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7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52篇
预防医学   50篇
药学   38篇
中国医学   12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4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青春痘是青春期常见的皮肤病,多见于青年男女,也可发生在一些素体阳热偏盛的中老年人身上。青春痘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饮食不当、排便不畅、睡眠不佳、精神紧张,甚至女性经血不调都可引起青春痘的发作。本病一年四季皆可发生,尤其在春夏两季,高温湿热的环境大大刺激了皮脂腺的分泌,也助长了角质增生的速度,  相似文献   
102.
血透患者需控制液体的摄入,然而,中药治疗口渴多以汤剂为主,因此,患者普遍希望能接受更加理想的治疗方法。耳穴源于中医学,又融合了现代解剖学、生理学知识。耳穴是机体信息的反应点和控制点,耳穴贴压刺激相应穴位,阻断了原有的病理性传入冲动,代之以正常的生理调节,从而使病患减轻或消失。对耳穴贴压法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30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103.
分析与讨论一、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 1.临床表现多不典型 "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及体重减少是糖尿病的典型临床表现,占中青年患者的85%以上.但是老年糖尿病人仅占20%~40%,且程度轻微,常被忽视.其原因有:①老年人口渴中枢不如年轻人敏感,不容易出现口渴多饮;②老年人常伴有肾动脉硬化、肾脏老化、肾小球滤过率减低,而使老年人肾糖阈较年轻人高,血糖轻度增高时不出现明显的多饮、多尿症状.  相似文献   
104.
口渴是多种疾病过程中所共见的症状,对鉴别诊断及辨证论治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张仲景在其所著《伤寒杂病论》中对其论述颇为深广,辨病机、审病因、分病性、定病位,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灵活运用各种治疗方法,为临床辨证施治树立了典范,现将其辨治口渴归纳为30法...  相似文献   
105.
方虹 《中医药学刊》2006,24(3):512-513
口渴是温病常见症之一,也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之一,温病学对口渴症的辩证治疗对消渴病的论治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6.
吕斌 《现代养生》2004,(11):6-6
张大伯是一位Ⅱ型糖尿病患者,患病已有5年。平时张大伯严格遵照医嘱坚持控制饮食和适当运动,每天服3片二甲双胍,病情基本稳定,无不适感。因此,张大伯十分得意,认为自己颇为幸运。一周前,张大伯因着凉而发烧,出现咳嗽、口渴、多尿等症状,体重一下子下降了,张大伯自认为是感冒受凉,小事一桩,压根儿没有在意。由于胃口不佳,不思饮食,张大伯便自作主张地停用了降糖药。谁知这样一来,张大伯竟卧床不起,进而  相似文献   
107.
浅析《伤寒论》中辨渴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渴一症在临床病证的辨治中具有重要意义,《伤寒论》中描述口渴的条文很多。辨渴可以分析病证的类型、性质、病位之所在,可以推测病变是否传变,疾病的预后如何,以及确立治疗时机,分析疗效等。  相似文献   
108.
黄芳  赵映前 《光明中医》2009,24(7):1224-1225
口渴一症是临床常见的症状,它反映着人体内的寒热变化、阴阳盛衰及经气的输布功能,因此口渴的辨证对临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伤寒论>中对口渴的辨治,来体现和学习仲景辨证论治的精神.  相似文献   
109.
何美珊 《健康天地》2009,(10):90-91
<正>燥,为秋季的主气,其气清肃,其性干燥,容易耗人津液。刚经受过酷暑"折磨"的体质,初秋又遭秋燥的夹击,于是我们常会出现口干舌燥、嘴唇干裂出血、皮肤干涩、咽干口渴、音哑便秘等阴虚火旺的症状。有的人还会出现燥咳症状,如干咳少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