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1.
慢性尿酸性肾病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臧力学 《中国中医药科技》2006,13(2):136-136,F0003
慢性尿酸性肾病又称痛风性肾病,是因血尿酸增高引起肾脏损害的一种综合征。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有了较大的改善,其发病率亦日益增多[1],中老年男性患者发病率较高[2]。尿酸性肾病可归属于中医学“痹证”、“历节”、“血尿”、“淋证”、“腰痛”、“水肿”、“关格”、“虚劳”等范畴[3]。本文试就中医药对慢性尿酸性肾病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1.1脾肾亏虚韩洪等[2]认为慢性尿酸性肾病多由脾肾亏虚,湿瘀内阻所致。主要表现腰酸、乏力、轻度浮肿、夜尿增多等。病因为湿热内蕴日久,伤及脾肾导致脾肾功能失常,又因湿…  相似文献   
32.
王济华  李松伟 《陕西中医》2006,27(3):381-383
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与中医古籍所记载的“历节”、“顽痹”、“骨痹”等相似,其致残率高,属难治性疾病。临床通过对大量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对该病的治疗有了较深的认识,略迷已见,供同道参考。1明确病机,辨证组方类风湿关节炎以气血不足,肝肾亏损,风寒湿邪痹阻脉络,流注关节为基本病机,该病发展过程中病情变化多端,多种病理因素常相兼致病,寒热之间亦有兼夹、消长、转化,加之临床上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慢作用抗风湿药及免疫抑制剂的运用,证候往往错综复杂,临床上常见证型有:寒湿痹阻证、湿热蕴结证、寒热错杂证、肝肾不足、…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总结使用虫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要旨。[方法] 通过查阅并梳理虫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文献资料,整理出相关理论基础、临床使用关键点及使用注意事项,并列举医案一则予以佐证。 [结果] 类风湿关节炎病机复杂,属于中医痹病范畴,且痹病必挟瘀,瘀既是主要的发病因素,又作为主要的病理因素贯穿于疾病始终。虫类药长于治风,有搜风通络、解毒止痛之功,其效宏力专,可用于治疗痹病、历节。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时,无论病程新久,皆可使用虫类药,同时要注意抓住主症,随证加减,但使用虫类药时在煎服法和用量上都有注意事项,尤其要注意长期应用的不良反应或使用虫类药过敏等问题。所举医案患者有10余年类风湿关节炎病史,素体阳虚,又感受寒邪,出现关节疼痛加剧,治以温经通络、蠲痹止痛。根据痹病必挟瘀的原则,处方中用水蛭搜剔络邪、活血祛瘀、推陈致新,同用温经通络等药物,取得较好疗效。[结论] 临床上使用虫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抓住主症辨证使用,并掌握注意事项,可增加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4.
类风湿关节炎病因病机复杂,复杂性、多变性及多因素发病机制不利于治疗和预后。中医药病因病机、分期治疗、辨证论治及内服外用等多种诊疗手段,可有效缓解病情,早期治疗,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5.
36.
王某,男性,30岁,干部,2007年6月9日初诊。患者主因左足大趾,足背肿痛1个月就诊。患者于3年前一次饮酒后,突然发生足背、大指肿痛,难以入睡,局部灼热肿痛,曾在医院就医诊断为痛风,服用秋水仙碱,1周后疼痛缓解。以后每遇患者频频饮酒后进食膏粱厚味发作。查血尿酸波动在360-680 umol/L之间。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健脾化湿解毒方法治疗缓解期痛风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71例缓解期痛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观察组40例,分别采用口服别嘌呤醇和运用中医健脾化湿的方法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炎性因子的水平。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炎性因子均有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在尿酸、IL-2、IL-6等指标上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化湿解毒方法能够显著降低缓解期痛风患者炎性因子的水平,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38.
目的:总结杨景锋教授运用经方治疗风水、历节、瘰疠病的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分析临床病案,并查阅相关文献,总结杨师经验。结果:杨师用仲景之法而不因循守旧,灵活应用,见证知机,故临床疗效甚佳。结论:杨师运用经方治疗杂病的经验对从事临床工作者启迪良多,足资效法。  相似文献   
39.
邵建军 《光明中医》2011,26(4):793-794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关节和关节周围组织非化脓性炎症为主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我们运用辨证论治加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RA27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从肝脾失调论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文献法,查阅系统研究古代医家对类似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痹证"历节"痛风"等从肝脾失调论治文献。[结果]历代医家对肝脾失调与RA关系的论述较为散在、粗略,作为"从肝脾失调来论治类风湿"的依据还不够充分。[结论]"肝脾失调、内生风湿"是RA发病的重要基础也影响疾病的变化、转归及其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