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68篇
  免费   1691篇
  国内免费   1610篇
耳鼻咽喉   224篇
儿科学   227篇
妇产科学   509篇
基础医学   2145篇
口腔科学   194篇
临床医学   4117篇
内科学   2868篇
皮肤病学   447篇
神经病学   215篇
特种医学   2045篇
外国民族医学   46篇
外科学   2368篇
综合类   8666篇
预防医学   788篇
眼科学   143篇
药学   2753篇
  20篇
中国医学   1407篇
肿瘤学   2787篇
  2024年   129篇
  2023年   523篇
  2022年   508篇
  2021年   551篇
  2020年   594篇
  2019年   530篇
  2018年   347篇
  2017年   487篇
  2016年   534篇
  2015年   695篇
  2014年   1033篇
  2013年   1175篇
  2012年   1615篇
  2011年   1716篇
  2010年   1631篇
  2009年   1692篇
  2008年   1743篇
  2007年   1826篇
  2006年   1729篇
  2005年   1703篇
  2004年   1438篇
  2003年   1445篇
  2002年   1340篇
  2001年   1166篇
  2000年   813篇
  1999年   734篇
  1998年   703篇
  1997年   692篇
  1996年   650篇
  1995年   536篇
  1994年   406篇
  1993年   259篇
  1992年   233篇
  1991年   224篇
  1990年   206篇
  1989年   173篇
  1988年   57篇
  1987年   43篇
  1986年   44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目的: 探讨育龄、绝经过渡期子宫肌瘤患者异常阴道出血危险因素,为异常阴道出血临床精准诊断、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06月—2020年06月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行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实验组设为非月经期异常阴道出血的子宫肌瘤患者,对照组为无异常阴道流血子宫肌瘤患者。根据第9版教科书年龄18-43岁定为育龄组;44-54岁定为绝经过渡期组(我国妇女平均绝经年龄为49.5岁,80%在44-54岁之间〔1〕)。 应用Excel双录入,核对无误后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用R×C列联表卡方检验、四格表卡方检验及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用于子宫肌瘤阴道异常出血危险因素的分析,并分别得到OR值与相应95%的可信区间。在此模型中,OR值>1认为是危险因素,OR值<1认为是保护因素。统计学显著性水平设定为双侧p≤0.05,即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全部统计分析选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将与子宫肌瘤阴道异常出血相关的33项临床指标纳入单因素分析得出,月经周期异常、肌瘤位置(子宫颈肌瘤)、肌瘤直径≥9cm、血红蛋白异常、子宫内膜癌、核分裂像>5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是子宫肌瘤阴道异常出血的危险因素;2.子宫肌瘤异常阴道出血核分裂像>5个与子宫内膜病理性改变和异常阴道出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结论:1. 子宫内膜发生病理改变是子宫肌瘤患者引起异常阴道出血的原因之一。2.月经周期异常、子宫颈肌瘤、肌瘤直径≥9cm、血红蛋白异常、子宫内膜病理改变均是子宫肌瘤阴道异常出血的危险因素;子宫肌瘤核分裂像>5个是子宫平滑肌瘤出现异常阴道出血的独立高危因素;3.子宫肌瘤核分裂像>5与阴道出血、子宫内膜病理改变有统计学意义。进行单因素分析后得知,月经周期、肌瘤位置、肌瘤大小、血红蛋白、子宫内膜病理变化均子宫肌瘤阴道异常出血的发生有关。 关键词育龄;绝经过渡期;子宫平滑肌瘤;异常阴道出血;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对比研究腹腔镜下外生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蘑菇状"剜除与标准肾部分切除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腹腔镜下"蘑菇状"剜除术术式的建立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选取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与解放军总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期间,接受腹腔镜手术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53例,其中25例沿肿瘤假包膜行"蘑菇状"剜除术(A组)、28例行肾部分切除术(B组)。比较两组手术患者的肾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血红蛋白、术后eGFR(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估计肾小球率过滤)的变化、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肿瘤复发率。 结果53例手术无术中转开放,无死亡病例。肾动脉阻断时间:A组(11.9±2.2)min、B组(21.5±6.5) min(P<0.001)。手术时间:A组(87.9±24.8)min、B组(114.3±38.9) min(P<0.001)。术中出血量:A组20 ml(20~40)ml、B组50 ml(50~100)ml(P<0.001)。术后24 h血红蛋白变化:A组(7.4±4.3) g/L、B组(12.4±8.8) g/L(P=0.013)。术后24 h eGFR变化:A组(6.2±7.2 )ml(min·1.73 m2),B组(12.7±12.8)ml(min·1.73 m2)(P=0.027)。术后6个月eGFR变化:A组(1.5±3.7)ml(min·1.73 m2)、B组(6.5±5.6)ml(min·1.73 m2)(P<0.001)。术后住院时间:A组4.0 d(3~4)d、B组4.5 d(3~6)d(P=0.023)。术后随访两组术后肿瘤均无复发。 结论采用腹腔镜"蘑菇状"剜除术治疗外生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在肾动脉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血红蛋白、术后eGFR变化、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均优于传统肾部分切除术,两组术后肿瘤均无复发;该方法安全、有效,适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研究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对低氧诱导的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低氧诱导大鼠PASMCs增殖,设置正常对照组、低氧模型组、血府逐瘀低剂量组、血府逐瘀高剂量组和NVP-BEZ235组,血府逐瘀低、高剂量组含药血清浓度分别为5%和20%。运用CCK-8法检测不同低氧时间和药物干预对于PASMCs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细胞p-Akt、p-mTOR和PCNA表达。结果低氧培养36 h时PASMCs OD值最高,且高于常氧培养(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低氧模型组OD值明显升高(P0.01),p-AKT、p-mTOR、PCNA表达增加(P0.05);与低氧模型组比较,血府逐瘀高剂量组和NVP-BEZ235组OD值不同程度降低(P0.01),各药物组p-AKT、p-mTOR、PCNA表达减少(P0.05);与血府逐瘀低剂量组比较,NVP-BEZ235组p-AKT、p-mTOR、PCNA表达减少(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可以抑制低氧诱导的大鼠PASMCs增殖,可能通过阻断PI3K/Akt/mTOR信号通路活化并下调PCNA表达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重要启事     
目的:分析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的CT表现。材料与方法: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AML22例,其中男9例,女13例,年龄6—55岁,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22例AML中,典型的由血管,平滑肌,脂肪3种成分构成的AML病例有14例,因肿瘤内脂肪成分比例少,影像上不易显示脂肪,称为无或少脂肪成分的AML有8例。结论:AML的CT诊断的关键是确定瘤内有脂肪成分,即使少量也有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31岁。半年前患者发现左颈肿块,约3cm×3cm大小,余无不适。因肿块逐渐增大,局限突出明显就诊。体检:颈左侧局限突出,可扪及3.5cm×3.5cm肿块,质硬,边界清,随吞咽上下移动。B超示左侧颈部实质不均质肿块,来源甲状腺可能大。甲状腺同位素扫描示甲状腺左叶形态不规则,内侧呈弧形压迫性改变,未见放射性摄取,呈缺损区。同位素诊断:“冷结节”。CT平扫示左侧甲状腺类圆形肿块,边界清,内见粗大斑块钙化影及密度较低软组织影(图1),增强后肿块周边有环状强化,内部结构无强化(图2)。往下两个层面见肿块内仍有较多粗大斑块钙化,内侧可见弧形受…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28岁。患者感觉右髋关节疼,2004年2月疼痛加重,右股骨骨肿胀来就诊。体检:右股骨明显肿胀压疼,右髋关节活动受限,无明显发热。X线所见:右侧股骨颈,大小粗隆及股骨上端呈梭形膨胀变界较清晰,大小约12cm×15cm,其腔内见不规则的骨脊及团块高密度絮状影,骨皮质破坏,周围软组织密度略增高(图1,2)。X线诊断:①软骨黏液纤维瘤;②软骨肉瘤。手术所见:肿瘤呈灰色为疏松的骨小梁结构,中间呈岛状分布着胶冻样瘤组织,及软骨样组织,图1双髋关节正位图2右髋关节正位,显示股骨上端呈梭形膨胀,骨皮质破坏周围软组织内见少量瘤体样组织。切开股骨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临床特点及复发原因与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均行手术切除,在本院行初次手术者11例中有1例术后复发.复发率9.1%,外院手术后复发来本院者5例中有2例复发,复发率40%。总复发率18.8%。16例术后均得到随访.生存5年以上者14例,5年生存率87.5%。结论:该肿瘤易复发.特别是复发再手术后复发率高达40%,手术治疗时应包括至少切除肿瘤边缘3cm以内的正常组织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