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32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大师乡愁     
圣人在自己的故乡,常常被人误解,耶稣如此,孔子如此,被拣选的都是少数,所以,他们选择离开,走上了周游的苦途,等到载誉而回,魂梦安稳,已经不是那般华年。  相似文献   
42.
周贻谋 《家庭医药》2010,(11):28-28
相传春秋时代随国君主随侯,有一次外出狩猎时救了一条受了重伤的大蛇,后来大蛇衔着一颗夜明珠前来报答他。这颗夜明珠就被称为随侯珠,也叫随珠。其后随侯珠便成了珍贵珠宝的代称。这样珍贵的珠宝,如果在你手上,你会用它去击打千米之外的鸟雀吗?  相似文献   
43.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云:"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其中"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被视作中医季节养生的提纲圭臬,但对这八字的解读在内经研究中素有争议,其指导的季节养生方法也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44.
《内经·上古天真论》中,曾谈到上古真人、中古至人、圣人、贤人的不同养生法。有人认为,真人、至人、圣人、贤人,这是练功的不同层次,从贤人到圣人,显示功夫层次的不断提高。这是很大的误解。  相似文献   
45.
翁剑斌  陈鹏 《陕西中医》2012,33(5):615-616
<正>《内经》中对于生命的认识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多重的层次结构,不同的"生命"层次表述着不同的涵义。《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就有真人、圣人、贤人的论述。其中对真人、圣人、贤人境界和生命的论述各不相同。笔者通过对《内经》"生命"的层次进行探讨,试图从以下几个层面来揭示《内经》对"生命"丰富的内涵和多重的层次结构的认识。  相似文献   
46.
师说     
《东方养生》2012,(6):13-13
子日:"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日:"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论语·阳货》【释义】孔子说"由呀,你听说过六种品德和六种弊病了吗?"子路(站起来)回答说:"没有。"孔子说:"坐下,我告诉你。爱仁"  相似文献   
47.
荣建新 《北京中医药》2007,26(11):723-724
"治未病"是中医理论的精髓之一,它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未病先防"是在未病之前,做好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既病防变"是指若疾病已经发生,应该争取及早诊断、及早治疗,以防疾病的发展和传变."治未病"的思想首见于《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中阐述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相似文献   
48.
儿童青少年近视干预研究动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从1985年开展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以来,我国学生近视眼患病率(近视率)一直居高不下.2000年我国学生近视率[1]分别达到:小学20.2%,初中48.2%,高中71.3%,大学73.0%.个别省市如山东省学生近视率哽高,分别达到:小学30.6%,初中65.8%,高中84.9%,大学89.7%.需要指出的是,山于未经散瞳验光,视力健康监测得山的近视率可能偏高.循证眼科学的研究[3-7]表明:近视眼目前尚无治愈措施,是危害我国儿童青少年健康的最突出问题.作为中华文化开端的<易经>即强调"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预防为主"一直是我国卫生方针的核心内容.我国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即明确提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中医治未病思想对于近视眼防治具有特殊意义[8].对于儿童青少年近视应及早综合干预[9].  相似文献   
49.
《健康必读》2007,(11):34-34
误事古代秘书因酒误事者真不知有多少,三国的徐邈就是其中之一。曹操曾发布过禁酒令,尚书郎(秘书)徐邈却没有遵守。有一天他喝得烂醉,校事赵达前来询问事情,徐邈回答说:“中圣人。”曹操闻后大怒,要严肃处理他。度辽将军鲜于辅替他向曹操求情,说:“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邈性修慎,偶醉言耳。”曹操这才没有处分他。[第一段]  相似文献   
50.
《东方养生》2010,(5):44-47
他的画像被印在韩国的钱币上,作为文化的符号,韩国有专门的退溪学。韩国常以儒家的真正传承自居,因有退溪学派的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