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5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14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60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96篇
内科学   51篇
皮肤病学   17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72篇
综合类   488篇
预防医学   415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291篇
  4篇
中国医学   233篇
肿瘤学   40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153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探讨彩超引导下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哺乳期乳腺炎的的临床应用效果。2018年5月—2019年7月,手术治疗哺乳期乳腺脓肿形成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9例。研究组行彩超引导下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术,对照组行传统脓肿切开引流术,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切开瘢痕、复发率情况。结果显示,术后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复发。研究组术后6、24 h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瘢痕VSS评分和瘢痕长度小于对照组(均P<0.05)。结果表明,彩超引导下的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术对哺乳期乳腺脓肿治疗效果较好,创伤小,瘢痕少,疼痛轻和低复发率风险。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究哺乳期化脓性乳腺炎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情况以及对患者进行药敏试验后病原菌的耐药情况。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1月-2016年7月收治的处于哺乳期化脓性乳腺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所有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 120例患者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75株,检出率为62.5%,以金黄色葡萄球菌66株为主,占88.0%,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具有多药耐药菌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为24株,检出率为36.4%;药敏试验显示,分离出的66株金黄色葡萄球对于青霉素的耐药率最高,高达96.9%,对万古霉素及环丙沙星的耐药率最低,均为0;24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以及阿莫西林的耐药率最高,均为100.0%,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以及磺胺甲噁唑/甲氧芐啶的耐药率最低,均为0。结论化脓性乳腺炎患者感染病原菌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且存在一定比例的多药耐药菌,因此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53.
哺乳期内新生儿及婴儿的生长发育与母亲乳汁的数量和母乳质量密切相关.哺乳质量一直是产妇及其家庭最关心的事件之一.蛋白质、锌、铁、钙: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组织细胞、婴儿成长发育的主要成份,是机体的重要物质基础.母乳中的蛋白质含量关系着婴儿的胰岛素水平保持在比较理想的范围;可以帮助婴儿调控食物摄入和代谢.脂肪是提供机体能量的重要营养素,也是新生儿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54.
目的 研究目的是为了分析在治疗小儿重症肺炎中应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进行治疗的治疗方法与临床疗效结果, 并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与分析。 方法 研究时间在 2019 年 3 月至 2020 年 2 月,在此期间内从我院接受治疗的重症肺炎患儿群 体中抽选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总计有 106 例患儿得以顺利入选,我们将这 106 例患儿逐一按随机分组的方式进行分 组,各自分为 53 例 W 组与 53 例 V 组,W 组患儿一律接受传统治疗方案,V 组患儿在接受传统治疗方案过后,应用布地奈德雾 化吸入治疗,统计两组患儿最终的疗效结果,并对治疗指标进行统计与对比,总结本次研究。 结果 从最终治疗结果中可以显然 看到,W 组患儿疗效率为 79.25%(42/53),V 组患儿疗效率为 94.34%(50/53),在疗效率结果的组间对比中,差异明显且 P 值大 小为(P=0.0382),所以统计学意义具备成立条件;而在住院时间对比中,W 组患儿住院时间为(13.95±3.8)d,V 组患儿住院时间 为(8.8±2.1)d,从住院时间对比结果中可以显然看到组间差异,且 P 值大小为(P=0.0297),所以统计学意义具备相应的成立条 件;在症状改善时间对比中,W 组患儿症状改善时间为(7.2±2.3)d,V 组患儿症状改善时间为(3.8±1.9)d,其中的组间对比差异明 显,P 值大小为(P=0.0227),统计学意义具备相应的成立条件;最后在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对比中,W 组患儿平均为(8.0±1.6)d,V 组患儿平均为(5.4±0.9)d,组间对比中的差异明显,且 P 值大小为(P=0.0268),所以统计学意义具备成立条件。 结论 结合本文研 究结果可以显然看到,在治疗小儿重症肺炎中,应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开展治疗,可显著提升对患儿的治疗效果,该治疗方案具 有十分可靠的治疗价值,应得到推广。  相似文献   
55.
〔摘 要〕 目的:分析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应用病灶区段切除术与任意皮瓣转移成形术联合治疗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东莞市妇幼保健院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 月收治的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 40 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对照组和观 察组两组,各 20 例。对照组行病灶区段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在实施病灶区段切除术的同时联合任意皮瓣转移成形术治疗, 评估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 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哺乳期乳腺炎患者接受病灶区段切除术与任意皮瓣转移成形术联合治疗,临床疗效确切,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6.
目的了解我市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碘营养状况和碘盐作为补碘的主要途径能否满足特需人群碘营养需要,为今后科学防治碘缺乏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WS/T107-2006-尿中碘的砷铈催化分分光光度测定方法进行尿碘检测;采用GB/T13025.7-1999中直接滴定法进行盐碘检测。结果孕妇尿碘中位数为128μg/L,哺乳期妇女尿碘中位数为135μg/L,均未达到国家推荐标准(尿碘中位数≥150μg/L),孕妇尿碘<150μg/L人数占62.7%,哺乳期妇女<150μg/L人数占57.1%;白银市碘盐覆盖率为99.5%,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6.9%,达到国家监测标准(碘盐覆盖率>90%)。结论白银市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碘营养状况欠佳,仅食用碘盐不能满足特需人群碘营养需要。为保护每一位新生儿免受碘营养缺乏的危害,应加强特需人群特别是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碘营养状况监测;除食用碘盐外,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适度增加其他摄碘途径。  相似文献   
57.
李海霞 《海峡药学》2012,(11):93-94
目的观察哺乳期瘢痕子宫无痛人流的特点及护理干预措施,旨在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指导。方法收集120例哺乳期瘢痕子宫无痛人流的患者,依据随机的原则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观察组患者实施特定的护理干预措施,评价两组患者人流综合症发生率、焦虑、抑郁程度。结果观察组人流综合症发生率以及焦虑抑郁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哺乳期瘢痕子宫无痛人流的患者应加强观察及进行特定的护理干预,以提高无痛人流的安全性和患者的心理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58.
宫内节育器(IUD)是一种效果确切,操作简单、安全、经济、长效、可逆的节育方法.为了观察宫形Cu300IUD在哺乳期妇女中的临床效果,我院对1999-2002年期间,经阴道分娩42天后,剖宫产6个月后的健康妇女230例,采用内藏式放置器放置宫形Cu300IUD,随访一年,随访率99.9%,结果显示在使用12个月时累计妊娠率0.78%,脱落率0.89%,因出血取出率1.17%,无术后近期因出血取出者,继续使用率为97.22%.结论 宫形CU300IUD作为一种哺乳期避孕工具是安全、有效和可接受的.  相似文献   
59.
朱凌 《中外医疗》2015,(2):26-27
目的探究原发性乳头内陷合并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诊治状况。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于该院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合并乳头内陷)和对照组(无合并乳头内陷),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诊断及手术资料,比较术后复发病例分布差异。结果手术后实验组36例患者被治愈,有7例(16.28%)患者术后复发,而对照组治愈41例,仅有2例(4.65%)复发,实验组的复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2。结论准确的临床诊断及相应的手术治疗和乳头内陷矫正术,可以有效地治疗原发性乳头内陷合并非哺乳期乳腺炎。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成像与定量技术(virtual touch tissue imaging quantification,VTIQ)在非哺乳期乳腺炎与乳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非哺乳期乳腺炎病例,并随机选取同期51例乳腺癌病灶,对两者的临床表现、超声图像、VTIQ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非哺乳期乳腺炎和乳腺癌常规超声不易鉴别,但弹性剪切波速度模式图及剪切波速度(shear wave velocity,SWV)定量分析结果明显不同。非哺乳期乳腺炎病灶多表现为绿色图像,其中绿色19例,红色与黄红相间5例。乳腺癌病灶多表现为红色或黄红相间,其中红色与黄红相间45例,绿色6例,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病灶SWV_(max)、SWV_(mean)、SWV_(min)均大于非哺乳期乳腺炎病灶,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肿块周围正常组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OC曲线结果显示:SWV_(max)、SWV_(mean)、SWV_(min)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5、0.758、0.729。结论:常规超声联合VTIQ技术可提高非哺乳期乳腺炎与乳腺癌的鉴别诊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