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310篇
  免费   1449篇
  国内免费   657篇
耳鼻咽喉   292篇
儿科学   53篇
妇产科学   39篇
基础医学   747篇
口腔科学   11657篇
临床医学   5017篇
内科学   861篇
皮肤病学   225篇
神经病学   88篇
特种医学   66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8篇
外科学   1164篇
综合类   10356篇
预防医学   3662篇
眼科学   51篇
药学   4569篇
  83篇
中国医学   2209篇
肿瘤学   665篇
  2024年   309篇
  2023年   899篇
  2022年   824篇
  2021年   1036篇
  2020年   1239篇
  2019年   973篇
  2018年   503篇
  2017年   822篇
  2016年   1052篇
  2015年   1228篇
  2014年   2202篇
  2013年   2138篇
  2012年   2525篇
  2011年   2770篇
  2010年   2382篇
  2009年   2542篇
  2008年   2659篇
  2007年   2195篇
  2006年   2142篇
  2005年   2074篇
  2004年   1654篇
  2003年   1535篇
  2002年   1164篇
  2001年   976篇
  2000年   679篇
  1999年   532篇
  1998年   502篇
  1997年   517篇
  1996年   520篇
  1995年   481篇
  1994年   342篇
  1993年   224篇
  1992年   211篇
  1991年   135篇
  1990年   143篇
  1989年   193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991.
在正畸临床中,常见由于唇腭裂发育畸形等原因造成的牙槽骨局部缺损,或长期牙缺失等情况造成的牙槽嵴吸收变窄变平等,使正畸治疗难以实施。  相似文献   
992.
<正>《口腔颌面外科杂志》是我国口腔颌面外科领域最早的一本专业性学术期刊。由教育部主管,同济大学主办。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 31-1671/R,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 1005-4979。  相似文献   
993.
韦舜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1):1513-1515
目的:探讨了舒芬太尼或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口腔颌面外科手术血流动力学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我院于2006年1月~2011年1月共收治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240例,按照随机分组法随机分为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S组)和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F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不同时期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心率(HR)、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和血糖(Glu)的变化。结果:与T0时比较,两组患者T1、T2、T3和T4时DBP、SBP、HR、NE、Cor和Glu均有一定程度的升高,而F组变化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F组T1、T2、T3和T4时DBP、SBP、HR、NE、Cor和Glu均较S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符合丙泊酚用于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时血液动力学较为稳定,机体应激反应弱,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探讨微创技术在口腔颌面血管畸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0年8月~2013年4月收治的口腔颌面血管畸形患者90例,随机分为Ⅰ组30例,Ⅱ组30例,Ⅲ组30例,Ⅰ组以CDU引导行PYM注射微创治疗,Ⅱ组以DSA介导行SAE微创治疗,Ⅲ组为SAE与PYM行联合微创治疗,比较3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Ⅲ组的总有效率为90.0%,分别高于Ⅰ、Ⅱ组的70.0%和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SAE与PYM行联合微创技术治疗口腔颌面血管畸形,安全有效,治疗程度简单,能有效降低组织创伤,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99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8):1565-1566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2月于本科室有人工气道的住院患者100例,根据护理干预措施不同,分为改良组和常规组,各5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的口腔护理,改良组给予改良式口腔护理,采用数字评定量表对护士劳累程度进行评价,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口腔护理后发生呛咳、口臭、炎症或溃疡例数及护士劳累程度、材料费用情况。改良组患者呛咳、口腔炎症或溃疡、口臭的发生率、材料费用及护士劳累程度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冲吸式口腔护理应用于神经外科人工气道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口腔舒适度,降低护士劳累程度及材料费用,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96.
俞莹 《当代医学》2013,(17):131-132
目的研究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入仓时和移植极期即开始口腔护理患者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方法选定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在入仓及移植极期开始进行口腔护理,每天进行口腔评分。结果试验组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和口腔评估的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1.722和1.173)。结论口腔黏膜炎是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大剂量化疗中常见的并发症,需要加以重视。入仓时即开始进行口腔护理比在患者移植极期才开始进行口腔护理对于预防口腔黏膜炎的发生更有效。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对头颈部肿瘤放疗后重度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治疗作用及对唾液腺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9年10月在鄂东医疗集团市中心医院完成根治性放疗且发生重度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116例头颈部肿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康复新液含服,10 ml/次,3次/d;对照组给予复方氯己定含漱液10~20 ml含漱,2次/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7天、治疗后第14天测量两组患者唾液流率、口腔p H值,应用ELISA法检测唾液淀粉酶及表皮生长因子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口腔黏膜愈合时间及口腔真菌感染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唾液流率及口腔p H值均呈升高趋势(P<0.01);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唾液流率及口腔p H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同期,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AMS和EGF水平均呈升高趋势(P<0.01);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AMS和EG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同期水平(P<0.01)。治疗后治疗组口腔黏膜愈合时间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67,P<0.01)。治疗第7天,治疗组有7例发生口腔真菌感染,对照组有16例发生口腔真菌感染,治疗组口腔真菌感染发生率为12.07%,对照为27.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3,P<0.05)。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66%(52/5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97%(40/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65,P=0.006)。结论康复新液能提高对重度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治疗疗效,促进损伤黏膜的愈合,降低口腔真菌感染的发生率,其机制可能与促进唾液淀粉酶及表皮生长因子的分泌,提高唾液流率及口腔p H值有关。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氧化亚氮-氧气混合吸入对老年口腔镇静效果及其对口腔黏膜上皮细胞DNA损伤和糖酵解影响。方法拟行口腔颌面诊治的老年患者792例,随机分为氧化亚氮组392例和单纯局麻组400例。术前和术中记录患者心率和血氧饱和度;使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和Ramsay法评估患者的疼痛和镇静情况。术中取牙龈黏膜,体外常规培养口腔黏膜上皮细胞,Western印迹法和细胞免疫荧光检测氧化亚氮-氧气处理不同时间细胞中γH2AX蛋白表达情况;RT-PCR检测细胞糖酵解酶基因(GLUT1、GLUT3、HK2、PK-M2)表达情况。结果单纯局麻组心率动幅较大,112例心率波动超出正常范围;氧化亚氮组术前和术中心率均在正常范围内;术中氧化亚氮组血氧饱和度高于术前和单纯局麻组(P<0.05)。氧化亚氮组术中VAS低于单纯局麻组,镇静评分高于单纯局麻组(P<0.05)。氧化亚氮-氧气处理口腔黏膜上皮细胞0.5 h后γH2AX蛋白表达明显上调,1 h达到高峰,之后逐渐降低;细胞免疫荧光检测γH2AX蛋白表达情况显示,处理2 h时荧光强度高于处理前,说明氧化亚氮-氧气诱导γH2AX表达上调,诱导细胞DNA损伤。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糖酵解基因经氧化亚氮-氧气处理后表达均上调,其中GLUT1和GLUT3基因明显上调,2 h后达到高峰,之后下降。结论氧化亚氮-氧气混合吸入配合局麻对老年口腔颌面手术患者具有较好的镇静镇痛效果;但氧化亚氮会诱导口腔黏膜上皮细胞DNA损伤,促进糖酵解,易引发术后口腔疾病,应加以预防。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口腔粘接固定修复中常见的临床问题及对策。方法:选取了2012年2月-2013年5月到我院接受口腔粘接固定修复的患者154例,对修复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如牙齿敏感、技术敏感性以及修复体边缘着色、继发龋等)进行总结分析,在了解具体特征及原因后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结果:实施口腔修复过程中出现术后牙齿敏感6例,技术敏感性7例,修复体边缘着色4例,继发龋9例,在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后均得以解决,顺利出院。结论:在口腔粘接固定修复过程中,因为操作不当或患者自身原因而出现修复障碍,对此需加强研究分析,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1000.
《临床医学工程》2017,(6):857-858
目的探讨口腔护理行为对慢性牙周炎种植义齿修复后种植体周围炎的预防效果。方法将124例慢性牙周炎行种植义齿修复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口腔护理行为管理。结果研究组的种植体m PLI、PD、m SBI、种植体周围炎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刷牙次数、刷牙时间、漱口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腔护理行为对慢性牙周炎种植义齿修复后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可提高种植修复的成功率,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