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315篇
  免费   6234篇
  国内免费   2501篇
耳鼻咽喉   427篇
儿科学   2924篇
妇产科学   1345篇
基础医学   4626篇
口腔科学   964篇
临床医学   34191篇
内科学   14716篇
皮肤病学   1837篇
神经病学   1114篇
特种医学   3603篇
外国民族医学   205篇
外科学   8019篇
综合类   56612篇
预防医学   40039篇
眼科学   674篇
药学   29227篇
  300篇
中国医学   10876篇
肿瘤学   1351篇
  2024年   887篇
  2023年   3623篇
  2022年   2725篇
  2021年   3835篇
  2020年   4393篇
  2019年   4328篇
  2018年   2102篇
  2017年   4541篇
  2016年   4092篇
  2015年   5803篇
  2014年   10600篇
  2013年   10023篇
  2012年   12536篇
  2011年   13020篇
  2010年   12216篇
  2009年   11593篇
  2008年   15236篇
  2007年   13416篇
  2006年   12079篇
  2005年   12985篇
  2004年   9167篇
  2003年   7879篇
  2002年   6376篇
  2001年   5555篇
  2000年   4372篇
  1999年   3419篇
  1998年   3004篇
  1997年   2919篇
  1996年   2370篇
  1995年   1986篇
  1994年   1512篇
  1993年   1079篇
  1992年   845篇
  1991年   766篇
  1990年   629篇
  1989年   709篇
  1988年   131篇
  1987年   113篇
  1986年   80篇
  1985年   46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传染病是由于病原微生物感染人体后所产生的传染性疾病,能直接或间接地传染给他人。由于患者是传染源,就需要隔离治疗,家属的陪护、探视等受到严格的限制。因此,给患者带了不同于其他疾病的心理特点。根据笔者多年的临床经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92.
成人严重感染与感染性休克血流动力学监测与支持指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严重感染(severe sepsis)及其相关的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和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当前ICU内主要的死亡原因,也是当代重症医学面临的主要焦点及难点。在美国,每年有75万的严重感染病例发生,超过了充血性心力衰竭或乳腺癌、结肠癌及艾滋病的患病数总和,病死率为20%~63%,与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外病死率相近,且患病率以每年1.5%的比例增长,预计到2010年和2020年,严重感染的患病数将达到93万和110万。美国每年的相关治疗费大约为167亿美元,而欧洲每年的相关治疗费大约为94亿美元。全球范围内严重感染病例的患病率、病死率及相关治疗费也在逐年增加,每年有1800万人发生严重感染,每天大约有1400人死于严重感染。尽管国内尚无完整的流行病学资料,据估计严重感染患病率、病死率、包括治疗费用亦相当高。人口老龄化与慢性病的增多,人类的医疗活动如肿瘤化疗、器官移植后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均是导致严重感染发病率增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3.
微循环障碍与急性胰腺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急性胰腺炎(AP)尤其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早期临床特点包括胰腺坏死、炎症因子激活、SIRS及MODS[1]。在AP早期发病过程中,胰腺组织缺血缺氧促进组织坏死的发生,触发AP后续系列病理改变。研究证实,胰腺局部灌注降低尤其是微循环障碍在AP病情进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2]。针对微循环障碍的治疗有可能减少AP组织坏死的发生及降低病人病死率。本文就微循环系统在急性胰腺炎发病过程中所起作用做一介绍。1胰腺的微循环解剖胰腺具有丰富的血供,动脉系统包括直接发出于腹腔干及肠系膜上动脉的分支血管,动脉终末分支对胰腺血供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94.
百草枯中毒并发全身多器官功能受损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凌君  石裕明 《实用医学杂志》2004,20(12):1369-1369
百草枯中毒是患者经过消化道、呼吸道以及皮肤的途径将百草枯(其主要成分是1,1'二甲基-4,4'二氯二吡啶)带入体内蓄积到1~3 g后,从而产生对肺部、肝脏、肾脏、心脏、皮肤以及消化道黏膜等多种器官和组织受损的毒性作用的过程.由于起病较急,而且患者多伴有自杀倾向,问诊病史方面极易误诊为"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而且农民患者居多,经济条件差,不允许积极治疗,故该病在一旦确诊后死亡率还是达到80%以上(正常情况下应为30%~50%).  相似文献   
995.
1.1无偿献血何时走出“计划”模式。很多地方为了保证献血量,仍沿用义务献血的模式,把通过行政强制措施或高额的物质补贴等手段动员起来的献血当成了无偿献血。随着时间的推移,计划献血的弊端给无偿献血带来的负而作用越来越大,阻碍了无偿献血的进程。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目的就是依靠无偿献血的方式来保障临床用血,但是计划献血却难以确保  相似文献   
996.
椎间盘退变的遗传学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是一系列脊柱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前提和基础病理过程,临床上常表现为椎管狭窄、脊柱节段不稳、腰腿痛、颈椎病、椎间盘突出等病症。传统的观点认为IDD主要与过度的身体负荷引起的损伤以及衰老过程中伴随出现的变化有关。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IDD及其病因的认识有了巨大的进步。近年来的一些研究,特别是对同卵双生者IDD的研究发现遗传因素可能在IDD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相关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97.
骨折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是骨折内固定术后晚期并发症之一,其严重影响着内固定的治疗效果,干扰骨折断端的血管再生及血运重建,导致骨折的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治疗不当可致肢体遗留终身的残疾.现就21例内固定术后发生迟发性感染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8.
腰背痛是临床上许多疾病的常见和共有症状,患者常以此为主诉就诊。在因感染因素引发的腰背痛患者中,细菌或真菌感染引发的、与医源性因素有关的腰背痛更多见.而病毒感染因素在腰背痛发病中往往被忽略。许多病毒感染后.在典型症状出现前的前驱期可有由病毒血症或病毒毒血症引发的发热、全身不适、肌痛以及腰背部疼痛等表现,患者此时可以腰背痛就诊,极易出现误诊甚至延误治疗.更有病毒感染引发腰腿痛被误诊为椎间盘突出症而手术者。笔者就此相关研究和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HBV基因型与HBV传播方式、临床疾病谱、疾病进展、病情预后、以及抗病毒疗效均有一定的相关性,本研究拟进一步探讨HBV感染者基因型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我院162例HBV感染者进行HBV基因型分析,并对其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包括前-S1抗原)、HBVDNA定量和T细胞亚群等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 HBV基因型存在地域分布,北方人基因型以C型为主,南方人基因型以B型为主.在无症状携带者或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进展顺序中,基因型B的比例逐渐减少,而基因型C的比例则逐渐增多.基因型C和BC混合型的前白蛋白水平(前-A)、白蛋白水平(ALB)以及白蛋白/球蛋白比例(A/G)较基因型B显著降低(分别为P=0.03、P=0.03、P=0.01和P=0.005、P=0.001、P<0.001),基因型C的胆碱酯酶(CHE)水平较基因型B降显著低,基因型C和BC混合型的球蛋白水平(GLO)较基因型B显著增加(分别为P<0.001和P=0.013);而在ALT、AST、TBil、GGT、ALP和TBA水平则差异不显著(P>0.05).基因型C和BC混合型的HBV感染者中,前-S1抗原阳性率较高(分别为71.3%和66.7%),而基因型B的则低(阳性率30%);相反,基因型B的HBV感染者前-S1抗原阴性率高(66.7%),而基因型C和BC混合型的前-S1抗原阴性率低(分别为26.6%和25.9%).结论 HBV感染者的HBV基因型存在地域分布,基因型C较基因型B的肝功能损害严重,进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比例高.基因型C的前-S1抗原阳性率较高,基因型B的前-S1抗原阴性率高,它们的相关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00.
下呼吸道感染鲍曼不动杆菌ESBLs表型及基因型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引起下呼吸道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及其β-内酰胺酶(BLA)耐药基因类型。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临床分离的35株鲍曼不动杆菌对21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三维试验法检测ESBLs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BLA基因型。结果29株(82.9%)ESBLs阳性,其中14株(40.0%)合并产AmpC酶。所有菌株均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多粘菌素E敏感,其余抗生素的耐药率在40.0~100.0%之间。35株TEM型扩增全部阳性,任选2株测序结果均为TEM-1型。有15株菌株扩增到SHV型BLA基因,经测序13株为SHV-12型ESBLs,另2株(HZ01株和HZ29株)为2种新发现的SHV型BLA,分别被命名为SHV-48和SHV-56。结论临床分离的引起下呼吸道感染鲍曼不动杆产ESBLs比例很高,多重耐药状况极其严重,至少存在4种不同类型的β内酰胺酶基因,基因型分别为TEM-1、SHV-12、SHV-48和SHV-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