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2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3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79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03篇
中国医学   240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山豆根,最早见于开宝本草;在中国药典一直有收载。但在2000年以后的药典版本中,又增加了北豆根,由于同属清热药,故在临床应用和市场销售中有些混用。  相似文献   
42.
程艳阳  陈创然 《中药材》1999,22(7):358-359
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复方山豆根片中有效成分苦参碱的含量,以此作为该产品的质量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43.
潘君汉  李强 《中国药业》2001,10(6):51-51
山豆根功效独特作用迅速、运用范围广,但中毒病例时有发生.本文简介作者合理应用山豆根的几点体会.推荐应用山豆根的起始剂量为1~1.5g,如无反应再逐增剂量,以每剂<6~10g为限.  相似文献   
44.
山豆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8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5.
[目的]研究山豆根种子的紫外-可见光谱鉴别方法。[方法]利用紫外-可见光谱法对山豆根种子进行光谱鉴别。[结果]在紫外-可见光谱的鉴别中,山豆根种子的石油醚提取液在232.0 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峰,乙醇提取液在201.0 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峰,丙酮提取液在328.0 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峰,氯仿、乙酸乙酯提取液分别在241 nm、262 nm处有较强吸收峰,但不明显,特征峰不强。[结论]本研究可为山豆根种子的鉴别提供辅助依据。  相似文献   
46.
含过量山豆根中药煎剂致中毒性脑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例49岁男性患者因银屑病每日服用含山豆根15 g(常用量为3~6 g/d)及11种其他中药的中药煎剂。第4天,患者出现四肢无力,食欲下降、言语不畅、记忆力减退。第11天停药。第15天突发昏迷,大小便失禁,四肢僵直。考虑为山豆根过量所致中毒性脑病。经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人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及多种对症治疗,患者神经系统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47.
亚毒性中药是指具有毒性或有小毒而未列入国务院《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法》规定的有毒中药品种,临床使用过量或应用不当会中毒或产生严重不良反应,应用或药房管理上需加以注意. 《药典》及《北京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收载的品种 《药典》2010年版收载的品种:有小毒品种:丁公藤、九里香、土鳖虫、大皂角、川楝子、小叶莲(藏药)、飞扬草、木鳖子、水蛭、艾叶、北豆根、仙茅、地枫皮、红大戟、两面针、吴茱萸、苦木、苦杏仁、草乌叶、南鹤虱、鸦胆子、重楼、急性子、蛇床子、猪牙皂、绵马贯众、紫萁贯众、蒺藜、榼藤子、鹤虱、翼首草(藏药).  相似文献   
48.
山豆根属有毒中草药,过量使用可以引起严重的中毒反应和神经系统并发症.现报告2例山豆根中毒致苍白球损害患者如下.  相似文献   
49.
目的 分析总结儿童山豆根中毒性脑病的MRI影像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结合相关文献,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5年12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4例临床明确诊断为山豆根中毒性脑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男2例,女2例(双胞胎姐妹),年龄5~9岁。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及加扫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3例患儿复查,1例未复查。结果 4例病例均累及脑干、双侧小脑半球齿状核,呈对称性改变,T1WI呈等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呈高信号,DWI呈等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DC)图信号增高,其中1例病例双侧壳核同时受累,呈对称性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FLAIR高信号,弥散受限,DWI信号增高,ADC减低。2例仅累及脑干及双侧小脑齿状核的病例1个月后复查病灶消失,1例同时累及双侧壳核的病例1周后复查脑干及双侧小脑齿状核病灶消失,壳核病变范围较前减小。结论 儿童山豆根中毒性脑病以累及脑干及双侧小脑齿状核为主,呈对称性稍长T1WI长T2WI信号,双侧基底节区亦可受累,结合临床病史,可以为临床早期识别及正确诊断提供有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50.
目的:对山豆根的药理作用进行综述。方法:通过对近年来有关山豆根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结果与结论:山豆根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作用,其研究对合理开发利用有效中医药资源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