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2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26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50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伤寒论》对胃脘痛(心下痛)的辨证精详,用药严谨,疗效确凿。笔者临床悉按六经辨证治疗胃脘痛,往往取效甚捷。兹不揣浅陋,介绍如下,以期抛砖引玉。一、太阳受邪胃失和降太阳之为病,邪犯卫阳是也。太阳受邪,营卫首当其冲。“胃者,卫之源;脾者,营之本”(《伤寒明理论》)。所以太阳病势必影响脾胃失调,导致胃气不和。太阳中风之干呕、伤寒之呕逆,均由风寒外袭,营卫失调,胃失和降所致。家父  相似文献   
62.
六经辨证是《伤寒论》的主要辨证方法之一。六经辨证即太阳病辨证,阳明病辨证,少阳病辨证,太阴病辨证,少阴病辨证。厥阴病辨证。详而言之,六经辨证的基本概念指的是什么?辨证的实质是什么?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设398条是如何体现运用六经辨证的?六经辨证在各自所系病证中是怎样体现辨证精神的?六经辨证之间有没有相互联系,纵横交错?六经辨证之间是如何审明和辨清不同的证机相同的症状表现?于此试将拙识浅析于次。1 六经本证辨证  相似文献   
63.
64.
《伤寒论》之三阴三阳证治各篇,没有明确提出“六经”概念,每篇之首只有“辨××病脉证并治”。后世医家在继承和发扬的基础上,对《伤寒论》六经作了许多精辟的论述,形成了《伤寒论》六经诸说。1 经络说 以朱肱为代表,主要著作为《南阳话人书》。提出《伤寒论》三阴三阳为足之六经,即是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并用此六条经络的循行及生理特点来解释伤寒三阴三阳病证的发生、传变与转归机理。朱氏指出:“足太阳膀胱之经,从目内眦上头连于风府,分为四道,下项并正别脉上下六道以行于背与身为经。太阳之经为诸阳主气,或中寒邪,必发热而恶寒。缘头项腰脊,是足太阳经所过处,今头项痛,身体疼,腰  相似文献   
65.
《伤寒论》方运用之论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六经立论,统摄八法;药少而专,配伍精当;遵循原则,灵活运用三方面论述了<伤寒论>方的特点,并且阐述了<伤寒论>方原方运用、经方合用、加减变化等目前临床运用的模式,从而论证了<伤寒论>方久用不衰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6.
67.
对现代六经辨证中运用中药配伍用量的数理统计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现代六经辨证中运用中药配伍用量的数理统计分析河南455000安阳市药品检验所李爱敏,王立堂,宋丽军主题词六经辨证,中药配伍,统计/分析为了揭示现代中药配伍用量与六经辨证的关系,用数理统计方法对《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选》 ̄[1]中的处方进行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68.
伤寒论部分     
  相似文献   
69.
从模糊理论看六经辩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0.
消渴病(糖尿病)以三多(多饮、多食、多尿)两少(体力减少、体重减少)为其主证.然而,由于消渴病的病程长、延伸日久,损及的脏腑之多,併发症之广,病情的错综复杂之最,病理变化之严重,决非一般内科杂病所能比拟。本病目前国内外治疗难度较大,难以速效,很难寻找到一方一药所能通治到底,更难觅求彻底根治的疗法,有待医林有志之士进行研究的必要.为此,兹对消渴病六经辨证初探如下:笔者认为消渴病的辨证应当以六经辨证为宜。因为六经为三阴三阳之总称,人体之阴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