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8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9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34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22篇
内科学   102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03篇
特种医学   61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303篇
预防医学   51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135篇
  2篇
中国医学   40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91.
目的探讨产后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的CT表现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产后PRES患者的临床及CT学资料。全部CT检查,其中8例行增强扫描。结果 PRES在产后2~28d出现,发生于两侧额顶叶及两侧枕叶4例,左侧额顶叶4例,双侧顶叶后部8例,CT表现为脑白质区低密度改变为主,8例病灶邻近矢状窦旁出血及病灶内散在出血,随访病灶范围、数目减少、消失;8例增强扫描,病灶未见强化。结论产后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的临床和CT学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早期做出诊断一般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2.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PRES)是一种经常被临床医师忽视和被误诊为脑梗死的综合征,临床特点为头痛、谵妄、抽搐和视力减退,伴有大脑双侧皮质和皮质下水肿的影像学改变(过去常诊断为脑梗死),在血压得到控制后症状可以发生戏剧性的缓解.1996年首次由Hinchey等提出[1].本院曾遇PRES患者2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3.
韩丹 《中国医药指南》2012,(35):231-232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RPLS)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观察30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病因有高血压脑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肝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肾病综合征,肺癌化疗。临床表现头痛,癫痫及视觉障碍表现最多见。头颅MRI表现双侧大脑后部白质T1WI呈低或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DWI等或稍高信号。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明显好转。结论 RPLS病因复杂,机制不明,有可逆性,脑后部白质易受损,及时的诊断与治疗是决定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究分析子痫并发可逆性后部脑白质综合征。方法对16例子痫并发可逆性后部脑白质综合征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经过CT检查,有5例CT检查未见异常,转为MRI检查。CT检查有11例患者出现单侧或双侧枕叶低密度阴影,2例有小脑低密度,3例有顶叶,6例脑白质水肿;通过MRI检查的5例患者显示双侧枕叶、顶叶、额叶、小脑长T1、T2高信号。对RPLS患者进行积极解除痉挛、脱水降压等治疗后,15例治疗后临床症状于7~12d消失,1例死亡,死亡病例为产前子痫患者,死于颅内出血。结论 RPLS常继发于子痫,产妇血压升高、出现抽搐症状时,应当考虑可能有RPLS发生的可能,为此临床上应提高产科医师对子痫并发可逆性后部脑白质综合征的认识和诊断能力,提高围生期保健质量,改善子痫并发RPLS的临床症状,将危险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妊娠相关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妊娠相关RPLS病人的病因、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 9例RPLS病人中7例并发子痫-子痫前期,2例孕产期正常而分别在产后3、4d突然发病。主要表现为头痛、抽搐、视力障碍、意识障碍。9例发病时均有血压升高及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升高。其影像学特征性改变为异常的对称性的枕顶叶病灶,MRI检查T1WI为低信号,T2WI及Flair像为高信号。经及时有效治疗后完全恢复,未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结论 RPLS可发生在孕产期,临床特点为头痛、抽搐、视力障碍、意识障碍等,影像学特征主要为大脑后部白质对称性T1WI低信号、T2WI及Flair高信号,及时诊治病情可逆。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探讨孕产妇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的CT及MRI诊断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出现头痛、呕吐、视物障碍等先兆子痫及子痫症状且并发RPLS的孕产妇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RPLS病灶CT表现为稍低密度影,MR表现为T1WI等或稍低、T2WI高、FLAIR高信号,病灶主要分布于双侧大脑后部皮质下脑白质.10例累及两侧大脑半球(其中枕叶受累8例,顶叶受累8例,额叶受累6例,颞叶受累4例,另有2例累及两侧基底节区),1例仅累及左侧顶枕叶.MRV成像的5例患者中均没有观察到明显静脉血栓征象.MR显示病灶较CT更清楚,尤其是FLAIR序列.患者经治疗后症状均有明显好转、甚至消失,8例复查后发现病变范围明显缩小、消失.结论 孕产妇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有较特征的影像学改变,认识这些特点并正确诊断对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7.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RPLS)是一种在临床和影像学上有突出特点的少见疾病,近年来逐渐被广泛认识。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disease,CTD)合并RPLS是一种罕见的急症,与其他常见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鉴别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国外已有多篇相关报道,但此类报道在国  相似文献   
98.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临床及影像学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RPES)的临床特征和MRI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22例经临床诊断RPES的临床表现、MRI资料.结果 大多有血压升高,神经症状有头痛、癫痫发作、精神症状、视觉障碍等;MRI病灶主要对称分布于枕叶及顶叶后部,主要累及皮质或皮质下白质,对症治疗后复查MRI病灶基本消失.结论 RPES是一种可逆性后部脑灰白质受累为主要特征的一个临床神经影像综合征.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临床和影像学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RPLS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继发于高血压2例,子痫2例,产褥期子痫1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肺性脑病1例,颅咽管瘤1例.临床表现:6例出现头晕,4例出现癫NFDCC发作,3例出现头痛, 2例出现视物模糊,恶心、呕吐、精神异常、脑疝、左侧轻偏瘫各1例.6例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影像学检查颅脑CT检查 1例脑干低密度影,4例出现枕叶低密度影(其中2例广泛脑白质水肿),1例未发现异常.7例颅脑MRI检查(T1、T2、FLAIR),6例均有枕叶受累,3例同时累及额颞叶,1例累及脑干和小脑,1例累及尾状核头和丘脑,在脑叶呈脑回样,在其他部位呈斑片样异常信号;T1WI呈略低或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FLAIR像显示皮质和皮质下白质明显高信号.结论 头晕、头痛、视觉障碍和癫NFDCC发作是RPLS主要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主要为大脑后部白质对称性长T1 、长T2 信号.  相似文献   
100.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常见并发症之一,病因主要是预处理方案中大剂量放化疗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另外与感染、抗感染治疗和移植后排斥反应有关。发病机制是脑血管自动调节障碍与内皮损伤、交感神经分布差异与高血压脑血管痉挛。临床表现多以抽搐为首发,多有视力下降、血压增高、头痛、意识和精神行为改变。 全身症状可有代谢紊乱、低镁血症、低胆固醇血症、肾功能衰竭。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一个重要特点是其临床和影像学的可逆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仅少数患者在数周内痊愈,长时间抽搐、伴缺血性改变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