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138篇
基础医学   41篇
临床医学   250篇
内科学   26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3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97篇
综合类   1152篇
预防医学   254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256篇
  6篇
中国医学   150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239篇
  1999年   225篇
  1998年   200篇
  1997年   142篇
  1996年   148篇
  1995年   154篇
  1994年   114篇
  1993年   105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70年代和80年代世界性的剖宫产率上升,80年代中期达高峰。导致其上升的众多因素有:手术产安全性的增加,生育模式的转变,剖宫产医师有较高的酬劳,产科工作者对法医学责任的顾虑,医疗保险和报销制度的变化以及产妇与其家属的希望和认识等。如何安全地降低剖宫产率,应考虑有关促使剖宫产率上升的种种危险因素以及那些可转变为减少剖宫产数的因素。为此,简略回顾剖宫产的趋势,并叙述在美国的剖宫产危险因素,包括母婴、医  相似文献   
63.
小剂量氟哌啶醇,哌替啶辅助氯胺酮麻醉剖宫产254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84年始用小剂量氟哌啶醇、哌替啶辅助氯胺酮静脉麻醉于剖宫产,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共254例,合并妊毒症62例、风心病21例。麻醉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7±1.1min(6~15min)。术前苯巴比妥钠肌注或不用,禁食,未行气管内插管。入室后先静滴东莨菪碱0.3mg、氟哌啶醇0.03~0.05mg/kg、哌替啶0.4~0.6mg/kg,面罩吸氧,滴入  相似文献   
64.
65.
导乐陪伴分娩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张奕  袁世新 《重庆医学》2001,30(1):59-60
为进一步提高产科质量,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减少新生儿窒息率及 产科并发症,我院自2000年1月起,全面开展了导乐陪伴分娩,即由有经验的助产士在产时 、产后对产妇实行一对一全程陪伴。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选择2000年1月~8月期间,在我院住院分娩,无产科 并发症及合并症,足月妊娠、头位初产妇200例为导乐组,在宫口开2cm后实行导乐陪伴分娩 。对照组200例,在无人陪伴下分娩。两组产妇年龄、身高、孕周、新生儿体重均无显著差 异。 1.2 方法 导乐组是在产妇宫口开2cm后,由一位有经验的助产士对产妇 实行一对一的、持续性的心理、生理、产程护理,感情支持以协助分娩。观察统计两组的分 娩方式、产程进展、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  相似文献   
66.
对73例帆状胎盘的分娩方式。胎心监护及新生儿评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73例帆状胎盘共分娩新生儿 86例,除死胎 14例,死产 3例外,存活 69例中,经阴道分娩 31例,发生窒息5例,发生率16.1%,剖宫分娩40例,包括8例双胎,其中2例双胎各有1胎儿宫内死亡,窒息2例,发生率5%,明显低于阴道分娩。提示帆状胎盘。剖宫分娩有利于围产儿预后,而寻找帆状胎盘的产前诊断手段是当前围产保健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67.
探讨改良式剖宫产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香港周杰医师1991年创立的一套改式剖宫产术对50例产妇进行手术并与同期腹部横切口传统剖宫产术进行比较。结果:改良式剖宫产术所用时间短,术中出血小,术后排气暗暗科痛轻、产褥病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8.
<正> 我院自1998年开展了新式剖宫产术,即采用腹部横切口,钝性分离,不缝合腹膜术式,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改良式剖宫产术又称新式剖宫产术(改良组)160例,年龄21—38岁,初产妇146例,经产妇14例;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简称对照组)172  相似文献   
69.
临床资料1993年10月~1996年5月,选择剖宫产孕妇151例,年龄平均25岁(23~34岁).孕周平均39周(38~41周),所有孕妇均为头先露,位置为-3~+1cm.65例采用腹壁纵切口(纵切组),86例采用腹壁横切口(横切组).两组病人均采用硬膜外麻醉,腹壁纵切口为常规操作;腹壁横切口于耻骨联合上约3cm皱襞行横形半月状长约10~12cm切口,切开皮肤、皮下脂肪及筋膜后,用艾力斯钳提起筋膜切缘用剪刀剪开,使筋膜向上、下充分游离,至扩开筋膜能够娩出胎儿头为止,纵向分离腹直肌,横形(或纵形)剪开腹膜,余手术步骤同纵切口剖宫产术.  相似文献   
70.
关于剖宫产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总结我院1996年10月至1997年2月共4个月的剖宫产病例163例,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情况。对其中106例术前已破膜的病人选用青霉素G加0.5%甲硝唑静滴三天,或头孢西丁静推一次,剖宫产术后感染率分别为11%、20%,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57例术前未破膜的病人预防性应用青霉素G加0.5%甲硝唑静滴三天,与维生素c静滴组对照,剖宫产术后感染率为9%、8%,亦无显著性差异(P〉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