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75篇
  免费   776篇
  国内免费   865篇
耳鼻咽喉   33篇
儿科学   816篇
妇产科学   119篇
基础医学   680篇
口腔科学   96篇
临床医学   3957篇
内科学   786篇
皮肤病学   29篇
神经病学   1431篇
特种医学   147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0篇
外科学   1675篇
综合类   6616篇
预防医学   1168篇
眼科学   21篇
药学   2380篇
  30篇
中国医学   1410篇
肿瘤学   80篇
  2024年   124篇
  2023年   418篇
  2022年   343篇
  2021年   481篇
  2020年   500篇
  2019年   470篇
  2018年   211篇
  2017年   444篇
  2016年   474篇
  2015年   495篇
  2014年   892篇
  2013年   894篇
  2012年   1180篇
  2011年   1264篇
  2010年   1152篇
  2009年   1247篇
  2008年   1431篇
  2007年   1370篇
  2006年   1281篇
  2005年   1461篇
  2004年   1152篇
  2003年   1141篇
  2002年   884篇
  2001年   729篇
  2000年   532篇
  1999年   474篇
  1998年   356篇
  1997年   347篇
  1996年   274篇
  1995年   228篇
  1994年   160篇
  1993年   94篇
  1992年   89篇
  1991年   74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8 毫秒
61.
手术作为一种创伤性的治疗手段,能使患者产生一系列心理障碍,而这些心理障碍可导致一系列的心理、生理变化,⑴从而影响手术效果。现对80例手术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经观察,取得满意效果。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62.
创伤性肝脾破裂360例麻醉处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本院自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施行创伤急诊手术2531例,其中创伤性肝脾破裂手术360例,因其处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现将麻醉管理体会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全组360例,男性226例,女性134例,年龄3个月至85岁。肝破裂诊断按照黄志强肝外伤三级分级法[1];  相似文献   
63.
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临床表现复杂,治疗困难,预后较差.如处理不当,将引起感染、创伤性关节炎、膝关节不稳等并发症.自1994年10月至2005年12月采用手术治疗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7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4.
目的研究骨髓基质细胞(BMSCs)移植对大鼠局灶性脑损伤血管生成的影响,探讨BMSCs移植修复大鼠脑损伤的机制。方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损伤动物模型,进行BMSCs移植,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电镜等观察移植局部内皮细胞及微循环的变化。结果BMSCs移植后,局部凝血因子FⅧ染色阳性细胞数增加,染色加深,出现血管样结构;局部微血管内膜较光滑,内皮细胞间可见紧密连接,细胞核形态较规则,基底膜较完整,微血管管腔受压缓解。结论BMSCs移植促进损伤区周围内皮细胞增殖和新生血管形成。损伤区局部微循环得以改善进而修复脑损伤。  相似文献   
65.
肢体创伤性动脉病变的介入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介入放射方法诊断治疗肢体创伤性动脉病变的效果。方法 8例肢体动脉创伤伴有远端肢体缺血改变,其中2例伴大出血,伤者接受了选择性患肢动脉造影检查;7例随后进行了动脉病变的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治疗方法包括动脉分支或主干栓塞、动脉内溶栓和血管内支架置放。结果 血管造影精确显示了动脉破裂、假性动脉瘤、血栓形成或动脉内膜损伤等病变性质。3例假性动脉瘤、3例动脉血栓病变综合应用介入治疗方法取代外科手术获得满意疗效。1例溶栓后证实动脉破裂和1例造影证实动静脉瘘后转手术治疗。结论 介入放射与外科方法相结合能明显提高肢体动脉创伤的诊断治疗水平,有效挽救伤者肢体和生命。  相似文献   
66.
穿刺抽液囊内注射曲安奈德治疗创伤性滑囊炎1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4年6月~2006年8月,笔者在外科门诊采用穿刺抽液并囊内注射曲安奈德治疗创伤性滑囊炎1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4例,男10例,女4例;年龄12~65岁,平均36岁。14例均为创伤性滑囊炎,髌前滑囊炎8例,鹰嘴滑囊炎4例,大转子滑囊炎1例,跟部滑囊炎1例。  相似文献   
67.
马岳山 《医药世界》2005,(11):46-46
目的:推广适应儿童的非创伤性充填技术(ART)总结应用ART治疗乳磨牙龋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 于2001年选取112名6岁-8岁儿童 225颗乳磨牙 采用ART技术 跟踪随访1年。 结果 成功195颗 失败30颗 成功率86 8%。结论 ART技术是一项只用手工器械去除龋坏组织 并用粘结性修复材料修复 龋洞的治疗技术 对儿童乳磨牙龋病早期治疗有实用价值 并有利于开展群防群治。  相似文献   
68.
炎症反应及黏附分子在缺血后脑损伤中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志鸿 《北京医学》2005,27(2):117-119
随着影像医学的发展及人类对健康水平要求的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成为可能.溶栓治疗是目前较为肯定和有效的治疗措施,但溶栓治疗的时间窗较短,再灌注后可增加颅内出血和严重脑水肿的发生,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白细胞通过血脑屏障进入缺血脑组织,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蛋白水解酶等,加重了缺血损伤,促进脑水肿的发展,是再灌注后继发性脑损伤的主要因素之一.脑内皮细胞在白细胞的浸润中发挥重要作用.炎症介质TNF-α、IL-1β等和体内外缺血可以上调内皮细胞黏附分子,促进白细胞的黏附和向脑内的转移.  相似文献   
69.
阿片肽及其受体系统在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生理发展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尚存争议,本文综述了阿片肽及其受体系统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有助于探索阿片肽在围术期的合理应用,为缺血性脑损伤防治研究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70.
经过大量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已证明,亚低温能有效减轻外伤后脑的损害,显著减轻脑损伤后病理形态损害,保护脑损伤后血脑屏障功能,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1].本院从2001年7月至2003年7月对44例重型颅脑外伤病人进行了亚低温的治疗和护理,效果显著.现就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