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9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95篇
中国医学   119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61.
《中医药学刊》2010,(12):2481-2481
沙参,有南北之分,临床常用的是北沙参北沙参为伞形科植物珊瑚菜的根,味甘,性微寒,人肺、胃经,有养阴润肺,益胃生津之功效。常用于治疗肺胃阴虚所致的干咳少痰、咽喉干燥、痰中带血、口干、便秘等症。明代著名药物学家李时珍评价沙参有”清肺热治久咳”的功效。教师、歌唱演员因经常讲话、歌唱而造成声带过度疲劳,  相似文献   
262.
《中医药通报》2010,9(4):29-29
中药与四季:春砂仁、夏枯草、秋桑叶、冬葵子。 中药与气象:风茄子、云茯苓、雨伞草、雪里青、雷公藤。 中药与空间:东白芍、西青果、南贡实、北沙参、人中白。 中药与五味:酸枣仁、甜石莲、甘草、苦参、辣蓼草、五味子。  相似文献   
263.
目的:探究北沙参中香豆素含量及IPT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差异,为北沙参品质评定及进一步选优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北沙参中9个香豆素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异戊烯基转移酶基因(IPT)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栽培品种北沙参莱阳、赤峰及野生品种八仙岛、金石滩、海阳中香豆素含量较高;赤峰和海阳种源中北沙参IPT基因相对表达量较高;IPT基因表达量与补骨脂素、异茴芹内酯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主成分分析得出莱阳与海阳为优质北沙参种源。结论:该实验探究了8个种源北沙参中香豆素的含量、IPT基因表达量的差异及二者间的相关性,可为筛选具有高应用价值的北沙参种源提供参考,有助于北沙参的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64.
文章针对南沙参与北沙参、川牛膝与怀牛膝、五加皮与香加皮、白前与前胡、石菖蒲与九节菖蒲、附片与白附子在处方用名、来源和主治功能等方面的区别进行了浅述。  相似文献   
265.
目的优化北沙参炮制工艺。方法以润制时间、切段长度、干燥温度为影响因素,饮片性状及补骨脂素、花椒毒素、佛手柑内酯、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含有量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生品制备工艺;以炼蜜与水比例、闷润时间、炒炙温度、炒炙时间为影响因素,饮片性状及补骨脂素、花椒毒素、佛手柑内酯、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含有量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蜜炙品制备工艺。结果生品最佳制备工艺为润制24 h后切5 mm短段,60℃下干燥,其表面呈黄白色,质坚而脆,各成分含有量稳定,RSD<1%;蜜炙品最佳制备工艺为炼蜜与水按1∶1比例混合后加入生品,拌匀,闷润40 min后至锅内,150℃(锅底温度)下炒炙30 min,其表面呈深黄色,不粘手,具有蜜香气,各成分含有量稳定,RSD<1%。结论该方法可为北沙参炮制工艺提供可行的依据。  相似文献   
266.
目的 建立经典名方一贯煎(Yiguan Decoction)基准样品HPLC指纹图谱,并对其指标性成分(5-羟甲基糠醛、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毛蕊花糖苷)进行含量测定,研究一贯煎基准样品量值传递规律,为复方制剂研制奠定基础。方法 制备15批一贯煎基准样品,建立其HPLC指纹图谱,明确并归属特征峰;对一贯煎基准样品中指标性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分析指标性成分从饮片-基准样品的传递规律。结果 15批一贯煎基准样品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0.800,标定了29个共有峰,并对各共有峰进行药材归属,其中1号峰为北沙参、麦冬、当归、生地黄、枸杞子共有峰,2号峰为北沙参、麦冬、当归、生地黄、枸杞子、川楝子共有峰,3号峰为北沙参、当归、生地黄、枸杞子共有峰,4、13号峰为生地黄、枸杞子共有峰,5号峰为北沙参、枸杞子、川楝子共有峰,6号峰为生地黄、川楝子共有峰,7、8、10、17、24号峰为当归、枸杞子共有峰,11、20号峰为当归、生地黄共有峰,12号峰为当归、枸杞子、川楝子共有峰,15号峰为枸杞子、川楝子共有峰,18号峰为北沙参、枸杞子共有峰,19号峰为麦冬、当归、枸杞子、川楝子共有峰,29号峰为当...  相似文献   
267.
目的 探究北沙参茎叶和根中挥发油的提取工艺,解析北沙参茎叶和根中挥发油所含化学成分,并初步评价其体外抗真菌活性。方法 以水蒸气蒸馏法为基础,通过单因素与正交实验优化北沙参茎叶和根中挥发油提取方法,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鉴定北沙参茎叶和根中挥发油所含化学成分并计算其相对百分含量。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北沙参茎叶和根中挥发油对茄病镰刀菌、半裸镰刀菌、尖孢镰刀菌、寄生曲霉和黄曲霉的抗真菌活性。结果 北沙参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15,蒸馏时间5 h,KCl浓度15%。从北沙参茎叶挥发油中鉴定出11种成分,根挥发油中共鉴定出8种成分。人参炔醇为北沙参茎叶挥发油和根挥发油的共有成分,其在茎叶中的含量为38.21%,根中的含量为74.02%。北沙参茎叶挥发油和根挥发油对茄病镰刀菌、半裸镰刀菌、尖孢镰刀菌、寄生曲霉和黄曲霉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以茎叶挥发油较强。结论 北沙参茎叶挥发油和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差异明显,但二者均具有一定的体外抗真菌活性。  相似文献   
268.
目的 研究北沙参不同部位提取物的镇咳、祛痰作用与其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指纹图谱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北沙参镇咳和祛痰的作用。方法 采用浓氨水喷雾致小鼠咳嗽实验和小鼠气管酚红排泄实验,考察北沙参总提取物(BSS总)、石油醚萃取部位(BSS-A)、乙酸乙酯萃取部位(BSS-B)、正丁醇萃取部位(BSS-C)和水取部位(BSS-D)对小鼠的咳嗽次数和气管排泄酚红量的影响,并建立相应的HPLC指纹图谱。结果 BSS总、BSS-A和BSS-B可明显降低小鼠的咳嗽频率(P<0.01),而BSS-B和BSS-C可明显提高小鼠气管中的酚红排泄量(P<0.01)。此外,结合HPLC分析对上述有效部位进行了谱-效关联性分析。结论 北沙参乙醇提取物具有显著的镇咳、祛痰作用,并初步探讨了北沙参不同部位提取物镇咳祛痰作用的谱-效关系。  相似文献   
269.
目的:探讨不同轮作方式对北沙参生长、质量及其根腐病发病率的影响,为有效缓解北沙参连作障碍及制订合理栽培制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牛家营子镇进行三年大田试验,设置4种轮作处理,前茬作物分别为:玉米、牛膝、桔梗和防风。比较各处理北沙参生物量、根腐病发病率、水溶性和醇溶性浸出物含量,并利用UPLC测定5种香豆素(补骨脂素、花椒毒素、佛手柑内酯、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含量。结果:与玉米或牛膝轮作后,北沙参长势较好,根腐病发病率下降,根中浸出物和5种香豆素含量显著提高;而与防风轮作后,北沙参根部长势不佳,有效成分含量较低,根腐病发病情况较严重。结论:与玉米或牛膝轮作后,北沙参的生长及药材质量较好,且根腐病的发生较轻;而与防风轮作后,北沙参的长势和质量较差,表明防风不宜作为北沙参的前茬作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