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127篇
  免费   5465篇
  国内免费   4400篇
耳鼻咽喉   336篇
儿科学   624篇
妇产科学   737篇
基础医学   5162篇
口腔科学   295篇
临床医学   18214篇
内科学   12029篇
皮肤病学   113篇
神经病学   5101篇
特种医学   8303篇
外国民族医学   82篇
外科学   12791篇
综合类   36366篇
预防医学   4543篇
眼科学   932篇
药学   13201篇
  191篇
中国医学   7909篇
肿瘤学   3063篇
  2024年   568篇
  2023年   2394篇
  2022年   2113篇
  2021年   2669篇
  2020年   2452篇
  2019年   2754篇
  2018年   1377篇
  2017年   2489篇
  2016年   2927篇
  2015年   3409篇
  2014年   5264篇
  2013年   5379篇
  2012年   7186篇
  2011年   7829篇
  2010年   7357篇
  2009年   7278篇
  2008年   8108篇
  2007年   7502篇
  2006年   6997篇
  2005年   7234篇
  2004年   5852篇
  2003年   5283篇
  2002年   4440篇
  2001年   3853篇
  2000年   2862篇
  1999年   2427篇
  1998年   2121篇
  1997年   1829篇
  1996年   1739篇
  1995年   1519篇
  1994年   1248篇
  1993年   856篇
  1992年   680篇
  1991年   611篇
  1990年   477篇
  1989年   420篇
  1988年   146篇
  1987年   104篇
  1986年   96篇
  1985年   85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terans,ASO)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第3大开发症(仅次于冠状动脉病和脑血管疾病)。其基本病理过程是大、中动脉的细胞、纤维基质、脂质和组织碎片的异常沉积引起的一种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反应血管性疾病。表现为动脉内膜及中层发生增生,血管腔狭窄的复杂过程,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中比较常见。经典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内膜剥脱、旁路转流和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术等,但均有一定的局限性。我院从2004年-2005年,应用内膜下血管成形术(subintimal angioplasty,SIA),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2例,取得成功,近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内灌注化疗对支气管肺癌的治疗价值。方法:对52例预期生存3-6个月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用三联广谱化疗药物行介入灌注化疗。结果:完全缓解10例,占19.2%,部分缓解36例,占69%.稳定5例,占9.6%,显效率88.2%。中位生存期11个月。结论:该法治疗中晚期支气管肺癌病人可以增加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带瘤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应用受者脾动脉重建移植肝动脉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5月至2005年7月完成的328例次原位肝移植中的肝动脉重建方法。其中7例受者因肝总动脉不适宜吻合而采用脾动脉重建移植肝动脉。7例受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42.5±11.3)岁。肝移植术中,于胰腺体部上缘处游离受者脾动脉干2cm,结扎其远端,利用其近心端与供肝肝总动脉对端吻合;在2.5倍手术放大镜下,以7-0Prolene缝线连续缝合方式完成动脉重建。结果术后行间断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描监测显示:7例受者肝动脉血液供应良好,无血栓形成,无胆系并发症发生,无脾脏梗死征象。2例肝细胞癌患者分别在术后18、21个月死于癌肿复发,5例良性肝病患者术后随访22.6个月(12~38个月),肝功能良好,1年生存率为100%。结论在肝移植受者肝总动脉不适宜重建移植肝动脉时,选择性应用受者的脾动脉是简便可行的动脉重建方式。  相似文献   
994.
病例1女,18岁。因右颈部肿块2年,右肩不适、上肢乏力1年入院。病程中自觉肿块逐渐增大,右上肢乏力加重,伴有小指麻木。临床检查:右颈部锁骨上触及约3 cm×2 cm肿块,固定、无压痛。右胸大肌锁骨部明显萎缩,背阔肌和手部骨间肌轻度萎缩,右小指轻度爪形指,腕部桡动脉搏动减弱。右  相似文献   
995.
1概述 多发性大动脉炎为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进行性非特异性炎症,以引起不同部位的狭窄或闭塞为主,少数病人可形成动脉瘤。临床分为头臂动脉型、胸腹主动脉型、肾动脉型、肺动脉型和混合型5型,上述5型均可累及肺动脉,引起肺动脉高压。本病好发于青少年,30岁以内发病者约占89%;  相似文献   
996.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高灌注综合征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firotid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 CAS)是治疗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重要手段,并且临床应用日益增多。过度灌注综合征(hyperperfusion syndrome,HS)是颈动脉支架成形术不常见,但很严重的并发症。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1岁,因左侧肢体力弱,言语不清1  相似文献   
997.
大鼠脑缺血预处理再灌注模型Bcl-2和Bax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大鼠脑缺血预处理再灌注模型Bcl-2和Bax的表达。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脑缺血预处理再灌注模型,缺血预处理后分别再灌注6h、12h、1d、2d、3d、5d和7d,免疫组化染色观察Bcl-2和Bax蛋白表达。结果Bcl-2阳性细胞数于缺血再灌注后第1d明显增加,第3d达到高峰,并维持到第7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不同缺血再灌注时间Bax阳性细胞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结论上调Bcl-2表达可能是缺血预处理产生脑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98.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脑缺血一定时间恢复血液供应后,其功能不但未能恢复,却出现了更加严重的脑机能障碍,称之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CIR)。缺血再灌注损伤涉及极其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其中各个环节、各种影响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尚未完全阐明。现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一些重要机制进行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999.
新型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的脑保护作用   总被引:48,自引:2,他引:46  
新型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通过转移一个电子给自由基产生依达拉奉基团以打断脂质过氧化反应链来保护神经细胞。目前大量的动物实验研究证明,依达拉奉对实验性脑梗死有清除自由基、抗脑水肿、缩小梗死体积及改善神经功能等作用,对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的血管痉挛有解痉的作用。在一些临床实验中初步显示依达拉奉对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有神经保护和改善神经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观察和验证赛莱乐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BI)的治疗作用。方法 :VBI病人 1 3 4例 ,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给予赛莱乐注射液静脉滴注 ,每日 1次 ,对照组给予盐酸倍他啶加川芎嗪注射液静脉滴注 ,均以 1 4d为 1个疗程并观察疗效。结果 :2组病人有效率、治愈病例平均治愈时间、血液流变性各项指标降低幅度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赛莱乐治疗VBI病人安全有效 ,明显优于倍他啶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