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4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37篇
儿科学   69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5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11篇
内科学   75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306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103篇
中国医学   45篇
肿瘤学   3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目的:分析诱导化疗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骨髓象改变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89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与诱导化疗后定期做骨髓穿刺检查,观察骨髓增生度,巨核细胞等。结果:化疗后第一天骨髓幼稚细胞≤0.10的患1个疗程完全缓解(CR)率明显高于幼稚细胞>0.10的患(P<0.05),第7、14天骨髓细胞中幼稚细胞≤0.10CR率更高于幼稚细胞>0.10P<0.10;第1、7天骨髓有核细胞≤5个/高倍视野(HP)的患1个疗程CR率明显高于骨髓有核细胞>5个/HP的患(P<0.05)。第14天巨核细胞回升的患CR率明显高于未回升的患(P<0.05)。结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诱导化后动态观察骨髓有助于估计预后及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2.
采用血小板计数,巨核细胞形态观察及计数,巨核细胞集落培养技术,观察从人尿中纯化的天然血小板生成素(TPO)对Balb/c小鼠巨核细胞生成及血小板产生的作用,小鼠随机分四组,I组为对照组,Ⅱ,Ⅲ,Ⅳ组为TPO低剂量组(10U/只)中剂量组(50U/只)和高剂量组(100U/只),结果显示TPO能显著提高外周血液中的血小板数(P〈0.01)和骨髓中的巨核细胞数(P〈0.01),且有巨核细胞的胞体和胞核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人核迁移蛋C(hNUDC)促进人脐血来源的CD34 细胞增殖、分化为巨核细胞的作用.方法:使用Dynal CD34体外分离系统收集人脐血CD34 细胞, 无血清甲基纤维素半固体法体外培养CD34 细胞12 d后, 显微镜下观察hNUDC对CD34 细胞分化增殖为小、中、大巨核细胞集落的形态、数目的影响;无血清液体培养体系培养CD34 细胞10 d后, 流式细胞术检测hNUDC对CD34 细胞分化增殖为CD41 细胞的表达率及其DNA倍性的影响.结果:hNUDC能够明显促进CD34 细胞分化增殖形成中小型CFU-MK集落, 可显著增加巨核细胞表面标志物CD41 的表达, CD41 细胞中DNA倍性显著地高于血小板生成素.结论:hNUDC对促进造血干细胞增殖和分化为巨核细胞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 众所周知若干刺激造血因子可以在巨核系祖细胞水平上来调节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MK)。本文就正常人AB血清、再障病人血清及PHA刺激的细胞制备的条件培养液(PHA-LCM)对CFU-MK影响的研究确定最佳的血清浓度并比较了再障病人血清和PHA-LCM对CFU-MK形成的影响后,认为PHA-LCM可以取代再障病人血清,以解决再障病人血清来源的困难。  相似文献   
15.
血小板生成素是人原癌基因c-mpl编码产物MPL的配体,是一种促巨核细胞生长、发育、成熟和血小板产生的细胞系特异性调节因子,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1(IL-11)对脐血CD34+细胞诱导分化为巨核细胞及其产生血小板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磁珠法(MACS)分选8例健康产妇足月顺产的胎儿脐血中CD34+细胞,以含血小板生成素(TPO 50 μg/L)、白细胞介素-3(IL-3 10 μg/L)、干细胞因子(SCF 50 μg/L)的无血清培养基作为对照组,分别添加10 μg/L IL-6、IL-11、IL-6+IL-11作为实验组,培养14 d后观察结果。利用细胞计数仪检测单个核细胞数;流式细胞仪计数培养体系中的CD41+细胞和血小板;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培养体系中的细胞生长情况;用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观察凝血酶诱导后的血小板凝集情况。结果: 各实验组单个核细胞数与对照组无明显区别(P>0.05),而CD41+细胞和血小板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培养第14 d后倒置显微镜下可见实验组中血小板样颗粒物明显多于对照组,而且经凝血酶诱导后有明显血小板凝集。结论: IL-6和IL-11可诱导脐血中CD34+细胞分化为巨核细胞并产生功能性血小板。  相似文献   
17.
①目的探讨小巨核细胞免疫酶标染色在鉴别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巨幼细胞贫血(MegA)中的意义.②方法采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桥联免疫酶标(APAAP)法,对30例MDS和34例MegA病人骨髓涂片染色,观察巨核细胞阳性率并计数,并与33例正常骨髓进行比较.③结果小巨核细胞在MDS中的阳性率为93.3%,在MegA中的阳性率为23.8%,差异有极显著意义(x2=31.56,P<0.01);二者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2.3%),差异有显著性(x2=48.94,13.69,P<0.01).MDS中小巨核细胞数量为每片34个,MegA中小巨核细胞数量为每片4.8个,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u=78.24,P<0.01);两组与正常对照组(每片0.3个)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u=648.56,432.78,P<0.01).MDS中的小巨核细胞以淋巴样小巨核细胞、单圆核小巨核细胞为主;MegA中的小巨核细胞为单圆核、多核小巨核细胞,未见淋巴样小巨核细胞.④结论小巨核细胞免疫酶标染色在MDS和MegA的鉴别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股骨头坏死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男 ,36岁。 1996年 6月 30日因右下肢痛 8个月 ,发热 ,臀部及双下肢疼痛 2个月收入院。该患 8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肢疼痛 ,2个月前疼痛加重并跛行。住入我院骨外科 ,经临床及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诊断为右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血常规检查均正常 ,分类无幼稚细胞。行右股骨头髓心钻孔减压术。术后右下肢疼痛减轻 ,但 1周后疼痛又加重 ,并伴发热 ,体温 37℃~ 38℃之间 ,疑诊为结核 ,经系统抗结核治疗无效。术后 1个月 ,右下肢疼痛难忍 ,影响睡眠 ,且逐渐出现左下肢及臀部疼痛 ,不能行走 ,体温仍在 38℃左右 ,为明确诊断于 6月 30日住入…  相似文献   
19.
成人特发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巨核细胞形态学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ITP时巨核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及其意义。方法 对58例ITP患者巨核细胞的数量、细胞胞浆量、颗粒、退化变性进行定量比较分析。结果 ITP组巨核细胞数量明显增加,胞浆量增多,颗粒减少伴成熟障碍,与对照组的巨核细胞形态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巨核细胞形态学改变是诊断ITP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48岁,主因进行性头晕、乏力15d,发热1wk收住院。既往:患者风湿性关节炎20a,近2a因劳累后心悸、气短,在当地医院经心脏彩色多普勒诊断为风心病联合瓣膜病,主动脉瓣及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平素能正常工作及生活。查体:体温39℃、脉搏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