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4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我国地域广阔,药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但是由于各地区的用药情况不同,同一中草药会出现不同药名的现象:如紫金牛,在湖南称为矮地茶,在其他地区又有矮茶凤、平地木等名称;也会有同名异物的现象:如金钱草,在四川使用的是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在广东使用的是豆科植物金钱草,在江西使用的是伞形科植物天胡荽,而在江苏使用的却是唇形科植物活血丹等。同物异名或同名异物现象的产生对于中草药的正确使用、科研开发及生产单位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在医院中药房工作中,  相似文献   
22.
我国蒙药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已查实资料统计,有植物药千余种。由于同名异物,同物异名之故,蒙药品种较为混乱。“巴沙嘎”仅是其中之一。本文对“巴沙嘎”进行了本草考证,使之逐步正本清源,名实相符。  相似文献   
23.
中成药品种多,应用广泛,多属非处方类药物。目前药品名称存在混乱现象,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甚至产生歧义等,因此提出名称甄辨问题,旨在提示用药者需甄辨,又中成药的名称应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24.
王孝涛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20):2211-2212
由于历史原因,全国各地早期所发现的中药,仍保留有其地区性的习用名称。因此文献上同样出现“同药异名,同名异药”的记述。明代著名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撰写《本草纲目》这一划时代巨著时,就已注意到“药有数名,古今不同”,于是在著书时“标正名为纲,余皆附于释名之下”。正名就是李时珍作为规范的中药名。李时珍又在《本草纲目·序例》设“药名同异”,详细记载了五物同名、四物同名、三物同名、二物同名等。凡此种种,不仅给学....  相似文献   
25.
余海琳  梁海慧 《中药材》2000,23(10):664-665
我国中药具有几千年的历史,积累了大量有效的方剂,由方剂所制成的中成药发展很快,已由过去的丸剂、汤剂等发展到现在的针剂、胶囊剂、片剂等剂型,服用和携带方便了,使用也越来越广。但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不少的临床人员对中成药的药理作用、理化性质、毒性反应和处方组成缺乏了解,尤其当中西药合用时往往忽略了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结果疗效减弱,甚至引起了不良反应。而作为最直接获取中成  相似文献   
26.
推拿一名 ,首见于明代龚云林《小儿推拿秘旨》(又称《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 ,而在此以前的医书中未见“推拿”一词 ,为了更好地学习 ,挖掘祖国医学的推拿疗法 ,笔者查阅有关文献 ,兹将明代以前的推拿异名介绍如下 ,供同道参考。1 按摩自出《内经》,如《灵枢·九针》曰 :“形数惊恐 ,筋脉不通 ,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素问·血气形志篇》又说 :“形数惊恐 ,经络不通……治之以按摩”。《汉书艺文志》载 :“黄帝时 ,岐伯著按摩经十卷”。可见按摩是推拿的最早名称。2 按 在《素问·异法方宜论》说 :“中央者 ,其地平以湿 ,天地…  相似文献   
27.
吴潍 《中国乡村医药》2011,18(10):45-47
我国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中药品种众多,用法习惯各不相同。中药同物异名、同名异物时有发生。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的地域跨度较大而使部分同种药物药性有很大区别,临床常容易把一些中药材误认导致用药偏差,从而出现严重后果。本文对三种容易出现辨识错误的药物菖蒲、桑寄生、牛膝,从药材的来源、性状、理化、成分和功能几个方面阐述其区别,以帮助读者鉴别其真伪。  相似文献   
28.
简帛医书中的中药异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9.
陈玲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23):34-34
黄芪乃补气之司令,建脾之统帅,补血之精华。黄芪这味药无论是古还是今,在药用上都有深入研究探讨的价值。 黄芪异名:戴(《本经》),戴椹、独椹、蜀脂、百本(《别录》)、王孙(《药性论》)、百药绵(候宁极《药谱》)、绵黄耆(《本草图经》)、黄芪(《纲目》)、剑芪(刘士廉《医学集成》)、土山爆张根(《新疆药材》)、独根(《甘肃中药手册》)、二人抬(《辽宁经济植物志》)。  相似文献   
30.
因为历史原因或各地用药习惯的不同,中药存在着同名异物或同物异名的问题.这使一些名称相近的品种易混淆.品种不同,质量常有差异,临床疗效也不尽相同.笔者比较了六种常见,且容易出现混淆的药物:南、北五味子,南、北柴胡,南、北五加皮.从这六种药物的来源、性状、成分、显微及理化鉴定、功效等几个方面可以了解其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