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78篇
预防医学   30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177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8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61.
362.
在日常生活中,若遇到腹痛、便秘、呃逆等病症时,可根据中医经络学说原理,用自己的手指代替针灸,揉按一定的穴位来治疗,往往立竿见影。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病症及其揉按穴位,不妨一试。  相似文献   
363.
目的:探讨吴茱萸粉贴敷双侧内关穴(PC6)和合谷穴(L14)对血液病患者化疗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9年1月新疆兵团第九师医院诊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76例,根据随机方法把患者分为贴敷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8例。两组分别化疗的同时,对照组给予盐酸格拉司琼注射液治疗;贴敷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吴茱萸粉贴敷双侧内关穴和合谷穴治疗。观察与随访患者的预后。结果:贴敷组治疗期间的恶心呕吐情况好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物(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s,PTEN)含量高于治疗前(P <0.05),贴敷组高于对照组(P <0.05)。贴敷组治疗后的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等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所有患者随访到2021年3月1日,平均随访时间为(25.20±3.18)个月,贴敷组的平均生存时间高于对照组(P <0.05)。贴敷组仅1例出现轻度皮肤发红伴瘙痒,给予抗过敏治疗后好转,其余均未出现敷贴脱落、皮肤水泡等现象,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3%(1/38)。对照...  相似文献   
364.
目的:观察“气伤痛”理论指导下针刺合谷穴、太冲穴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7月上海市静安区中医医院收治的颈椎病患者11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行“气伤痛”理论指导下针刺合谷穴、太冲穴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P物质(substance p, SP)、血管阻力指数(resistant index, RI)、搏动指数(pulsitility index, PI)、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 PSV)及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有效率为94.64%,对照组有效率为82.14%,研究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症状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365.
目的 探寻合谷穴的实体解剖结构。方法 (1)检索读秀学术搜索、《中华医典》古籍数据库,查阅包含合谷穴定位的古籍,整理归纳古人对合谷穴定位的描述。(2)检索中国知网包含合谷穴的被引用量最高的前100篇文章,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经穴名称与定位》中关于合谷穴的描述,整理归纳今人对合谷穴的定位。(3)选取30名志愿者,对古今文献中合谷穴的不同体表定位点进行指尖按压,确定出现“穴感”位置。(4)选取10名志愿者,参考古籍与现代文献整理归纳的穴位定位,在虎口区多个部位与不同深度用毫针针刺穴位,确定针刺出现“穴感”时针尖所在的解剖位置。(5)选取新鲜成人上肢解剖标本10侧,根据指尖按压与针刺所确定的合谷穴位置进行显微解剖,探寻穴位的实体解剖结构。(6)选取10名志愿者,针刺合谷穴出现“穴感”时,用B超确认针尖所在位置。(7)选取10名志愿者,超声显像仪找到解剖所发现的合谷穴实体结构,B超引导下针刺验证合谷穴位置。结果 (1)古籍描述合谷穴位于第1、第2掌骨间。(2)现代文献描述合谷穴在第1掌骨、第2掌骨之间,约平第2掌骨桡侧的中段。(3)指尖按压出现“穴感”位置在第1掌骨尺侧缘和第2掌骨的...  相似文献   
366.
摘 要目的:研究针刺内关穴、合谷穴预防剖宫产术中恶心呕吐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择晋江市第二医院在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期间接受剖宫产手术的产妇 60 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0 例。对照组产 妇接受常规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产妇在常规腰硬联合麻醉上,采用针刺内关穴、合谷穴的方式进行干预。比较两组产妇 术中恶心呕吐事件发生情况、临床指标、舒适度评分。 结果:观察组产妇恶心呕吐等级分布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 意义(Z = 5.232,P < 0.05)。观察组产妇剖宫产手术操作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 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产妇的舒适度评分为(90.18 ± 4.34)分,高于对照组的(73.56 ± 6.16)分,差异具有统 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剖宫产产妇采用针刺内关穴、合谷穴的方式,可以有效预防术中恶心呕吐情况发生,缩短 手术操作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