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33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25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9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基于MaxEnt和ArcGIS的吉林省穿龙薯蓣分布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哲  李波  肖井雷  姜大成 《中国中药杂志》2017,42(22):4373-4377
针对穿龙薯蓣资源保护和人工栽培区选择的实际问题,通过对吉林省内穿龙薯蓣进行实地调查,运用Max Ent模型和GIS技术,筛选出影响穿龙薯蓣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并对穿龙薯蓣进行分布区划研究,绘制吉林省穿龙薯蓣分布区划图。Max Ent模型研究发现温度季节性变化的标准差、10月份降水量等6项主要环境因子对穿龙薯蓣的生长适宜度影响最大,生长适宜度数值范围为4.612 08×10-6~0.544 31,利用分位数法对穿龙薯蓣进行分布区划,划分为高适生区、中适生区、低适生区和不适生区4部分。其中高适生区集中在吉林省中部和南部地区,总面积47 988 km2。利用Arc GIS提取采样点的环境因子,统计主要环境因子在各适宜区内的数值情况。该研究绘制的吉林省穿龙薯蓣分布区划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为明确最适合穿龙薯蓣生长的自然环境,也为开展穿龙薯蓣资源的保护和栽培区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2.
该文在对云南、四川、贵州3省175个滇重楼种植区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根据"中药资源空间信息网格数据库"提供的1950—2000年1 km×1 km空间分辨率的气候资料,基于全国区域和年尺度选取影响我国滇重楼分布的潜在气候因子,利用最大信息熵模型(MaxEnt)和ArcGIS空间分析技术,研究了影响我国滇重楼潜在种植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及其气候适宜性。结果表明,影响我国滇重楼潜在种植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是8月平均降雨量、最干季平均温、等温性、10月平均降雨量、季节降水量变异系数和7月平均温,累积贡献率达到了97.2%。利用所建模型给出的滇重楼在待预测地区的存在概率,将我国滇重楼潜在种植分布区划分成气候不适宜区、次适宜区、较适宜区和最适宜区,并给出了各气候适宜区的气候特征。研究结果可为优化我国滇重楼生产布局及引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3.
目的深入研究吉林省药用植物龙胆的分布情况,明确当前资源现状,为龙胆资源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数据为基础,采用核密度估计法对龙胆采样点进行计算,利用自然断点法将龙胆分布区域划分为低密度区、中密度区及高密度区。结果龙胆分布区在吉林省东部和南部地区。高密度区由3部分构成,总面积27 829.58 km~2,中密度区总面积42 210.49 km~2,低密度区总面积46 965.76 km~2。结论采用核密度分析方法能合理的反映出当前龙胆的分布情况。与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结果相比,龙胆资源被严重破坏,分布区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64.
高寒山区濒危药用植物羌活产地适宜性及
生产区划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高原珍稀濒危药材羌活的产地适宜性进行评价和为人工种植适宜区筛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较为全面野外调查和数据收集的基础上,结合TCMGIS-Ⅰ系统,对羌活的产地进行适宜性分析和生产区划.结果:四川、西藏、青海和甘肃临近区域118个县市是羌活集中连片的最适宜产区,总面积142 073 km~2,四川占总面积比例达47%;较适宜产区包括四川、西藏、青海、甘肃、陕西、新疆等10个省区266个县市,面积377 000 km~2,其中四川占较适宜产区面积32%.结论:最适宜区农地缺乏、生态脆弱的区域适合发展羌活种质保存、资源保护和野生抚育,规模化的人工规范栽培应妥善规划宜从川西高原高山峡谷地带以及临近的青海、甘肃等区域中筛选生境环境条件合适的种植范围.  相似文献   
65.
目的 分析野生防风分布信息及多个环境因子,预测防风生态适宜性区划,为栽培防风的扩大生产提供基础研究数据。方法 通过最大熵(MaxEnt)模型分别加载89个野生防风分布点数据和气候、土壤、地形、植被等多项环境数据,预测栽培防风分布区域的生长适宜度和主导环境因子。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将预测结果分别划分为不适宜区、适宜区和最适宜区。结果 建立的MaxEnt模型预测效果良好,共筛选出土壤类型、最暖季降水量、最冷季降水量、最干季平均温和坡向5个主要生态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74.2%)为防风适宜生长的环境参数。结合ArcGIS软件分析认为,内蒙古中东部的赤峰市、通辽市、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黑龙江东北部大庆市、佳木斯市、齐齐哈尔市,吉林和辽宁两省西部地区,河北省承德市、张家口市是防风的普遍适宜生长区。结论 建立的模型分析结果与实际考察相符,可为防风的种植区域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6.
从气候、土壤地质、群落生态、遗传等多角度论述中药材单品种生态适宜性分析;并从传统区划、数值区划和综合区划3个阶段讨论中药材区划的研究发展历史;重点讨论地理信息系统在中药材生态适宜性研究和中药区划中的优势和主要关键技术。对中药材生态适宜性研究和中药区划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对我国中药材生态适宜性和中药区划的研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7.
宜昌市蚊类地理区划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掌握宜昌市蚊类种群及其地理区划。方法:根据采集的标本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已发现蚊类8属54种,其中东洋界种类40种,占74%;古北界种类7种,占13%;广布两界种类7种,占13%。结论:宜昌地区蚊类区系应划归东洋界。  相似文献   
68.
2001年,我们积极适应镇村行政区划调整,优化卫生资源配置,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机构归并工作稳步推进,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取得长足发展;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切实增强;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良性运行,参保率达72%以上;乡镇卫生院内部运行机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效果显著;药品招标采购集中管理全面启动,初见成效;预防保健工作再创佳绩;文明卫生行业的社会形象得到进一步确立和巩固。全系统再次被省文明委评为创建文明行业先进行业,农村卫生工作呈现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  相似文献   
69.
目的 空间流行病学研究中,细小地域单元由于人口数目少,偶发的个别病例出现就有可能导致极值的产生,给真实发病的分析带来困难。本研究以浙江省义乌市甲状腺癌2010-2013年监测数据和人口资料为基础,利用不同的区域划分描述甲状腺癌空间分布规律,探测病例空间聚集热点,为进一步开展环境和人群监测提供参考依据,同时评价小单元区域化在空间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基于地理环境相似性(同质性检验)和空间相邻原则集群和分区的区域化方法,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将人口较少村落合并为具有足够人口基数的地理单元,以增加率值估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结果 研究区新产生的区域单元具有足够的人口基数,产生的甲状腺癌发病率稳定和正态化。对新的区域单元进行热点探测(Getis-Ord)发现研究区中部平原地区有显著的高发病聚集。结论 小单元区域化方法能有效解决人口基数过小问题,有助于空间热点的探测与分析,能为进一步探寻甲状腺癌的危险因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0.
近年来,随着卫生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民营医院逐步进入了医疗市场。目前我市共有15家民营医院,这些民营医院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随着区划调整,乡镇行政中心迁移后留下的卫生院按照国退民进、产权出售的方式改制而成;另一类是由外地和本地民间资本兴办。民营医院的崛起,一方面为医疗市场引入了竞争,促进了医疗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为群众提供了不同层次的医疗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