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32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1.
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於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相似文献   
32.
有时读书,真是佩服古人的睿智和聪明。比如“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这句话.那简直叫绝了,流传了好几千年,到现在还有用——不,岂止有用。那就是真理.颠扑不破,光芒万丈,一句顶好几句、好几十句甚至好几百句。你若想再发明一句话来替代它,我劝你甭费劲了,你都找不出合适的词!然而你要是弄明白了,理解透了,哈,用去吧,百用百灵,让你能受用一辈子。真的,这话一点儿也不夸张。这种例证俯拾皆是,不用多想便可信手拈来,例如我们今天要谈的老慢支就是一个证明。对这个病,虽说医学在不断地进步,反正迄今为止,你要是得上了,任你吗样的“圣人”也难以根除。所以提早预防,不让它近身,才是最明智的选择,也因此越想“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这句话,越觉得真是“大哉至矣”,佩服得不得了!当然,这只是一种情况。另一种情况是:如果不幸染患,那也不必悲伤,不用绝望,因为我们还有二级预防,即有效地控制病情,使它减少复发的频率,经常保持与“好人”一样的状态.照样可以享受高质量的晚年生活,细想想,这似乎也属于“治未病”的范畴。那就更对啦,更让人信服啦!好,下面就让我们遵循古人“治未病”的遗训.一起来谈谈——  相似文献   
33.
中医怎样“治未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治未病”说,在现存最早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就已经被提出来了。《黄帝内经·素问》第一篇《四气调神大论》中“圣人不治巳病治未病,不治巳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的论述,开创了中医对这一领域的独特认识和精辟见解。[第一段]  相似文献   
34.
《内经》对真人、至人、圣人和贤人的寿命有超常的记载,结合道家经典综合分析,可以认为这主要是指的一种与自然、与“道”合一的精神状态,而非真正的寿限无穷。   相似文献   
35.
师说     
《东方养生》2012,(6):13-13
子日:"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日:"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论语·阳货》【释义】孔子说"由呀,你听说过六种品德和六种弊病了吗?"子路(站起来)回答说:"没有。"孔子说:"坐下,我告诉你。爱仁"  相似文献   
36.
翁剑斌  陈鹏 《陕西中医》2012,33(5):615-616
<正>《内经》中对于生命的认识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多重的层次结构,不同的"生命"层次表述着不同的涵义。《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就有真人、圣人、贤人的论述。其中对真人、圣人、贤人境界和生命的论述各不相同。笔者通过对《内经》"生命"的层次进行探讨,试图从以下几个层面来揭示《内经》对"生命"丰富的内涵和多重的层次结构的认识。  相似文献   
37.
师兄:用热药治寒病,用寒药治热症,以药之偏性,纠病之偏性,是中医治病的常法吧?师弟:对,这是中医的独特理论。师兄:可清代有一书生吴永言,身上发热,咽干舌燥,有时还咳出鲜血。虽然屡屡服用凉药,可停药又发,如此者三  相似文献   
38.
古籍之难读。中国的读书人早已吃尽苦头,《道德经》、《论语》、禅宗经典等圣人之书字字珠玑,一字一妙意,一语一禅机,都是道德的修养,是世间之学问。今年3月“北师大教授于丹PK徐晋如众博士”事件,更把大众的目光投射到怎样看待古籍经典上。习惯了白话文的现代人要学要读可谓苦上加苦。  相似文献   
39.
如何才能成为一个超凡脱俗的圣人?其实,我们任何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位圣人,圣人就是常人中能够安顿身心的人。佛家常说:"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宽容能够使人的心胸宽阔坦荡,而仇恨会使人永远陷于愤怒和狂暴的阴影里。如果一个人不能彻底改变常常仇视他人的弊病,就好像是戴着枷锁和脚镣攀登山峰,不仅不会取得成功,还会有掉入万丈深渊之虞。耶稣的话"爱你的敌人"这种境界,我们也许很难达到,但是,莎士比亚所说的"仇恨的怒火,将烧伤你自己"却是我们完全可以领会的。  相似文献   
40.
张金燕 《长寿》2005,(4):45
原文:“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