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620篇
  免费   3017篇
  国内免费   1544篇
耳鼻咽喉   120篇
儿科学   123篇
妇产科学   186篇
基础医学   1361篇
口腔科学   471篇
临床医学   4297篇
内科学   2308篇
皮肤病学   769篇
神经病学   382篇
特种医学   875篇
外国民族医学   9篇
外科学   1830篇
综合类   12084篇
预防医学   3062篇
眼科学   615篇
药学   8360篇
  79篇
中国医学   19329篇
肿瘤学   921篇
  2024年   457篇
  2023年   1538篇
  2022年   1305篇
  2021年   1610篇
  2020年   1551篇
  2019年   1619篇
  2018年   750篇
  2017年   1470篇
  2016年   1590篇
  2015年   1722篇
  2014年   2715篇
  2013年   2509篇
  2012年   3063篇
  2011年   3296篇
  2010年   3002篇
  2009年   2734篇
  2008年   3221篇
  2007年   2813篇
  2006年   2437篇
  2005年   2570篇
  2004年   2338篇
  2003年   2101篇
  2002年   1628篇
  2001年   1479篇
  2000年   1184篇
  1999年   983篇
  1998年   914篇
  1997年   846篇
  1996年   718篇
  1995年   607篇
  1994年   534篇
  1993年   349篇
  1992年   367篇
  1991年   304篇
  1990年   270篇
  1989年   275篇
  1988年   106篇
  1987年   65篇
  1986年   53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23.
目的:探讨轴向载荷分担比用于胫腓骨骨干骨折术后指导外固定器轴向动力化促进骨折愈合的有效性。方法:选取外固定器治疗的胫腓骨骨干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观察组在轴向载荷分担比指导下行外固定器轴向动力化治疗,对照组未行动力化,随访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12个月,平均6.5个月,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外固定针断裂、松动及再骨折等并发症,观察组1例骨搬移患者轴向载荷分担比5%,X线片显示骨折断端有连续性骨痂通过,拆除外固定器连接杆后发生移位,恢复原数值行轴向加压再动力化,现已愈合。观察组除外1例骨搬移患者,其余49例患者外固定器固定时间为[(24.4±4.7)周],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22.4±4.7)周],与对照组50例患者外固定器固定时间[(29.3±5.6)周],骨折临床愈合时间[(27.3±5.6)周]比较,显著减少(P0.05)。结论:外固定器轴向载荷分担比指导胫腓骨骨干骨折外固定术后轴向动力化可以加速骨折愈合,但不适合骨搬移截骨端已硬化患者。  相似文献   
24.
目的 依据髌周解剖学特点,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应用髌周电灼去神经化的临床效果。 方法 纳入82名诊断为骨性关节炎的患者(91膝),予行双侧或单侧不置换髌骨的TKA,按随机对照原则将病人分为两组,共有41名实验组患者(45膝)在TKA中接受了髌周去神经化处理,41名对照组患者(46膝)未做该处理。手术主刀为同一骨科医师,均使用相同的膝关节假体系统。主要评价项目包括膝关节KSS评分、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WOMAC)、Feller髌骨评分及VAS评分。 结果 82名患者术后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2个月,两组病人的膝关节KSS评分、WOMAC、Feller髌骨评分及VAS评分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在TKA中行髌周电灼去神经化,不能显著改善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朱砂安神丸对条件性恐惧大鼠恐惧记忆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方法:将9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给药组,每组30只;给药组大鼠灌胃给予朱砂安神丸混悬液(给药体积为每100 g大鼠体质量0.9 mL),空白组、模型组大鼠给予等量的双蒸水,各组大鼠均连续干预7 d。末次给药后复制条件性恐惧模型。通过条件性恐惧实验监测系统观察各组大鼠的僵直反应时间,考察朱砂安神丸对恐惧记忆的影响;通过电生理实验和透射电镜技术,考察朱砂安神丸对海马功能结构可塑性的影响。  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朱砂安神丸)能有效促进条件性恐惧大鼠恐惧记忆消退,恐惧记忆习得阶段及消退阶段僵直反应时间明显减少,运动时间、运动距离明显增加,诱发海马部位LTP其PS幅值明显减少(P<0.05,P<0.01);海马神经元突触数目较多,突触各部分结构完好、界限清晰,海马突触活性区长度及PSD厚度明显增大,突触间隙宽度明显减小(P<0.05,P<0.01);海马神经元细胞各结构完整清晰,细胞核大,细胞浆内细胞器较多、形态较好。  结论:朱砂安神丸具有促进恐惧记忆消退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与保护海马神经元、调节海马突触结构和功能可塑性有关。  相似文献   
26.
27.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7):44-46+50+封三
目的 探讨超高分辨率眼前节OCT在结膜增生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北仑分院眼科门诊收治的150例(150眼)结膜增生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结膜正常者80例(80眼)作为对照组。统计分析超高分辨率眼前节OCT在睑裂斑,翼状胬肉及鳞状上皮瘤等结膜增生性疾病中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观察分析睑裂斑,翼状胬肉及鳞状上皮瘤等结膜增生性疾病的特征性表现。结果 150例(150眼)结膜增生患者临床诊断为睑裂斑患者30例(30眼),翼状胬肉患者100例(100眼),以及眼表鳞状细胞瘤的患者20例(20眼)。与病理学诊断相比,UHR-OCT诊断睑裂斑诊断符合率为100.00%(30/30),翼状胬肉诊断符合率100.00%(98/98),眼表鳞状细胞瘤诊断符合率为90.91%(20/22),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睑裂斑患者图像特征:生长在角巩膜缘处停止,且角膜上未见隆起,与前弹力层间未见高反射信号,与巩膜间未见明显分界。翼状胬肉患者图像特征:结膜上皮厚度轻度增厚,上皮层表现为中等程度的高反射,角膜上皮与前弹力层间表现为较高程度的高反射信号。OSSN患者图像特征:结膜上皮增厚,呈高反射,结膜正常上皮与异常上皮转变突然,无过渡区域,深部组织间上皮内可见瘤变。结论 超高分辨率眼前节OCT在结膜增生性疾病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且影像特征明显,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8.
目的观察督脉灸联合香砂养胃丸治疗脾虚泄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8年3月—2019年3月在东营市垦利县人民医院确诊为脾虚泄泻的9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香砂养胃丸治疗,观察组采用香砂养胃丸联合督脉灸治疗。两组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并比较疗效以及治疗前后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89%,高于对照组的57.87%,观察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且低于对照组,两组各项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督脉灸联合香砂养胃丸治疗脾虚泄泻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9.
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是由多种肾脏病理损害导致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以大量蛋白量、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水肿为主要特征。中医药在NS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1]。中成药具有疗效确切、服用方便、副作用小等特点,已成为除中药汤剂以外治疗本病的常用方法,但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合理使用的情况[2]。本文较为系统地分析了NS使用中成药的现状,以期进一步提高中成药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0.
《湖南中医杂志》2020,(1):41-41
牛黄上清丸牛黄上清丸为非处方药,带有OTC标识,其安全性比较高,组方中不含有特殊中药(如雄黄),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服用。牛黄上清丸药性寒凉,具有清热泻火、散风止痛之功,常用于热毒内盛、风火上攻所致的头痛眩晕、目赤耳鸣、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口干口苦、牙龈肿痛、大便燥结等症。其清热力较强,既可用于清泻三焦实火而通便,也可治疗风热感冒。临床上还常用于由热毒内盛、风火上攻所致的急性咽炎、急性口炎、复发性口疮、急性牙龈(周)炎、急性智齿冠周炎、急性结膜炎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