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36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71篇
综合类   65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33篇
中国医学   23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291.
目的:对腋臭患者和正常人腋部大汗腺进行形态学观察,探讨大汗腺分泌活动的周期。对两种人群大汗腺组织中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和大汗腺分泌物气味结合蛋白(apocri ne secreti on odor-bi ndi ng protei n,ASOB)的表达进行检测,探讨二者的表达水平及其在腋臭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对腋部皮肤组织进行HE染色,分析大汗腺不同分泌时期的形态和特点。利用免疫组织化学(i mmunohi stochemi stry)和免疫印迹法(eWstern bl otti ng)检测腋臭组与对照组大汗腺组织中AR和ASOB在大汗腺以及不同分泌时期中的表达情况,使用Image-Pro Pl us 5.0和Fl uorChemFC2分析系统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①大汗腺的分泌活动具有周期性,可分为活跃期和静息期;②腋臭组中AR和ASOB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③AR和ASOB在大汗腺不同分泌时期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④AR和ASOB在两组人群相同分泌时期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⑤AR和ASOB在腋臭大汗腺中的表达有正的直线相关关系。结论:AR和ASOB在腋臭患者大汗腺组织中的表达量同时增多,它们可能在腋臭发病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92.
目的 探讨改善腋臭手术治疗效果的方法.方法 根据腋臭产生的病理学特点,对大汗腺分布的不同区域分别采用切除、修剪、搔刮等不同的手法,然后对术腔皮瓣进行多点式固定.结果 本组176例患者,均一期愈合,术后一周切口癫痕呈线状,宽度≤1 mm,术区无皮下血肿、皮瓣坏死等,腋区无异味闻及.结论 该手术方法创伤轻、康复快、操作容易,效果满意,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93.
[目的]对比保留中厚皮与保留真皮下血管网大汗腺切除术治疗腋臭的临床效果。[方法]143例中、重度的汉族腋臭患者,随机分为保留中厚皮片大汗腺切除术组和保留真皮下血管网大汗腺切除术组,保留中厚皮片大汗腺切除术组修剪除附着于真皮下密集的粟粒状汗腺、皮脂腺和毛囊并直至切除部分真皮层,使之成为"中厚皮片";保留真皮下血管网大汗腺切除术组保留真皮下血管网及全层真皮。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143例腋臭患者都顺利完成了手术及术后3月后的随访评价。保留中厚皮片大汗腺切除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29%,保留真皮下血管网大汗腺切除术组为8.00%,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2);保留中厚皮片大汗腺切除术组痊愈率为70.59%,保留真皮下血管网大汗腺切除术组为49.33%,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3);但保留中厚皮片大汗腺切除术组显效率为86.76%,保留真皮下血管网大汗腺切除术组为82.67%,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4)。[结论]在汉族腋臭患者治疗过程中,对腋臭程度较轻者或对术后并发症顾虑较大的患者可以采用保留真皮下血管网大汗腺切除术,同样可取得较好的腋臭根治效果,并且保持了术后腋下皮肤较好的柔韧性。对于重度腋臭或根治性要求较高者,可考虑行保留中厚皮片大汗腺切除术,从而达到最大程度根治腋臭的效果,并没有明显增加血肿、切口感染和皮肤坏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94.
张志千 《中国美容医学》2011,20(11):1764-1765
目的:对于微切口皮下搔刮清除大汗腺治疗腋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方法:对1023例患者采用腋部微切口皮下搔刮清除大汗腺治疗腋臭,出现清除不彻底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关键有效的方法。结果:1023例腋臭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1年,总有效率为100,%其中986例臭味消失为满意,满意率96.4,%仍有轻度臭味者37例,占3.6,%半年后采用相同方法清除达到满意效果。结论:微切口皮下搔刮清除大汗腺治疗腋臭疗效确切,损伤小、恢复快、痛苦少、无瘢痕不影响手臂功能,兼有减少腋毛生长的美容效果,同时还能治疗腋部多汗症。  相似文献   
295.
腋臭是整形外科的常见病,临床治疗方法很多,负压抽吸和皮肤切口汗腺修剪术是其中应用较多的两种,但由于汗腺的结构与分布特点,临床中单独运用还是很难达到根除的目的.自2005年6月起我科采用负压抽吸联合汗腺修剪术治疗32例腋臭患者,较单纯小切口汗腺修剪术50例取得更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96.
腋臭是门诊常见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交活动,造成心理负担.腋臭的治疗方法很多,临床常见手术切除及激光治疗等.我科自2007年4月至2010年9月采取腋部肿胀麻醉抽吸并小切口局部修剪搔刮术治疗腋臭46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97.
目的:观察小切口大汗腺清除术治疗腋臭的远期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对腋臭患者应用小切口大汗腺清除术治疗,随访3~23个月后评价疗效.结果:共67例完成随访,创面均Ⅰ期愈合,疤痕细小.臭味清除效果优者64例,良好者3例,没有患者无效或再次手术.并发症有皮下血肿7例,在早期清除血肿后均一期愈合,术后皮下小囊肿15例.所有患者术后都有色素沉着,均在6~ 12月内消失.21例早期出现不同程度皮肤挛缩,但随时间全部恢复.结论:小切口大汗腺清除术治疗腋臭疗效高,不需要特殊设备,术后出现的并发症也较轻,是理想的腋臭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98.
299.
正1病历资料患者女,50岁。上唇结节10年。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上唇部出现黑色丘疹,逐渐缓慢增大,无溃疡及出血,无瘙痒及疼痛,未治疗。于2018年6月4日来我院门诊,既往体健,否认家族类似疾病患者。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好,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触及增大,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上唇部一直径约1.2 cm的紫黑色结节,半球形,表面光滑(图1),质地偏硬,无明显压痛。  相似文献   
300.
目的 探讨不典型大汗腺腺病(atypical apocrine adenosis, AAA)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16例AAA,行HE和免疫组化SP法染色,并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表现、病理形态特点及鉴别诊断。结果 低倍镜下病变呈结节状分布,病变范围通常较大(最大径4~8 mm),病变区内出现增多、结节性、受挤压、密集的小腺管,其衬覆的大汗腺细胞体积增大、核增大,核膜不规则,核仁增大或有多个核仁。免疫表型:ER、PR、CK5/6、BCL-2呈阴性,GCDFP-15、AR呈阳性。结论 AAA是较少见的乳腺增生性病变,行手术完整切除后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