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621篇
  免费   4170篇
  国内免费   2934篇
耳鼻咽喉   1943篇
儿科学   818篇
妇产科学   1218篇
基础医学   4124篇
口腔科学   1414篇
临床医学   9781篇
内科学   5629篇
皮肤病学   2133篇
神经病学   1316篇
特种医学   2665篇
外国民族医学   63篇
外科学   4880篇
综合类   21204篇
预防医学   5273篇
眼科学   973篇
药学   8239篇
  112篇
中国医学   4607篇
肿瘤学   3333篇
  2024年   693篇
  2023年   2463篇
  2022年   1886篇
  2021年   2262篇
  2020年   2133篇
  2019年   2146篇
  2018年   1187篇
  2017年   1790篇
  2016年   1985篇
  2015年   2352篇
  2014年   3777篇
  2013年   3699篇
  2012年   4801篇
  2011年   5314篇
  2010年   4800篇
  2009年   4532篇
  2008年   5043篇
  2007年   4484篇
  2006年   3939篇
  2005年   3618篇
  2004年   2929篇
  2003年   2604篇
  2002年   2088篇
  2001年   1812篇
  2000年   1125篇
  1999年   1027篇
  1998年   831篇
  1997年   801篇
  1996年   718篇
  1995年   660篇
  1994年   538篇
  1993年   368篇
  1992年   310篇
  1991年   282篇
  1990年   232篇
  1989年   246篇
  1988年   65篇
  1987年   72篇
  1986年   54篇
  1985年   33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赵玉锋  姜栋栋  井飞 《华南预防医学》2022,48(11):1367-1369
目的 分析2017—; 2020年亳州市流感样病例监测结果,为制定防控措施及评价防控效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7—; 2020年亳州市流感样病例数据来源于哨点医院每天登记上报的流感病例资料和流感病毒采样监测结果。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流感样病例流行特征及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7—; 2020年亳州市共接收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样本4 082份,检出流感病毒核酸阳性 688 份,总阳性率为 16.85%。2017—; 2020年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分别为 16.02%、19.05%、16.38%、15.78%,各年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数月份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17年检出阳性数最多在2月,2018年在3月,2019年在12月,2020年在1月。病例人群分布主要集中在农民(14.83%)、散居儿童(23.84%)及学生(28.20%)。亳州市4个区(县)每年均有流感病例的报告,累计报告病例数排在前2位的分别为利辛县、蒙城县。病原菌类型主要以V‐Victoria型和H3N2型为主,不同年份病原菌优势菌有所不同(P<0.01)。结论 2017—; 2020年亳州市春冬季节仍是流感防控的重点时期,主要流行株为V‐Victoria型和H3N2型,应持续加强流感样病例的监测工作,为流感防控措施的及时调整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绝经后子宫内膜癌及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9年12月唐山市开滦总医院收治的30例绝经后子宫内膜癌患者(子宫内膜癌组)和99例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子宫内膜息肉组)的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资料,对比二者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声像图特征,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的子宫内膜病灶内部回声不均匀发生率和子宫内膜与邻近肌层分界不清晰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子宫内膜息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044、5.306,P<0.05).子宫内膜癌组的子宫内膜厚度显著高于子宫内膜息肉组,而病灶血流阻力指数显著低于子宫内膜息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506、7.452,P<0.05).子宫内膜癌组的病灶血流Ⅱ级+Ⅲ级占76.67%,明显高于子宫内膜息肉组的3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18,P<0.05).子宫内膜息肉组的平均血流速度(TAV)、搏动指数(PI)、子宫黏膜下肌瘤之间的动脉阻力指数(RI)均显著高于子宫内膜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665、8.389、26.653,P<0.05).结论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绝经后子宫内膜癌和子宫内膜息肉具有较好地鉴别诊断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3.
危重产妇多指病情危重、处于生死关头、甚至有猝死危险的产妇,危重大多由急性病变或慢性病急性变化造成。一些妊娠合并症是造成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我院产房集阴道分娩和剖宫产手术于一体,分娩人数多,高危病种复杂,合并症重,因而抢救任务重。1998年5月~2000年12月共抢救危重产妇41例,占分娩总数的6.8‰,抢救成功40例,死亡1例,抢救成功率为97.7%。  相似文献   
994.
1诊断要点1.1临床表现 上皮样骨囊肿最好发生于指(趾)骨末节骨质内, Lerner[1]综述83例病人, 84个囊肿,有 79个发生在末节指(趾)骨内。左手较右手多见,特别是左手中指最多,解释为左手对感觉耐受性强及受伤机会较右手多。亦可见于头颅。本组有2例分别发生于胫骨及掌骨,罕见。发病年龄因病变部位不同而各异。指(趾)骨内上皮样骨囊肿的发病年龄最小8岁,最大83岁,多见于25~50岁的体力劳动者,男女之比约2:1。颅骨内发病年龄最小2个月。病程长短不一,可由几个月至30年。一般病程较长,进行缓慢…  相似文献   
995.
经内镜高频电治疗消化道息肉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德兰 《医学文选》2001,20(3):405-406
我院 1997年 1月至 2 0 0 0年 11月应用 Olympus D2 0型机治疗消化道息肉 ,疗效显著 ,现将手术配合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5 3例 ,男 2 4例 ,女 2 9例 ,年龄 3~ 80岁。摘除息肉 73颗 ,单发 38例 ,多发 15例 ,直径 0 .3~ 3cm,其中 2 cm以上 6颗 ,1~ 1.9cm 2 4颗 ,0 .3~ 0 .9cm 43颗 ,广基 8颗 ,亚蒂 2 4颗 ,有蒂 31颗 ,胃息肉 5颗 ,肠息肉 (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横结肠、升结肠 ) 6 1颗 ,脾曲息肉 5颗 ,肝曲息肉 2颗 ;增生性息肉 40例 ,炎症性息肉 2 3例 ,腺瘤样息肉 10例 ,其中直肠腺瘤样息肉恶变 1例。除 1例有…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外科诊治。方法:对49例手术切除的PLG的临床,影像学,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9例PLG中非肿瘤性46例,2例恶变。肿瘤性息肉3例,其中1例恶变。结果:胆固醇息肉占息肉样病变的第一位,B超是较可靠的诊断方法。肿瘤性息肉和炎性息肉易恶变,应尽早手术。胆固醇性息肉应根据息肉的大注,多少,合并结合与否及有无临床症状来决定手术否。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内镜下患肉切除治疗前后的护理.方法:对39例病人在内镜引导直视下患肉切除前后的治疗护理进行分析讨论.结果:内镜下消化道息肉治疗是一种创伤小,疗效好,可靠、安全的治疗方法.结论:护士应根据内镜下治疗的特点,在手术前后与医生密切配合,进行针对性护理是内镜治疗成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998.
子宫内膜息肉是引起异常子宫出血的主要原因。由于临床症状不典型 ,给疾病的诊断带来一定困难。应用宫腔镜观察子宫内病变 ,具有更高的可靠性、敏感性和特异性。1 资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选自 1996 - 0 9~ 1999- 0 4因原发性不孕、继发性不孕、子宫异常出血、宫内异物等原因施行宫腔镜检查术者共 190例。其中 ,宫腔镜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者 5 6例 ,占 2 9 47%。1 2 操作方法1 2 1 仪器 :应用国产XG - 8型光学宫腔镜 ;使用 5 %葡萄糖注射液为其膨宫介质 ;国产LG - 8型冷光源 ;国产GPQ - 2型加压器 ,压力为 16~ 18kPa。1 2 2…  相似文献   
999.
例1男,16岁.因便血伴腹痛二年而就诊.肛内指诊:距肛缘5cm即触及多枚质软、有弹性、大小不等的瘤状赘生物,退指套有少量新鲜血染.钡剂灌肠片示:整个结肠内有息肉存在,肠腔内多处充盈缺损.纤维结肠镜检查插入18cm处因息肉成团凸向肠腔,不能继续插入.取活检组织两组,病理诊断为:腺体数量增多,上皮细胞形态及染色为不典型改变,核分裂增多,符合腺瘤样息肉.遂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全结肠切除术,直肠粘膜剥脱,腹壁造瘘.半年后行二期回肠直肠吻合术.术后剖开切除肠段,见肠腔内布满息肉,大小不一,串连成堆,集簇成葡萄状,部分已无正常粘膜可见.病理诊断:腺瘤样息肉.随访一年,已复学.  相似文献   
1000.
1 临床病例 男性患者,73 岁,主因咳嗽、咯痰 1 年余,伴咯血痰 2 月于 1999 年 3 月 31 日入院。1 年前无诱因出现咳嗽,咯黄色粘痰,伴发热,无胸痛,抗炎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但胸片及胸部CT检查后诊断“左肺结核”,给予抗结核治疗半年无效。半年后复查胸片较前无变化。1999 年 1 月 24 日起患者出现咯痰带血,复查胸部 CT 提示原病灶增大。同年 3 月 8 日于北京市某医院痰查癌细胞、痰集菌、痰霉菌培养均阴性。复查胸部 CT 示:左肺上叶前段一软组织密度块影,有分叶,其内可见点状透亮区,与胸膜广基相接,纵隔内见数个小淋巴结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