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68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30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105篇
基础医学   1419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272篇
内科学   52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198篇
特种医学   163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1106篇
预防医学   2737篇
药学   282篇
中国医学   313篇
肿瘤学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1124篇
  2013年   468篇
  2012年   725篇
  2011年   541篇
  2010年   381篇
  2009年   273篇
  2008年   159篇
  2007年   156篇
  2006年   157篇
  2005年   239篇
  2004年   297篇
  2003年   305篇
  2002年   262篇
  2001年   281篇
  2000年   274篇
  1999年   187篇
  1998年   172篇
  1997年   154篇
  1996年   118篇
  1995年   102篇
  1994年   81篇
  1993年   69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2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高中学生自我价值感与应对方式、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7  
关于自我价值感的研究已经从概念、结构的探讨进入更为深入的自我价值感水平、发展特点以及与其他心理成分的关系的研究。国内关于自我价值感的相关研究 ,多数是借助国外的自尊量表作为测查工具 ,且仅仅从总体上考察了其他心理因素与自我价值感的相互关系[1-4] 。自我价值感作为应对的资源[5] ,不同自我价值感的人 ,在面对同一压力源时 ,可能有不同的应对反应 ,由此引起不同的情绪感受 ,因此 ,心理健康可能也存在差异。本研究将应用国内专家编制的有关量表 ,并将自我价值感视为一个较稳定的人格变量 ,考察自我价值感与应对方式、心理健康的…  相似文献   
92.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这两句诗形象地描述了80年代中期,心理咨询在华夏大地上悄然兴起时的景象。 时隔十几年,情形又如何呢? 这十几年里,中国社会又一次经历了沧桑巨变。改革开放、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让中国的老百姓体会到了思想的自由和丰裕的物质生  相似文献   
93.
汉区少数民族学生文化疏离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出文化疏离感的操作性定义和初步的理论构想,为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化认同和文化适应,以及少数民族青少年的教育培养提供比较重要的参考资料,为疏离感理论的丰富起到一定积极作用.方法:自编<汉区少数民族学生文化疏离感量表>,进行信效度考察以后对678名汉区少数民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文化疏离感及其四个子维度在地区主效应上均表现出显著差异,在年龄主效应上差异不显著;文化分离感和不和谐感在性别主效应上差异显著.2.文化疏离感及其两个子维度(文化孤立感和文化分离感)在年龄和地区,以及在年龄、地区和性别的交互作用上均表现出显著差异.3.影响文化疏离感及其文化孤立感、文化分离感、被控感三个维度的主要变量是学生小学前后居住地区的改变,而影响不和谐感的主要变量是性别.结论:小学前后居住地的改变会影响少数民族学生文化疏离感.  相似文献   
94.
HIV/AIDS人员心理卫生状况与心理社会影响因素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研究HIV/AIDS (艾滋病毒感染者 /艾滋病患者 )人群的心理卫生状态与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病例组与对照组两组对象均接受一般情况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checklist 90 ,SCL -90 )、生活事件量表 (LifeEventScale ,LE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 (GenericQualityofLifeInventory -74,GQOLI -74)、自我接纳问卷 (Self -AcceptanceQuestionnaire ,SAQ )五个量表的测查。结果 :(1)病例组的SCL -90各个因子分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 ;(2 )病例组总生活事件和负性生活事件得分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 ;(3 )病例组自我接纳得分低于对照组 (P =0 0 0 1) ;(4 )病例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得分低于对照组 (P <0 0 0 1) ;(5 )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 ,SCL -90总因子分相关因素主要为躯体症状严重程度 (负向评分 )、负性生活事件和自我接纳因子 ,躯体症状严重程度与SCL -90总因子分呈负相关 ,负性生活事件得分与SCL -90总因子分呈正相关 ,自我接纳得分与SCL -90总因子分呈负相关。结论 :HIV/AIDS组较对照组心理健康状态有明显差异 ,有较多的负性生活事件 ;自我接纳得分低于对照组 ;生活质量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95.
医学大学生SCL—90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的高等院校的大学生,有许多特殊的问题,如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专业选择与学习的适应、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人际关系、恋爱中的矛盾以及毕业分配问题等.对心理健康难免会造成不良后果.因此,在大学里增强心理卫生知识和开展心理咨询工作,使大学生消除上述种种心理应激、心理障碍和心理危机,增强良好的心理素质.增进心身健康,提高学习质量,已成为迫切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1对象与方法1.1对象企群抽样,调查自求恩医科大学第H临床学院医疗二系92、93级大学生160名(大学二年级),年龄18~23岁。1.2方…  相似文献   
96.
人格因素是人们心理的重要内容,对人的生活、学习及工作等方面均有很大影响。对师专生人格状况调查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其人格发展的基本情况,揭示特点和规律,为教育、教学及学生管理工作提供帮助。1对象与方法1.1对象以唐山师专93~95级在校生为研究对象,对1500名学生进行调查,其中男生700人占46.67%,女生800人占53.33%;年龄18~24岁,平均21.1岁。1.2方法采用卡特尔16因素人格测验量表。在研究过程,就预先确定的师专生人格的基本状况、男女生、知识家庭与非知识家庭、学生干部与学生四方面,对16种主要人格因素分别进行检…  相似文献   
97.
认识自我 悦纳自我 苏轼有言:“人之难知,江海不足以喻其深,山谷不足以配其险,浮云不足以比其变。”然而,知人虽难,知己更难。自我认识的肤浅,是导致心理异常的主要原因之一。 自卑自怜者,因幼时的过分依赖,竞争中的多次失败,由此得出的自知是:“你行,我不行。”于是束缚自我,贬抑自我,结果是软弱焦虑,消极被动,郁郁寡欢。  相似文献   
98.
黄昏散步     
黄昏,沿着那条长着红杨和苦柳的河岸踽踽独行,不想走到哪里去,也无须走到哪里去。斜阳残照,流水清风,厚重而柔和,竟是无边的惬意与陶然。 尽可能地放松自己,让身心皆融于宁静的昏暮中。远方有淡青的山峦和树林,有村子和古往今来纠葛在人烟风俗之中的鸡鸣犬吠。感觉自己就是一条鱼或是一缕风,体会着鱼一样的快乐,风一样的自由,这时候你再想一想:是不是太累了;是不是惆怅失落或是踌躇满志;是不是在人生之中一帆风顺或  相似文献   
99.
爸,我知道我从小就是您唯一的希望,您经常为您未能上完高中而感到遗憾。所以,您把这一希望寄托在我的身上,希望我能出人头地,以完成您心中这个最大的愿望。 爸,您知道吗?您过度殷切的希望成了我心里最大的负担。我害怕学习,害怕考试,害怕拿着不尽人意的成绩回去面对您,面对那张失望的脸。我不想令  相似文献   
100.
小学生行为问题综合干预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观察小学生行为问题综合干预效果.方法:应用自编儿童心理卫生调查问卷、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以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社区所属的两所小学一年级学生1482人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其中一所小学学生738人为干预组,另一所小学744人为对照组,对干预组进行为期2年的综合干预,前瞻性观察行为问题干预效果.结果:按CBCL的中国常模判断行为问题的标准,干预前符合此标准者干预组109人,检出阳性率为14.8%;对照组113人,检出阳性率为15.2%,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51,P>0.05).干预前两组家庭环境及父母对子女教育等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经过对干预组进行2年综合干预后,对两组再重新进行问卷调查,评估干预效果.干预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阳性率明显下降至8.8%,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12.58,P<0.01).干预组在干预后父母关系、亲子关系、教育方式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两年后儿童行为问题检出阳性率为14.1%,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33,P>0.05).结论:对小学生的行为问题早期进行综合性干预,有助于减少行为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