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1篇
耳鼻咽喉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8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50篇
预防医学   8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78篇
中国医学   47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71.
王莉娅  陆曙 《陕西中医》2006,27(5):617-618
"肝为语"语出《素问·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1,2],其所论"五气所病"是:"心为噫,肺为咳,肝为语,脾为吞,肾为欠、为嚏,胃为气逆、为哕、为恐,大肠、小肠为泄,下焦溢为水,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胆为怒,是谓五病."就五气所病而言,历代医家对于"肝为语"的认识较多,著名的有:高世《素问直解》注:"语,多言也."姚止庵《素问节解》注:"语者,所以畅中之郁也,肝喜畅而恶郁,故为语以宣畅气机之郁."  相似文献   
72.
罗霞 《新疆中医药》2006,24(6):11-12
“冬病在阴,夏病在阳,春病在阴,秋病在阳”一语,出自《素问·金匮真言论》,历代医家对此多随文训释,特别是“病在阴”“病在阳”中“阴”与“阳”的释义颇不一致。大要又有二说,一说以四时之阴阳属性,分别释为湿、风、寒、暑四时(如隋·杨上善等)。此说似可从,但如联系本论上下文而深究其义理,则有文义不和之嫌。本身原文是承上文“欲知阴中之阳,阳中之阴”之句,以阐述四时阴阳消长与人体阴阳变化的关系,强调四时五脏阴阳的整体观。故杨氏之说可谓答非所问。另一说将“冬病在阴,夏病在阳”之阴阳,以脏腑的属性予以解释,所谓“冬病在肾,夏病…  相似文献   
73.
中风是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有口眼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对于本病病因的认识,历代医家颇不一致,各执其说,亦各有所宗。仅就笔者管见,略陈于后。一、病因笔者认为,中风之证,有内虚自病者,有因虚而邪乘者,亦偶有风邪外中者,相比之下,则内虚自病者多,而外邪侵袭者少。此病乃本虚标实之证,无论风、火、痰、气等证因百端,总不越一“虚”字。所谓“虚”乃肾之精气虚。肾水不足,肝木失养,致肝阳偏亢,阳升风动,势必上扰清空,而致昏仆眩冒,即所谓内风是也。所谓实是指痰、火、风、气而言。则以肝气横逆而犯睥,饮食不节而伤脾,致脾湿不运  相似文献   
74.
欧阳卫权 《新中医》2008,40(5):91-92
附子是一味重要的温阳药,性味辛甘、大热,有毒,人心、脾、肾经,具有回阳救逆、助阳补火、散寒除湿止痛等功效.历代医家善用附子者首推张仲景, <伤寒论>112方中用附子达20方之多,应用范围甚广,如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白通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真武汤、桂枝附子汤等,至今仍为临床所常用.  相似文献   
75.
仲景药物剂量问题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文章列举近年来相关论述,结合文献,从煎服方法、配伍方法、护理方法等方面分析,认为柯雪帆氏论证的仲景时代的一两折合现代15.625g,符合当时时代背景,安全有效,对继承、创新仲景学说及现代临床用药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6.
窦新生 《中医杂志》2007,48(10):954-955
“壮火”一词,出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历代医家、辞典、医学院校统编教材都把它解释为“伤人正气的纯阳药食,伤人元气的病理之火”,却把与其同出一处、相提并论的“少火”一词解释为“人身的生理之火”。笔者认为,以往对壮火的解释是错误的,壮火与少火同为人身的生理之火,壮火由少火生成并补充,二火是人体内专门负责完成对饮食物消化、吸收、布输、排泄整个“气化”生理过程的一组功能物。1“壮火”、“少火”的命名由于没有为二火命名的直接证据,所以采用类推的方法探求其命名依据。“火”与“水”对仗,《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这样为水…  相似文献   
77.
习《古今医案按》心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今医案按》由清代医家俞震纂辑,共十卷,系选辑历代名医之医案成书。其选案精当,取材严谨,上自仓公,下至叶桂,凡医家60余位,载案1060余则。该书按证列目,辩证详明、论治卓越、后附俞氏精心评语,论析切当,足以示范者,深得后人推崇,是一部很有影响之医案著作。下面就《古今医案按》记载的验案,浅述有关“汗之变法”、“心身同治”的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78.
经方是指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后世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二书)所记载之方剂,乃是相对于宋、元以后所出现的时方而言.由于经方具有用药精当、效专力宏的特点,辨证得当,收效往往立竿见影,故为历代医家所推崇.导师王新陆教授从事临床30多年,擅长经方治病,屡获佳效.  相似文献   
79.
中医古籍浩如烟海,有资料统计已在1万种以上,于医理医术无所不包,无所不盖;而历代名医更是人才辈出,仅据清代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医术名流列传》中所载名医就有1300余人。我们要发展中医,首先就必须去研究中医,这又不可避免地要求我们去涉猎历代名医的著作,了解各个学派的学术思想与成就,因为名医是时代的精华,代表了中医学术“在某个时代”所达到的高度,不仔细研究他们的学术观点和总结临床经验,就不能掌握中医的精髓,中医理论与临床也就无法提高。正如唐代王冰所云:“欲升岱岳,非径奚为;欲诣扶桑,无舟…  相似文献   
80.
聂涛 《肇庆医学》2010,(2):10-12
心下痞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症状,历代医家都重视心下痞的辨证论治,有不同痞证分类的观点。在学习《伤寒学》相关条文和翻阅一些书籍、杂志后,我对痞证有了不同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