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10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22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2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目的:探讨育龄期女性在月经周期不同时期的临床特征(乳腺胀痛症状、结构变化、激素水平、影像学改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5名月经规律,无乳腺疾患的育龄期女性,分别于月经周期第6~14天(卵泡期)、第15~28天(黄体期),记录乳腺胀疼情况、测血清雌二醇(E2),孕酮(P)水平,乳腺超声及MRI检查,测量乳腺腺体厚度、导管宽度、腺体结构变化及弥散系数(ADC)值。结果:黄体期的E2、P、LH激素水平和ADC值均高于卵泡期(P<0.05~P<0.01);而黄体期的导管宽度值显著低于卵泡期(P<0.01);且黄体期和卵泡期的ADC值和E2、P水平呈显著相关;卵泡期,乳腺结构变化和乳房有胀痛女性E2水平较乳腺结构未变化和乳房无胀痛感女性降低,而P水平则明显升高(P<0.05~P<0.01);黄体期,乳腺结构变化女性P水平显著高于乳腺结构未变化女性(P<0.01),乳房有胀痛感女性E2和P水平均高于乳房无胀痛感女性(P<0.05~P<0.01)。结论:E2、P水平随着月经周期的不同时期改变,妇女的乳腺结构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乳腺胀痛症状与E2、P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ADC值与月经周期不同时期的E2、P水平亦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3.
目的观察滋肾养血汤治疗卵泡期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1992年2月-2002年2月,确诊为卵泡期出血患者共85例,采用滋肾养血汤治疗,8天为1疗程,连用3个月经周期。结果:总有效率为96.8%,出血停止,持续时间缩短1—2天,头晕乏力,心悸气短,腰酸腿软等症状明显改善。结论:滋肾养血汤对卵泡期出血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卵泡期出血(又称经后不净),是指在正常月经后,仍有少量持续性出血数天,甚至长达一周以上,血色呈棕褐色。本病临床常见,我们10年间用自拟滋肾养血汤治疗本病效果良好,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4.
桂枝茯苓胶囊择期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最佳服药时期.方法:采用桂枝茯苓胶囊分别于黄体期及卵泡期服用,并与桂枝茯苓胶囊全程服用为对照,观察患者瘤体大小、临床症状.结果:桂枝茯苓胶囊均能缩小患者瘤体,减轻症状,全程组较另2组疗效明显(P<0.05).结论:桂枝茯芩胶囊能有效治疗子宫肌瘤,以全程服药疗效为最佳.  相似文献   
65.
为了研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nRHA)的体外受精(IVF)周期中,超排卵刺激对排卵前子宫内膜的组织结构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的影响,选择11例进入IVF周期的不育妇女,纳入标准为39岁以下,有正常月经周期,基础卵泡刺激素(FSH)〈10IU/L,输卵管因素或男性因素不育,有3次以上IVF失败史的妇女。研究采用交叉对照研究方法,患者分别在自然周期黄体生成激素(LH)蜂日和IVF周期hCG注射日进行子宫内膜活检。  相似文献   
66.
卵巢储备功能的评价在辅助生殖技术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抗苗勒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属于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成员,在女性主要由窦前和小窦状卵泡颗粒细胞表达,并在接下来发育至成熟卵泡或闭锁的阶段逐渐减少,可通过抑制颗粒细胞芳香化酶活性、减少黄体生成激素(LH)受体数目等途径调节卵泡生长发育,研究目的旨在比较AMH和目前常用的一些指标对评价卵巢储备功能的意义。选择50例首次行体外受精(IVF)/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女性(24~39岁),月经周期第3天留取血标本待测定,进入周期后采取长方案,亮丙瑞林降调节后给予重…  相似文献   
67.
控制性促排卵的关键在于抑制早发黄体生成激素峰(LH峰)对卵泡发育的负面影响。传统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动剂或拮抗剂方案存在高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高成本及使用不方便等缺点。2015年匡延平教授首次提出了卵泡期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progestin primed ovarian stimulation,PPOS)方案,该方案利用口服外源性孕激素抑制LH峰联合人绝经期尿促性腺激素(hMG)促排卵,已被证实在各种卵巢反应的人群中均能有效抑制早发LH峰,获得高质量的胚胎及满意的临床结局。目前临床应用于PPOS方案的孕酮类药物有醋酸甲羟孕酮、安琪坦及地屈孕酮。作为一种新兴的促排卵方案,其安全性也值得关注。现将该方案作用机制、适用人群、不同孕激素类药物使用效果、对卵母细胞及胚胎质量影响及子代出生安全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8.
目的比较拮抗剂方案和早卵泡期长效长方案在波塞冬2型卵巢低反应(POR)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9年3月在本中心行IVF-ET助孕的波塞冬2型POR患者的197个新鲜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促排卵方案不同分为:拮抗剂方案组(A组,94个周期),早卵泡期长效长方案组(B组,103个周期),比较两组的基本资料和临床妊娠结局。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促排卵实验室指标比较,A组的Gn总量[(2100.27±636.11)vs.(3064.71±877.76)U]和Gn天数[(7.99±1.88)vs.(11.37±2.93)d]显著低于B组(P<0.05);A组HCG日LH水平[(3.09±2.22)vs.(1.29±1.00)U/L]显著高于B组,HCG日内膜厚度[(9.45±2.39)vs.(10.51±2.66)mm]显著低于B组(P<0.05);A组的优势卵泡数[(5.16±2.57)vs.(7.42±3.58)]、获卵数[(6.67±3.51)vs.(8.34±4.28)]、MⅡ数[(5.68±3.19)vs.(7.11±4.20)]、正常2PN数[(3.98±2.35)vs.(4.94±2.92)]、D3可移植胚胎数[(2.60±2.22)vs.(3.45±2.31)]均显著低于B组(P<0.05)。两组的妊娠结局比较,移植取消率(55.32%vs.41.75%)、着床率(35.14%vs.35.85%)、临床妊娠率(54.76%vs.46.67%)、早期流产率(17.39%vs.17.86%)、宫外孕率(0.00%vs.3.57%)及中重度OHSS发生率(0.00%vs.0.00%)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波塞冬2型POR患者,拮抗剂方案和早卵泡期长效长方案新鲜周期有相似的临床结局,但拮抗剂方案可以节约Gn用量、缩短Gn天数,缩短治疗周期,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因此,拮抗剂方案可以作为波塞冬2型POR患者促排卵方案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69.
女性迟发性痤疮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女性迟发性痤疮患者体内性激素水平的改变.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ECLI)法对60例女性迟发性痤疮患者卵泡期血清六项性激素水平进行检测,并以40例相应年龄段的正常女性作对照.结果 女性迟发性痤疮患者血清睾酮水平较相应年龄的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睾酮/雌二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而雌二醇、孕酮、促卵泡素、黄体生成素、催乳素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女性迟发性痤疮发病的主要原因可能与雄激素分泌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70.
月经异常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可以有各 种各样的表现。我们选择一组高雄激素性月经稀发、月经量过少、闭经的病人作为受试组,在早卵泡期采 血做六项性激素、硫酸脱氢表雄酮和胰岛素测定,并 与月经周期正常的健康妇女相比较,以期了解这类 月经异常的发病机理。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 一、选择血睾酮>60ng/dl的月经稀发、月经量过少、闭经的病人,在临床排除了多囊卵巢综合征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