范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康复单元"治疗法对颈椎病患者在临床症状改善、疼痛减轻和颈椎活动度增加方面,有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提高远期疗效、降低复发率有明显作用,并有较好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39.
本文通过古代文献论述以及现代研究,提出了手法补泻的方向、缓急、轻重、时间、手法和受力部位和特性的六个影响因素,并以以"三因制宜"为纲,从因地、因时、因人的年龄、性别、体质、所患疾病、病情变化、脏腑功能、耐推拿程度以及心量状况的不同等十个方面论述手法之补泻的临床辨证施用.  相似文献   
40.
腰椎间盘突出出现同侧压迫性坐骨神经痛,临床较为常见.但腰椎间盘突出出现对侧牵拉性坐骨神经痛。临床较少出现。受《诊断学》中头痛发病机制启发,笔者近年运用韦贵康、陈忠和、贺俊民教授的手法疗13例腰椎间盘突出出现对侧牵拉性坐骨神经痛。临床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