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52篇
  免费   905篇
  国内免费   343篇
耳鼻咽喉   24篇
儿科学   70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483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3004篇
内科学   3645篇
皮肤病学   34篇
神经病学   59篇
特种医学   508篇
外国民族医学   22篇
外科学   492篇
综合类   6912篇
预防医学   1259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2881篇
  44篇
中国医学   1403篇
肿瘤学   25篇
  2024年   115篇
  2023年   471篇
  2022年   411篇
  2021年   614篇
  2020年   604篇
  2019年   582篇
  2018年   285篇
  2017年   480篇
  2016年   553篇
  2015年   708篇
  2014年   1154篇
  2013年   1112篇
  2012年   1347篇
  2011年   1487篇
  2010年   1384篇
  2009年   1227篇
  2008年   1470篇
  2007年   1256篇
  2006年   1012篇
  2005年   1076篇
  2004年   814篇
  2003年   645篇
  2002年   507篇
  2001年   344篇
  2000年   240篇
  1999年   202篇
  1998年   129篇
  1997年   114篇
  1996年   123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4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991.
赵菁 《河北医药》2007,29(6):644-644
经桡动脉途径冠心病介入手术是近几年比较有特色的方法[1],它解决了部分患者因各种原因不能由股动脉穿刺行冠心病介入手术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中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因素,寻找更好更安全的防治方案.方法 6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均使用尿激酶(UK)150万单位溶于生理盐水100ml内,30min静脉注射完毕,观察再灌注心律失常出现的时间、类型、特点.结果 68例中,52例溶栓后冠脉再通率为76.47%,再通时间为(55±20)min,46例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心律失常的类型多为单纯室早,少数出现短阵室速,室颤及房室传导阻滞.结论 溶栓后纤溶酶降解,纤维蛋白形成各种可溶片段,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x寡聚体、D-二聚体、中间片段、片段E等.这些碎片在冠脉末端积聚,加重心肌损害,从而引发再灌注后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993.
丁成慧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4):2121-2122
硝苯地平(Nifedipine,NF),又名硝苯吡啶、心痛定,具有抑制Ca2+内流作用,能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提高心肌对缺血的耐受性,同时能扩张周围小动脉,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临床常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和高血压的治疗。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硝苯地平对心血管系统以外的多种疾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现综述如下,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且C-反应蛋白正常的患者54例,监测术前、术后24 h、48 h的情况,术后2周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根据术后CRP水平分为A组(CRP<3.0 mg/L)26例和B组(CRP≥3.0 mg/L)28例,观察6~12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及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结果B组术后6个月内的心血管事件及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P<0.01)。结论冠脉支架置入术后CRP水平的增高与随访期内心血管再发事件及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相关,提示冠脉支架置入术后血管壁的炎性反应增强是心血管再发事件及支架内再狭窄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95.
冠心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近些年来冠脉介入治疗已成为冠心病的重要诊断和治疗手段.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有效的干预手段,已成为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对住院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旨在提高手术的成功率、预防手术并发症、促进疾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96.
不稳定斑块的特点是斑块破裂、溃疡及动脉内血栓形成,是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主要发病机制。不稳定性斑块所致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属于中医“心痛”、“胸痹“、“真心痛”的范畴。导师刘永家教授、四川省名老中医,从事中医治疗心血管疾病多年,治疗该病有一定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997.
李跃林  罗艳利 《河北医药》2007,29(8):811-812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以及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后瘦素水平的变化.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健康对照组3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0例及不稳定心绞痛(UA)组30例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将ACS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并测定治疗前后瘦素水平变化.结果 (1)患者血清瘦素水平AMI组高于UA组高于对照组,各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2)阿托伐他汀治疗后血清瘦素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常规治疗后血清瘦素水平也略有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阿托伐他汀治疗较常规治疗后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瘦素在ACS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与病情相关,可作为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因子.阿托伐他汀可降低ACS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从而降低冠心病患者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观察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不同危险分层患者外周血清脑钠肽(BNP)浓度的变化.方法 NSTEACS患者58例,按ACC/AHA指南危险分层原则分为低危(20例)、中危(17例)、高危(21例)3组,均测定入院时血清中BNP水平,进行组间对比分析.结果 NSTEACS患者高危组BNP浓度41.66±15.60 pg/ml,中危组32.69±12.19 pg/ml,低危组18.79±7.20 pg/ml,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血清BNP水平增高对NSTEACS患者的临床危险分层、制定治疗干预策略可能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9.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近年才用的一种新途径,多应于择期PCR患者,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R中应用较少,我们严格选择了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改用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PCR,并对其可行性、器材选择、技术操作及相关并发症等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00.
白雪歌  穆洪  张万祥 《中草药》2007,38(5):747-747,778
冠状动脉搭桥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但作为一种手术创伤,常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应激反应[1],影响患者的康复。笔者观察甜梦口服液治疗CABG术后患者焦虑、抑郁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为本院2004年4月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