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67篇
  免费   1412篇
  国内免费   393篇
耳鼻咽喉   63篇
儿科学   16篇
妇产科学   57篇
基础医学   211篇
口腔科学   25篇
临床医学   2619篇
内科学   552篇
皮肤病学   49篇
神经病学   133篇
特种医学   317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639篇
综合类   7573篇
预防医学   1389篇
眼科学   123篇
药学   2368篇
  62篇
中国医学   18889篇
肿瘤学   79篇
  2024年   272篇
  2023年   946篇
  2022年   851篇
  2021年   1067篇
  2020年   1016篇
  2019年   958篇
  2018年   345篇
  2017年   856篇
  2016年   1000篇
  2015年   1207篇
  2014年   2402篇
  2013年   1855篇
  2012年   2397篇
  2011年   2432篇
  2010年   2023篇
  2009年   1725篇
  2008年   1749篇
  2007年   1461篇
  2006年   1363篇
  2005年   1403篇
  2004年   1378篇
  2003年   1103篇
  2002年   907篇
  2001年   894篇
  2000年   603篇
  1999年   428篇
  1998年   345篇
  1997年   258篇
  1996年   310篇
  1995年   302篇
  1994年   216篇
  1993年   128篇
  1992年   178篇
  1991年   234篇
  1990年   215篇
  1989年   197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58年   15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1.
蒋岚  田慧军  黄伟 《陕西中医》2019,(8):1134-1137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黛力新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抗抑郁疗效以及对血清单胺类、氨基酸类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方法:54例PS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黛力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共治疗4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评分量表(HAMD)评价治疗前后抑郁症状,并检测单胺类神经递质血清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及氨基酸类神经递质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8.9%)明显高于对照组(77.8%,χ~2=4.964,P<0.05)。两组HAMD评分在治疗后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评分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减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5-HT、DA、NE含量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1),且观察组5-HT、DA、NE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GLU含量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观察组GLU含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GABA含量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1),且观察组GABA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针灸联合黛力新治疗可调节单胺类和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从而有效改善PSD患者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42.
目的:研究沈氏芒针疗法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物理运动疗法进行干预,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沈氏芒针干预,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和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 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 00%,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 2组治疗后的压力性尿失禁受控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其中治疗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沈氏芒针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能提高疗效,且取穴少而精、操作简便、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3.
44.
目的:探究风池穴不同刺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19年1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针灸科门诊就诊的8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43例、对照组41例。观察组采用短刺法针刺风池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平补平泻法针刺风池穴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ESCV、颈椎病症状分级量化表评分以及TCD相关指标,TCD指标观察基底动脉和双侧椎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m)、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Vs)、血管搏动指数(PI)和血管阻力指数(RI)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两组ESCV、颈椎病症状分级量化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椎动脉、基底动脉的Vs、Vm较治疗前明显减慢,且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风池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效果显著,且短刺法优于平补平泻法。  相似文献   
45.
46.
金荣耀  茹娅娟 《新中医》2020,52(1):204-205
陈祖皋先生,系原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中医科医生,乃绍兴当代名医,师承于绍兴当代名医潘文藻,是绍派伤寒医家何廉臣的再传弟子。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五十余载,组方灵活,源出经典,学验俱丰,造诣甚深,重于实践,师古不泥,遣药组方不拘一格,圆机活法,随证而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7.
48.
《河南中医》2020,(4):F0003-F0003
《中医学报》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的科技类学术期刊。以探讨中医理论,报道中医药科学实验和临床研究成果,促进学术交流为宗旨。读者对象为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教学工作者及中医药院校师生。本刊设有“本刊特稿”“论著”“述评”“名医心法”“学术争鸣”“实验研究”“临床研究”“思路与方法”“标准与规范”“针灸推拿研究”“流派研究”“方药研究”“中医文献”等栏目。  相似文献   
49.
孙培林 《中医药导报》2020,26(10):12-17,41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的病因病机,并根据公布的临床症状和比较公认的中医分型,结合自身针灸临床实践,提出针灸在疫情中的特殊治疗。COVID-19的病因是外感戾气,寒、湿、毒侵犯人体,也可夹风、夹热。初期病机为湿困表里,郁肺困脾,少阳三焦枢机升降失司。素体肺胃伏热者,湿毒化热,郁阻中上二焦,湿毒瘀热内闭;也可化燥而成阳明腑实,则易邪毒内陷,热深厥深。素体心肾阳虚者,寒湿内停,气滞血瘀,阳虚水泛,生命垂危。恢复期包括寒湿渐除,肺脾气虚;心肾阳虚,水湿潴留;气阴两虚,肝肾不足。强调顾护宣发肺气和降肺化痰在整个针灸治疗过程的重要性,并且需要密切配合相关的八脉交会穴和针对戾气而使用的鬼穴,提出医学观察期、治疗期、恢复期各证型的针灸治疗处方。  相似文献   
50.
目的总结针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作用机制的动物实验研究进展。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近5年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g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以及PubMed、Medline、Springer Link、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中有关针刺治疗AD动物模型的研究资料进行归纳总结。结果通过23项实验研究资料,发现针刺治疗AD的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减少Aβ沉积、抑制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提高神经突触的可塑性、抑制神经炎症反应、抑制氧化应激、减少神经胶质细胞的激活、改善线粒体功能障碍等方面。结论针灸可以从AD发病的多个病理机制方面阻断AD的发生和进展,但尚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