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871篇
  免费   2176篇
  国内免费   821篇
耳鼻咽喉   56篇
儿科学   145篇
妇产科学   145篇
基础医学   649篇
口腔科学   159篇
临床医学   3257篇
内科学   1351篇
皮肤病学   152篇
神经病学   363篇
特种医学   482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824篇
综合类   9794篇
预防医学   2193篇
眼科学   121篇
药学   5679篇
  49篇
中国医学   20012篇
肿瘤学   432篇
  2024年   359篇
  2023年   1129篇
  2022年   934篇
  2021年   1297篇
  2020年   1209篇
  2019年   1183篇
  2018年   548篇
  2017年   1082篇
  2016年   1160篇
  2015年   1332篇
  2014年   2331篇
  2013年   2099篇
  2012年   2529篇
  2011年   2646篇
  2010年   2254篇
  2009年   2083篇
  2008年   2139篇
  2007年   2006篇
  2006年   1933篇
  2005年   1960篇
  2004年   1682篇
  2003年   1776篇
  2002年   1474篇
  2001年   1420篇
  2000年   1023篇
  1999年   924篇
  1998年   852篇
  1997年   823篇
  1996年   835篇
  1995年   665篇
  1994年   519篇
  1993年   372篇
  1992年   304篇
  1991年   261篇
  1990年   223篇
  1989年   220篇
  1988年   78篇
  1987年   49篇
  1986年   46篇
  1985年   46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8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41.
目的:研究利膈散联合顺铂方案对食管癌患者效果及对炎性因子、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83例食管癌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以随机法将全部患者分为观察组(42例)与对照组(41例),对照组给予顺铂方案治疗,观察组给予利膈散联合顺铂方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对炎性因子、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的影响。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8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1.43%,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疗效更为优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有所提高,不良反应、炎性水平显著降低,组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膈散联合顺铂方案对食管癌疗效确切,且对食管癌炎性因子、生存质量和不良反应具有较好的改善程度,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2.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优化新生脉散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作用机制。[方法] 基于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BATMAN-TCM及UniProt数据库查询优化新生脉散方药物的主要活性成分与相应靶点,利用GeneCards数据库检索CHF相关靶点,通过OmicShare网站分析并结合Cytoscape-v3.6.0软件构建优化新生脉散方中药-化合物-靶点-疾病网络图,使用DAVID数据库对潜在靶点进行基因功能(GO)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根据类药性(DL)、口服吸收利用度(OB)、参数评分(Scorecutoff)筛选出与CHF相关的潜在化合物85种及靶点89个,其中,化合物有quercetin、luteolin、kaempferol等,靶点包括SCN5A、ADRB2、NOS2等。功能富集分析涉及生物过程、分子功能、细胞组分的GO条目共497个,主要参与调控细胞凋亡、增殖及缺氧、炎症反应等方面,KEGG通路富集得到139条,主要与缺氧诱导因子-1(HIF-1)、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等有关。[结论] 优化新生脉散方治疗CHF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优化新生脉散方治疗CHF的潜在复杂机制提供参考方向。  相似文献   
43.
目的观察升降散合贝母瓜蒌散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痰热闭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4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各47例。观察组予升降散合贝母瓜蒌散+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予阿奇霉素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记录患儿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沉降速率(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呼吸频率(RR)及血氧饱和度(SpO_2)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100.00%(47/47),优于对照组的95.74%(45/47)(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儿治疗2周后WBC、ESR、hsCRP、PCT及RR明显下降,SpO_2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治疗2周后ESR、hsCRP、PCT及SpO_2的改善更加明显,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升降散合贝母瓜蒌散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痰热闭肺证的疗效及安全性均较为可靠。  相似文献   
44.
目的消化性溃疡容易并发穿孔、出血和癌变等,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根除与质子泵抑制剂是治疗该疾病的常见方法,具有较高治愈率。本研究探究埃索美拉唑联合铋剂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01-01—2019-01-01郑州市金水区总医院收治的86例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组间基础资料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奥美拉唑联合铋剂四联疗法,观察组采取埃索美拉唑联合铋剂四联疗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ommercial rent planning,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胃动素(motilin,MTL)、胃泌素(gastrin,GAS)、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不良反应发生率及Hp感染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CRP水平分别为(7.70±1.36)和(11.25±2.33)mg/L,t=8.629,P<0.001;IL-6水平分别为(9.46±2.63)和(13.79±2.72)ng/L,t=7.505,P<0.001;TNF-α水平分别为(1.03±0.44)和(2.13±0.72)μg/L,t=8.548,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MTL水平为(205.73±24.15)ng/L,低于对照组的(264.06±25.32)ng/L,t=10.932,P<0.001;GAS水平为(86.54±8.43)ng/L,低于对照组的(106.74±0.98)ng/L,t=9.569,P<0.001;CCK水平为(8.87±0.78)pg/mL,高于对照组的(6.72±0.62)pg/mL,t=14.150,P<0.001。观察组Hp根除率为97.67%,高于对照组的81.40%,χ~2=4.468,P=0.014;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65%,低于对照组的20.93%,χ~2=5.108,P=0.024。结论埃索美拉唑联合铋剂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可有效缓解胃黏膜炎症,改善胃肠激素水平,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Hp根除率。  相似文献   
45.
46.
目的观察肛窦炎应用针刺配合肠炎散保留灌肠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就诊的72例肛窦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6)与对照组(n=36)。对照组给予肠炎散保留灌肠治疗,观察组为针刺配合肠炎散保留灌肠治疗,比较2组症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症状(放射痛、指诊症状及镜检症状)少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安全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肛窦炎患者,予以针刺配合肠炎散保留灌肠治疗效果确切,可减少临床症状,加快疾病转归,且治疗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四妙汤配合中药外敷对大隐静脉曲张伴静脉炎手术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大隐静脉曲张伴静脉炎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仅接受手术治疗,观察组除接受手术治疗外,同时采用四妙汤配合中药外敷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后,较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8. 3±2. 5) h,住院时间为(5. 4±1. 8) d,均短于对照组的(13. 5±3. 6) h和(8. 5±2. 6)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术后肿胀、皮色异常、疼痛、皮温升高以及索条状物的改善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四妙汤配合中药外敷可有效提升大隐静脉曲张伴静脉炎手术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机体康复,具备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8.
目的:观察四联法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分为两组各40例,治疗组用电针、刺络拔罐、火攻、外涂阿昔洛韦软膏四联法治疗,对照组静滴阿昔洛韦、外涂阿昔洛韦软膏。结果:愈显率治疗组97.5%、对照组7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联法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9.
目的分析临产孕妇血常规与凝血四项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2017年3月-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150例临产孕妇作为观察组,并将同时期收治的150例正常非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由同一组检验人员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血常规检测及凝血四项检测,分析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血常规检测结果及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血小板(218.47±9.45)×109/L,对照组血小板(221.14±8.74)×109/L,两组数据差异性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细胞计数(12.04±2.52)×109/L,红细胞计数(3.53±0.41)×109/L,血红蛋白(110.34±5.49)g/L,各项血常规检测结果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性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凝血活酶时间(23.46±3.04)s,纤维蛋白原(4.78±1.23)g/L,凝血酶原时间(9.52±1.32)s,凝血酶时间(9.04±0.82)s,四项检查结果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性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较正常非妊娠妇女,临产孕妇血液正处于高凝状态,经常会出现小细胞低色素贫血情况,对检测临产孕妇血常规与凝血四项具有重要意义,依据检测结果由临床医师给予针对性干预,及时纠正孕妇贫血情况,对母婴并发症进行预防,进一步保证母婴安全,具有推广意义与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0.
目的观察消瘀接骨散联合常规疗法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生活质量及核因子κB(NF-κB)通路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将60例R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研究组采用基础治疗联合消瘀接骨散外敷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关节症状(关节疼痛、肿胀、压痛和晨僵)、生活质量评分(生理、心理、社会和健康功能)、实验室指标[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4、IL-12、IL-17、NF-κB]、NF-κB通路相关指标[NF-κB激活剂1(Act1)、NF-κB抑制蛋白α(IκBα)、NF-κB]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显效率[60.00%(18/30)]明显高于对照组[33.33%(10/30),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研究组关节疼痛、肿胀、晨僵、生理、社会功能评分降低,且NF-κB、Act1 mRNA表达降低(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研究组治疗后关节肿胀、晨僵评分、NF-κB表达降低(P0.05)。结论消瘀接骨散通过抑制NF-κB通路过度活化,下调炎性细胞因子IL-17表达,改善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